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如果有人对你说这3句话,别以为是礼貌,其实是看轻你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说话是一门艺术,礼貌则是人际交往规则。人人都爱听礼貌用语,因为它使人倍感尊重。但有些听起来礼貌有序的话,其实并不是尊重人,相反是一种不易察觉的轻视。
所以,当生活中有人这样对说话时,别以为是礼貌,实际上是看轻你。

第一句话:你是个好人

语言的艺术在于,它是为一定的社交环境和氛围服务的,比如上流社会的人,通常讲究暗示与细节。
你若真出色,就会被直接赞美。你若实在平庸,也会被称赞,只不过是些无关紧要,且人人兼具的素养,比如善良、平和、不坏,甚至是,好玩。
称呼你是一个好人,这绝对不是礼貌与对你的尊敬,而是隐约暗示:你是个软弱的、毫无反抗能力、任人宰割的人。因为,这世上从不缺好人,想当好人最简单;但做到让人人都惧怕你,却需要一番能力和技巧。
简单说就是:当坏人也是需要智商和手腕的。
所以,当社交场合中有人评价你是个好人,而你并没觉得自己对他有过恩惠时,你就要小心体悟一下了,他的意思很明确——你太傻气,对你无需防范,甚至可以欺骗耍弄。
不要误会这一番理解推敲,是心理恶毒偏狭的表现。实际上,行为心理学家一早就提醒人们:他人用什么语言、口气跟你讲话,完全取决于你的日常行为表现。
对于一个跟自己的实力相差无几的人,外人是不敢轻易评价对方的,更不会以一种高高在上的语调,轻易评判他人的好坏。
所以,日常生活中,如果别人可以随便评价你的好坏,那往往说明在心理上,他对你毫无忌讳,也就谈不上尊重。而你应该反省的是,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是否表现得过于随意,而导致对方在心理上对你有所轻视。

第二句话:我可是为你好

这话是不是很耳熟?当然耳熟,很多时候都来自爸爸妈妈、老师或其他长辈。听话的人,当然是小辈们。语言就是这么奇妙,无意之间就将人们的身份、地位,以及内心状态泄露得清清楚楚。
“我可是为你好!”
听起来,对方是在为你考虑,语气语调上也是一种劝诫和告诫;但细细一咂摸,你就能品味出高高在上、比你能干、比你看得透那种盛气凌人的优越感。
一般情况下,当父母老师或长辈这样说的时候,你大可以理解为,他们是真正为你着想,毕竟血浓于水的亲情还是值得信赖的。
但当普通人、同事、一般人这样讲话时,你就要小心揣摩且认真回应一下了。
因为,从心理学角度来讲,这句话其实并没有说完整,它是一句略带威胁、隐藏了真实意图以及警告你不许反驳的话。并且,对方之所以这样讲,是内心深处自恃比你聪明,看得更为通透。
语言心理学分析表明,一个人内心越是遮掩什么,越是说谎,语言上就越容易强调和遮掩。
比如当一个人捏造了一个谎言需要对方相信时,他就会不由自主地反复强调:“真的,你要相信我说的话,绝对是这样子的……”
然而,一旦某些部分被反复强调,往往就意味着,那是最有水分的部分。
想一下你在街头买水果或别的什么,小商贩或售货员急于出手时,总会急吼吼地跟你抢话说:“真的!哥,你相信我嘛!这个绝对好用,你买了就晓得了!”
结果,你就买到了最难吃、最难用、跟商贩说法完全相反的商品。
正如“我可是为你好”这句话所表达的表面意图一样:我为了谁呢?肯定是为了你呀!我在这件事情上并没有什么好处。
反复强调“我”所作所为的得利者是你,其中意图,你可以细品。

第三句话:我这个人说话比较直接,你不要介意

很多人会以为,这话很正常没毛病。其实大错特错。
这种口气,其实是一种下马威。这是他在提前告诉你:我说话比较冲,而且你看起来也并不值得我尊重和惧怕,所以,要是说了什么让你不高兴的,别指望我给你道歉或者怎样。
真相就这么简单,提前为自己的莽撞打预防针。
语言心理学的一个观点是:语言表达往往反映出一个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以及思维方式。可以说,有什么心理状态和态度,就有什么样的表达方式。
提前告诉你我说话可能很难听,就是在警告你:我说话肯定是难听的,你没资格介意,只能听着。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说话往往能真实反映一个人的心理状态。而当有人跟你说这三句话的时候,请一定要提高警惕:它们可能并不是礼貌,而是一种刻意的冒犯。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编辑 | 一粒米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Kets, W., & Sandroni, A. (2016). Challenging conformity: A case for diversity. Available at SSRN 2871490.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