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燕||跟着张妈妈回娘家
陶燕||跟着张妈妈回娘家
春天是个聚会的好时节。
张妈妈在街边张望。左手搭凉棚,右手端手机。看到远处,有招手的,张妈妈便使劲地回应,陆陆续续有人聚拢来,自报姓名,有三十几岁的小伙子,四十几岁的小姨娘,还有七八十岁的老头老太太。张妈妈一直笑着,圆脸庞上两个酒窝一直在荡漾,忙不迭地握手欢迎,忙不迭地接听手机。
“齐了齐了,出发出发!”爽朗的笑声也跟着挤上车。
七十多岁的张妈妈精神抖擞,枣红的薄呢外套衬得脸庞白里透红,偏胖的身子竟轻轻巧巧进得车来,哇,美老太,竟然还略施粉黛。看来,对张妈妈来说,今天这次回娘家与往日是不同的。
张妈妈的娘家在下新镇老垸村,今天,我们跟张妈妈一起赶赴一场隆重的聚会,那就是老垸村毛泽东思想宣传队成立五十周年庆典。当年,张妈妈就是这个宣传队的积极分子。
一路春风拂面,杨柳依依,村口桃树着一身红装,在阳光下灿烂地笑着欢迎我们。
老垸村广场,一大群人,三个一起,五个一群,站着,坐着,有红色标语,有彩旗,鲜亮的颜色居多,喜庆的气氛弥漫。
张妈妈一下车,几个老乡便围上来。
“来来来,快叫姑奶奶。”
一个老太太从身后拽出个半大小子,推到张妈妈面前,那小子有点腼腆,低着头,嘴里叫着姑奶奶,眼睛却不看姑奶奶,等大家愣过神来,那小子早撒腿跑了,钻入了人群。
张妈妈也不知何时没入了人群。我们一行人在八十六岁老支书的带领下,在村前村后转悠着。支书讲述着“碗插花”“石盘龙”的典故,让百年的风水宝地笼罩着神秘的色彩。远处,一片片紫红的草籽花铺满田间,一块块红地毯似的,密密实实,让人忍不住想扑过去躺在上面。也有一片片金黄的油菜花地,虽失了往日的色泽和浓香,但黄中隐现的饱满青荚让人有一种沉甸甸的喜感。
广场上锣鼓喧天。再见张妈妈时,张妈妈已是一身大红戏装,精神抖擞地站在两排人中间。
大合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拉开了庆典的序幕。二十八位老宣传队员,经过几十年的风风雨雨,终于又相聚在一起了,终于又能在一起合唱心中唱了千百回的歌曲了。二十八位,有从北京赶回的,从武汉赶回的,从十堰赶回的;二十八位,有当过教师的,有在机关干过的,有还在干着实体的,也有几十年一直在家乡的土地上辛勤耕耘的;二十八位,都是爷爷奶奶辈,他们两鬓斑白,他们腰身不再如往日般挺直,但今天,他们似乎回到了五十年前。岁月洗去了他们脸上的光华,却洗不去他们眼中的华光;岁月磨钝了他们年青的歌喉,却消不散他们满腔的激情。
“……他领导中国走向光明,他坚持了抗战八年多,他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我情不自禁跟着一起哼唱起来。今春的阳光从没像今天这么灿烂过!
节目真是精彩纷呈。扭秧歌,打腰鼓,唱黄梅戏,唱湖北大鼓,太极拳,功夫扇,更少不了广场舞。表演者老中青结合,除了老宣传队员,还有村里更多的年青面孔。节目都是自编自演的,有的还加入了新的元素。《婆婆喜心上》的节目,一年轻小媳妇扭动着腰肢喜庆地表演着,冷不丁一蹒跚学步的小儿晃晃悠悠地跑上去,张开双臂,一声“妈妈——”让小媳妇乱了舞步,惹笑了观众。前来庆贺的县文化馆两位文艺干事献上了两段好听的黄梅戏迎得了全场阵阵掌声。
观众有本村的,有邻村的,有大叔大娘,有大姑娘小媳妇,他们笑着,有时光顾着乐呵忘了鼓掌,等人提醒,笑声又响成一片。张妈妈演完节目坐在我旁边,她让我看她手上的“铙”,纠正我说的“锣”。她笑着告诉我,五十年前的观众,那一个个的带着草帽,撑着铁锹,挽着泥裤腿,立着靠着,或者爬上树杈,或者站在桌子,椅子上,现在的观众可不一样了,个个穿的光鲜亮丽,个个把自己收拾得干干净净,清清爽爽地坐着看节目。不过热情劲却是一样的。
等我回过头来,张妈妈又忙着张罗去了。这次庆典的发起人和出资人是本村离乡多年的张氏兄弟姐妹,组织者有老校长宛校长,还有张妈妈这样的热心老宣传队员,他们在台前台后忙里忙外,走哪儿都高兴得合不拢嘴。
跟着张妈妈回娘家,跟着他们一起重温旧梦,感觉真好!
作者:陶燕 湖北黄梅人 黄冈市作协会员 黄梅作协理事
执行主 编:魏鲜红
主 编:曹锦军
3月1日起,曹锦军围炉继2016年出版《穿越时空赏黄梅》一书后,再推力作《大美黄梅》(暂定名)一书,将对2015.7——2017.6期间的围炉优秀作品进行编辑成册。主要内容是湖北黄梅的厚重文化、风土人情以及美丽风光。体裁有散文、游记、摄影、美术、书法、诗词、楹联等。版面为彩印,价格在55元一本左右,印数2000本。作者有国家级作协会员、省市县作协会员、文学博士、文学爱好者以及摄影家、美术家、书法家、诗词楹联会员。欢迎企业、商家、个人提供赞助。新书征订已全面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