神奇金紫仙 壮美著千秋 (六)--“道”“佛”金紫仙庵
6. “道”“佛”金紫仙庵
(图、文/刘绵珠)
从“神农炎帝石”旁的游道往上右行大约300多米,有一座道庵。道庵为左右六垛旧式建筑,属土瓦房结构;大门正朝西南,阳光当旺;房屋宽约25米,进深不足9米,四周墙壁是用泥土浆加上山上的碎片石筑砌而成。这里白天有游客往来观光,晚上有道人居住。
2020年7月1日,国家宗教事务局为这座庵子换发了《宗教活动场所登记证》,名称叫“金紫仙庵”,教别为道教。
庵子正前方是一块空坪,空坪比较平坦,宽约4米,行走和小坐都很方便。空坪正对大门处竖放着一只香炉,长、高均0.7米左右,矩形状;炉身呈暗红色,看起来有些历史。门口有两扇木质小拦门,挂有两块铝门牌,右边写有“朝仙拜佛天知地之道”, 左边写有“有求必应积功累有德”。门厅内设有菩萨、香案、蒲凳、佛钟等,可以接纳炎陵、安仁、资兴、永兴等各地的信士来此朝香礼拜。
站在前坪眺望,视野开阔,左右纵横捭阖,峰峦叠翠,有很多松柏、杉树,使人有四季如春之感。从空坪左侧的很多小石碑可以看出,当年为了建造这么一座小小的道庵,还有不少的人捐钱献物。石碑有的巳经字迹模糊不清,有的已经损坏,残缺不全。
道教类别的金紫仙庵,现在住着的一位道士名叫尹德徕。他于2007年5月云游来到金紫仙山上,已潜心修道十四载,所以香客们都不直呼他的名字,而尊称他为“尹道人”。香客和游客进得庵来,尹道人一定会沏上豪峰茶,端上茶水,以礼迎客。客人喝上一杯香气扑鼻的豪峰茶,顿觉心身舒坦,便会跪在蒲凳上,叩拜菩萨,一般还会求签问卜,捐献善款、财物。
尹道人信仰“'道’'佛’共存”。他的床前案桌放有《道德经》等书籍,并经常阅读和研习。道教,发源于中国,由中国人创立,称为本土宗教。它在思想理论上以“道”为最高范畴,主张“尊道贵德”、“效法自然”,以“清净无为”的法则来治国修身和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佛教,则是公元前6世纪至前5世纪由释迦牟尼创建于古印度,以后广泛传播于亚洲及世界各地,中国最盛行且发扬光大,超过了印度。佛家主张“众生平等”、“有生皆苦”,以“涅槃”(超脱生死)为理想境界。“道”“佛”两者,虽然信仰有所不同,但都主张“天地万物、宇宙、阴阳都有起源”、“一切皆有因果”,注重个人的“修身养性”、“斋戒修炼”、“公益行善”,提倡公益慈善活动。因而,尤其在倡导“公益”“向善”的前提下,“道”、“佛”能达到互补的作用和格局。
尹道人在做好自养的同时,还对金紫仙庵原有的文物古迹进行了整理。首先他募化钱物,对金紫仙庵进行了保护性的维修。主要是修补瓦顶保持雨天无漏水,住房的天花板上则用薄膜牛纸,糊蒙一圈。他还改善了周围生态环境。在庵子的右边,他利用空闲时间开垦出了一个菜园,四周用篱笆围起来,菜园里面有七、八块土,春夏秋冬都会种上一些时令季节蔬菜。
尹道人爱好和钻研针炙术。针灸由“针”和“灸”构成,是东方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内容包括针灸理论、腧穴、针灸技术以及相关器具,针灸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文化与地域特征,是基于中华民族文化和科学传统产生的宝贵遗产。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对人体特定部位进行刺激,从而治疗疾病。他的床头和书桌上有多部针炙医术书籍,如《中国针炙》,并将学到的技术应用实践之中,常常用针炙术帮香客们治病。
金紫仙庵每一年中有三个日子,2月19日、6月19日、9月19日,为观士音纪念日,来自永兴、炎陵、安仁、资兴四县的香客一般会在这里烧香、拜佛、求子,逗留一个白天或一个晚上。
据说,金紫仙有“三气”。山下有“财气”。山下面有一条源远流长的金湘河,“水主财”;现在山下已经修了一条很长的道路,并将陡峭的坡地进行改建,方便游人爬山游玩,“客源必然带来财源”。山的中部有“人气”。自古以来,金紫仙山的中部有交通要道,是周边数县的往来通行之地;半山有“荷树脊”、“荷树亭”、“牛丫亭”、“婆婆崖”等景观,形成了一个“半山有看台,上下可观瞻”的好地方,人气最旺。山上顶部有“仙气”。金紫仙山上最有看点的是云山、雾海、风轮、仙井、香火;还有三仙女祠、天然神农石像、天然石室、断肠坡等。这里有神话,有故事,有传说;这一处处胜地,如梦幻,如仙境,充满着仙气。尤其是这里是神农误尝断肠草的献身之地,充满着炎帝神农之仙气;这里也是当年工农红军的游击和栖息之所,有着红色的气息。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