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式太极拳 文集

原文作者:武式太极拳论坛

一、武式太极拳八十五式文集来源 安子的博客

  • 第一路:1起式;2左懒扎衣;3右懒扎衣;4单鞭;5提手上势;6白鹤亮翅;7左搂膝拗步;8手挥琵琶;9左搂膝拗步;10右搂膝拗步;11上步搬拦捶;12六封四闭;13抱虎推山;14手挥琵琶;15右懒扎衣;16单鞭。

  • 第二路:17提手上势;18迎面掌;19肘底捶;20倒撵猴;21手挥琵琶;22白鹤亮翅;23左搂膝拗步;24手挥琵琶;25按势;26青龙出水;27三甬背;28单鞭;29云手;30单鞭;31左高探马;32右高探马。

  • 第三路:33右起脚;34左起脚;35转身踢一脚;36箭步栽捶;37翻身二起;38披身;39左伏虎;40有伏虎;41踢一脚;42转身蹬一脚;43上步搬拦捶;44六封四闭;45抱虎推山;46手挥琵琶;47右懒扎衣;48斜单鞭。

  • 第四路:49野马分鬃;50单鞭;51玉女穿梭;52手挥琵琶;53右懒扎衣;54单鞭;55云手;56单鞭。

  • 第五路:57下势;58左金鸡独立;59右金鸡独立;60倒撵猴;61手挥琵琶;62白鹤亮翅;63左搂膝拗步;64手挥琵琶;65按势;66青龙出水;67三甬背;68单鞭;69云手;70单鞭。

  • 第六路:71提手上势;72高探马;73对心掌;74十字摆

莲;75指裆捶;76右懒扎衣;77单鞭。

  • 第七路:78下势;79上步七星;80退步跨虎;81转身摆莲;82弯弓射虎;83双抱捶;84手挥琵琶;85收势。

二 、武式太极拳的源流
武式太极拳起源于清朝咸丰年间,由河北永年人武禹襄所创。至今大约有130年的历史。
  武禹襄,名河清,自幼酷爱武术,曾习陈式老架太极拳,后又从陈青萍学赵堡太极拳,备悉理法,并于同期得王宗岳所著《太极拳谱》。他通过对拳谱的研究和本身练拳体验,创编而成武式太极拳。之后他更精研拳理,勤于实践,写出多篇具有代表性的太极拳理论著作,其著作皆根据其本身体验,简练精要,无一浮词。
  武禹襄之甥李亦畬,从1853年开始跟武先生学拳,秉承武先生文武双修、理法并重的治学方法,进一步完善了武先生所创的太极拳理论,其后,又将其拳艺授予郝为真(当时李先生与郝家是邻居)。从此,武、李一派太极拳便由郝家承袭相传。由于郝家继承、发展和传授这一派拳艺的时间相当长,因此数十年来此拳又称为“郝式太极拳”。
三、武式太极拳的历史吴文翰
武派太极拳兴起于清咸丰年间,始祖武禹襄及其传人李亦畬、李启轩昆仲均系望族儒生,罕于课徒,至第三世郝为真始广传于世,故旧时多称之为“郝架”、“郝派太极拳”;又因其拳势强调虚实开合,民间习称“开合架”或“开合太极拳”。解放后多称“武式太极拳”。海外为了在译音上有别于吴式太极拳,多译成“武(郝)派太极拳”。
  始祖武禹襄,名河清,号廉泉,以字行,生于清嘉庆十七年(1812),卒于光绪六年(1880),直隶省广平府永年县人。廪贡生,候选训导,赠封中宪大夫,兵部郎中加二级。武氏自明初从山西移民至此,到武禹襄已是第七代,为永年四大望族之一。其曾祖父讳静远,曾充卫千总。其祖父讳大勇,武生。其父名武烈,庠生。禹襄昆季三人,长兄澄清(1800一1887),咸丰二年壬子科进士,官河南省舞阳县知县;仲兄汝清(l803一I887),道光二十年庚子科进士,官刑部四川司员外郎。兄弟三人,学兼文武、瞻材亮迹,并声于世,世称“三武”。
  咸丰初,吕贤基奉旨督办团练,肃书币邀禹察参赞戎机,以母老不能远离辞谢。后来尚书毛昶熙、河南巡抚郑元善又皆礼聘,均婉言谢绝。惟以上事慈母,下课子孙。究心太极拳术为事。
约道光十余年间永年南关人杨露蝉(名福魁,1799-1872杨式太极拳始祖)返里授拳,禹襄与之友好,  得以知其拳技梗概。咸丰二年(1852)太平军出师北征,李开芳部已抵湖北。禹襄奉母命往河南省舞阳县省兄,经永年太和堂店东介绍,绕道温县赵堡镇从拳师陈清平(1795一l868)问技,深得奥妙。其兄澄清于舞阳县北舞渡盐店获清初山西人王宗岳《太极拳谱》,转赠禹襄。禹襄返里后,远法王宗岳,近师陈清平,以儒家学说为指导,参以兵家奇正虚实之道,医家经络气血之说,养生家吐纳导引之功,技击家蓄发提放之巧,经多年专心研习,并多与力大精武艺者相搏,以验技巧,故其术尤为精到。禹襄根据心得著有《十三势行功要解》、《太极拳解》、《太极拳论要解》、《十三势说略》、《四字秘诀》、《打手撒放》、《身法八要》等著名拳论和习拳要旨,把太极拳升华为练意、练体、养气(

(0)

相关推荐

  • 太极拳之式、氏、派的解析

    当前,太极拳不仅在中国发展迅速,还风靡世界许多国家,如日本.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德国.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然而,多数研习者对太极拳的称谓不一,甚是迷惑.某"式".某&quo ...

  • 怎样才能不把武式太极拳打成雷公太极拳

    传统武式太极拳的第一代.第二代创始人武禹襄.李亦畬前辈,是读书人出身.当然,武禹襄前辈的两个哥哥读书读得比较好,都出去考上了公务员. 直到第三代传人,郝为真前辈,武式拳才算开始往外传播. 当时,杨式太 ...

  • 李福荫《李氏太极拳谱》评析|新锐太极史论

    <葵花宝典>是虚幻武林的虚幻武功秘籍,"老三本"太极拳谱是真实武林的练功要诀.它,是怎样一本武林"秘籍"呢?"新锐太极史论"为您 ...

  • 郝少如《武式太极拳》评析 | 新锐太极史论

    所谓"武氏拳,郝家传."意为武禹襄所创太极拳得益于郝为真.郝月如.郝少如三代人的大力推广,才逐渐的流传开来.因此,由郝少如担纲编纂<武式太极拳>一书,实至名归.他的这本 ...

  • 【特约】杨宗杰:寻访“李亦畬”

    杨宗杰简介:原邯郸永年<太极>杂志总编,永年太极国术馆馆长,邯郸市体育局太极拳委员会主任. 李亦畬何许人也?恐怕其知名度远不及其贡献度.李亦畬贡献给这个世界的,是彪炳千秋的"老三 ...

  • 【特约】杨宗杰:寻访“武禹襄”

    杨宗杰简介:原邯郸永年<太极>杂志总编,永年太极国术馆馆长,邯郸市体育局太极拳委员会主任. 武禹襄(1812--1880),名河清,字禹襄,清代直隶省广平府永年县(今邯郸市永年区广府镇东街 ...

  • 武式太极拳名人录

    编者按语:待续 一.李亦畬 郝少如先生生前论太极拳艺时,常以亦畬先生举例,尝曰:"太极拳不在先天之力大小,而在后天之巧,能备'引进落空,四两拨千斤'之技,则能以己之小胜彼之大,亦能以耄耋之年 ...

  • 武式太极拳之蓄力与吐力

    一.蓄力之說 武式太極拳行拳走架,以一隻腳支撐,另一隻腳虛點.重心在實腿的湧泉穴.拳法的變化,皆以實腿支撐和完成.有人會問,這樣走拳,武派的內勁如何描述? 當我們走拳,身體完全放鬆,直達腳底,在放鬆情 ...

  • 心放低,慢下来——武式太极拳线下班有感

    武夷山的武式太极拳课程一出,我忙不迭的报了名,作为有老师的学生,闭关修炼实在不是好方法.太极拳的习练,是改变我们使用身体的方式.没有人在旁边指点,无法自我反省:有老师提醒并调整让我们重组身体的结构,体 ...

  • 武式太极拳活步桩功(太极养生版)

    [点击上图放大] [点击上图放大] [点击上图放大] 武式太极拳桩功,是提高太极功夫必修之功法,分为定步站桩与活步桩功两种.定站桩是利用静态方式来修炼,站桩是静中求动,以静求整,以静培势,以静易身.站 ...

  • 武式太极拳名家韩和平先生演示太极拳撒放单操和应用

     武式太极拳名家韩和平先生演示太极拳撒放单操和应用  前往好看视频,高清观看视频! 取消 确认 节选自<>点击观看正片 武式太极拳名家韩和平先生演示太极拳撒放单操和应用   2.4 ...

  • 陈式、杨式、武式太极拳三大流派代表传承人联袂献技桐庐富春江畔

    "中国太极拳",作为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是优秀的传统武术拳种,其内外兼修,身心并重,蕴含着"阴阳互根,天人合一,以柔克刚&quo ...

  • 难得一见的武式太极拳大师郝少如先生讲课笔记

    (一)八面支撑 太极拳从无极开始,无极是思想准备,思想集中后(不可分散),分阴阳即是太极,阴阳是交换相济的,一个身体半身是虚的,半身是实的.例如:虚实各有五十斤,虚的是气,实的是劲,虚的五十斤气交给实 ...

  • 武式太极拳的打手八字要领

    太极拳打手的最高境界,是王宗岳<太极拳论>里所说的: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自王宗岳<太极拳论>起,之后的太极拳论,都没有陈长兴拳论中延续戚继光拳经的那种杀伐之气,强调以静制动,以 ...

  • 再上武夷山——武式太极拳线下课体会

    缘起 口中吃着武夷⼭特⾊美味的⼩笋包,我开始回味第二次来武夷⼭参加武式太极拳线下课之⾏-- 第⼀次线下课结束后,我对武式太极拳第⼀段的认识深化了很多.经过了⼏个⽉的练习,我积累了不少疑问,急切的等待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