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晖消逝之前都不算终点』—— 张承颖天逸书院集训实录(含视频)

▲ 张承颖同学2021年艺考战绩,
独揽10张合格证,
更取得了中国美术学院书法专业校考全国第一名的好成绩!

▲ 张承颖-天逸书院集训实录

小视频有点长,请注意手机流量

▲ 中国美术学院录取通知书

余晖消逝之前都不算终点

余晖消逝之前都不算终点

余晖消逝之前都不算终点

文/张承颖
回望八个月的集训生活,这篇回忆录早在集训结束时就想落笔,拖延至今日才真正动工。
我不知该从何写起,暂且先回忆着罢。
去年七月底刚来到天逸书院的时候,我的书法基础可以说是非常薄弱,甚至是几乎可以被忽视的程度。薄弱的基础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的书写效率,在一些同学轻松完成作业的时候我还在为作业量感到痛苦,这份压力伴随了我很长一段时间。不敢让作业上墙,不敢给老师看自己写的字,不是害怕听到批评,而是自己都感觉得到自己的差劲,暗地里也拿复读生的水平作为参考做过衡量,结课时选择主创风格的时候也是游移不定。
▲ 姚老师讲解朱文课作业
我自认自己实在谈不上是个多么多么刻苦的人,尽管我深知自己基础的不足,但忙里偷闲仍是我日常生活的写照,我也的确认为人是需要学会忙里偷闲的,学会给枯燥的生活找乐子,给八个月的时间找盼头。
可“偷闲”是需要有个度的。一次小考的排名严重翻车让我认识到自己状态出了问题,于是我开始试图调整自己。
▲ 游学浙江展览馆
就这样描摹着时间,很快就到备考省统考的日子了。高考报名返回书院后,恰巧距离统考还有一个月,也就在这时我偶然得知曾经与之关系尚可的一位复读生和我的好朋友说,“张承颖肯定是考不上大学的”。我一面觉得可笑,因为即使单凭文化课我也会顺利考入大学,又怎轮得到旁人来指手画脚;一面又觉悲伤,那是我最焦虑的时间段之一,我也觉得自己很差劲,临摹临不好,创作创不好,为了统考而忙着更换主创风格的同时,还要面对“人上人”的看不起。

▲ 新年红包抽到毛笔

统考应该是我整个集训过程的分水岭。安徽省是最早考的,也是最早出成绩的。时间比较紧张,我也尽量在有条不紊地为统考做着准备。估摸着是老天也看见我的诚心了——安徽省第18名,这为我之后所有的校考都打了一剂强心针,在此亦要感谢书院所有老师的悉心指导以及考前祝福我的所有人!外加我是个心态比较好的人,本也没有非常明确而远大的目标,起初喜欢的学校也因为一些小意外导致试卷没能及时提交,此后便愈加佛系,遇考则考,能取得现在的成绩,大抵是离不开这个因素的,由此观之,心态当真是极为重要的。
▲ 桌上含辛茹苦养育的向日葵笔
回忆暂告一段落,谈及经验,我能给的实在不太多:其一为听老师的话,这一点既是老生常谈,亦是不可否认的道理;其二为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其他的事少操心;其三为“外界的声音都是参考,不喜欢就不参考”;其四为不要神化自己身边的人,不要还没开始就被“基础好”的人吓到;其五为拒绝内卷,把握住自己的学习节奏;其六为适度劳逸结合,前文所提及我的忙里偷闲也并非肆意划水,保证放松的同时仍然要把该完成的任务保质保量的完成,及时查缺补漏,就好比统考结束之后才开始接触印稿设计的我,也曾熬了很多次夜在教室里画印稿;其七为保持良好的心态和适度的自信,这样更有利于我们在面对外界的质疑时,坚定地继续大步向前和在考场上最大程度地发挥出自己的水平。
▲ 复试前的“emergency plan”
我很喜欢的乐队有一句歌词是,“余晖消逝之前都不算终点”。
从夏天到冬天的集训学习会安排很多次结课小测和模拟考,成绩不满意甚至排名倒数都不足为奇,找到问题加以调整才是最最要紧的。因为,不到在真正的考场上交卷的那一刻都不算终点。
最后的最后,以席慕蓉的诗作结:
“渡口旁找不到一朵可以相送的花
就把祝福别在襟上吧
而明日
明日又隔天涯” 。
▲ 备考湖北美院的白描课上
肖亮老师寄语:
张承颖同学的资质、感觉好,自主性强,勤恳善思,在这八个月集训期间,亦生亦友,在生活上吃苦耐劳;在学习上有自己的方法,学习效率高,接触新的碑帖上手快,会思考,查缺补漏;做事有毅力,不人云亦云。勤恳、能悟、善学、善思的张承颖,长此以往,定能出其类而拔其萃也。

▲ 衡泽锴为张承颖和张钟璟拍摄的合照

沈凯文老师寄语:
张承颖同学刚在我班里的时候,和张钟璟一样都是应届生里最用功的几个,经常能在课下看到她俩愁眉不展,令人庆幸的是她们发愁的是怎样能把字写好。那段时间我总是变着法儿地鼓励大家,一走到她俩身边就知道我要夸她们了,还好给她们找回来一些自信。集训的日子枯燥又令人难忘,得力于她内心的坚韧一直稳步前进,最后的结果也令人满意。祝愿她在大学里能尽情追逐自己的光,愉快充实地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 白文结课作业(zcy牌“麻将套装”)
王杰老师寄语:
张承颖同学,是一名爱好书法,兼具高情商的学霸。(在21年书法统考与校考中,以应届生身份取得10张书法专业合格证。其中,夺得中国美院书法学与教育专业全国第一名,挤身安徽省艺考综合排名前五,具备录取浙江大学书法专业的实力。)
若不倾注精力于静坐学书,
怎可将数张晋级券包揽入怀?
如不寻高效手段,
常用功至深夜,仍请教老师,
一肚子的专业与非专业不能自解的疑惑,又怎会平息。
良好的心态建立与意志坚持
故而破晓之后
美景随时间的展开才映入她眼帘
集训期间,“行藏屈伸”是最能体现她的人格品质。
集训时,她是站在人生的三楼,
眼下丰收,她又站到人生的十一楼,
愿明日更上层楼。

余晖消逝之前都不算终点

余晖消逝之前都不算终点

▲ 看完44场日落

练习小论文:

浅谈书法中的地域性

浅谈书法中的地域性

文/张承颖
数千年间“分裂割据”与“和平统一”的局面不断出现在中国历史之中,这对于历代政治、经济、文化和思想都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浸在这历史长河之中的书法艺术也因此产生了许多面貌。
南北朝时期政权割据已久,政策的差异也引起了文化和习俗的地域差异,书法艺术也随之有了“割裂”之势。由于当时北朝以少数民族为主,战乱仍频,文艺不及南朝发达,且北朝书法多以碑刻为主,并在北魏迁都洛阳前后形成平城体与洛阳体两种面貌,其风格大致可用沙孟海先生所说的“平画宽结”和“斜画紧结”来概括。而与北魏不同,当时的南朝延续并发展了二王书风,尤其是王献之书风之潇洒流美,在宋、齐颇受欢迎,在民间受到的评价一度超过王羲之。后世称此局面为“北碑南帖”,但这一说法准确却又过于绝对,因为在后期出现了例如王褒入北等文化交流事例,将南方秀美的书法带去北方,二者继而交流融合,形成了千姿百态的魏碑书法面貌。
然而在书法发展历史之中,产生地域性的绝非仅南北朝时期一例。宋元以降,南北在文化上出现了极为明显的地域性差距。明初,明太祖大量推行政策来弥合南北在文化认同上的差异,如“南北榜”政策等,然而限于客观条件,明一代南北之间的经济、文化差距越来越大,这种情况也在书法上有一定的体现。明代江南地区经济繁荣,市民文化与市民审美意识滋长,书画商品化程度提高,书法蓬勃发展起来,并涌现出一批杰出的书家,在此时期,思想管制逐渐放松,创作自由得到保证。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明代中后期太湖流域兴起了两个以地域得名的书法流派,即“吴门书派”与“松江(云间)书派”。
“吴门书派”以其主要人物活动在吴地范围而得名,“吴门书派”的代表书家“吴中四家”为文征明、祝允明、陈淳、王宠,他们的书法作品中体现着文人的书卷气、深厚的文化修养与疏放的艺术个性。祝允明,别称祝枝山,小楷得钟王,行书宗二王,最突出者为草书,天真纵逸,被誉为“明草书之冠”;文征明小楷最为人称道,清秀劲雅;王宠字履人、履吉,其书有晋韵,气息高古,颇具拙趣;陈淳,号白阳,早期师文,风格清雅,后期风格变化,豪放率意,代表作《秋兴八首》《自作诗卷》等。“吴门书派”重视内部传承,文征明为吴门领袖,王宠与陈淳早期书风受其影响颇深,四家”之后,“吴门书派”因为学习文征明而不能求变,开始衰落。与此同时,兴起了以董其昌为代表的“松江书派”。
“松江书派”以其主要人物活动在松江地区而得名,明初沈度、沈粲与张弼等人被认为是“松江书派”的先导。及至明中后期,“松江书派”在董其昌的带领下重新崛起。董其昌,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其学书初从颜入手,后宗晋,其用笔、结字、用墨、章法皆体现淡与秀的特点,视觉效果萧散而简远,富有禅味,代表作《画禅室随笔》《容台别集》。
“吴门书派”与“云间书派”之间,既有互相学习互相影响,也有对对方的贬斥。“吴门书派”崛起后,祝允明与文征明都曾对张弼进行过严厉的批评,认为张弼的书法俗媚,而董其昌则因张弼是松江人,在《容台别集》中对张弼多有赞扬。
明中后期书法的地域性面貌是中国书法发展历程中的一个缩影,在交通不便与乡土情怀的加持之下,书家常绍式时人,因此容易以地域形成书法流派,不仅有“吴门书派”和“松江书派”,在汉代,“西州”的草书书家群体也与京畿地区崇尚八分书的书家在书体取向上有明显的差异。虽然后世刻帖的普及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地域之间的差异,但地域性仍是书法发展历程中值得探究的话题。
▲ 天逸书院2021届全体师生合影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