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互联网2020:电商化、生态化、产业化
腾讯WeMake、阿里云supET、浪潮云洲们的2021:工业互联网生态产业化成了必然?
文/智能相对论(aixdlun)
作者/陈选滨
尽管工业互联网发展多年,但是走过激荡的2020,这个领域才渐渐热闹起来。相应的,有关工业互联网未来发展的蓝图也才初步构建。
“智能相对论”曾将当下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大环境比作是“地理大发现”,巨头入场重金加码、平台踊跃探索路径、世界各地的“灯塔工厂”纷纷点亮,着实有一番大航海时代的壮阔景象。
然而,浩荡之下,却也是艰难航路。回顾2020,“智能相对论”曾与海尔、树根、浪潮、用友、京东等头部平台玩家展开对话,也与工业互联网行业的其他从业者、中小制造企业厂商等进行交流,深知工业互联网领域驳杂交叠,感触良多。
在过去的一年里,工业互联网伴随着新冠疫情、新基建、双循环等多态因素的影响,其发展路径呈现出诸多新的信号。若是为此做个总结,“智能相对论”认为,工业互联网2020所呈现的,大致可以总结为三个方向的变化,即电商化、生态化与产业化。
电商化
工业互联网电商化的本质是工业电商的加速发展
2020开年,受疫情影响,传统供应链阻断,物资供需对接面临着严峻挑战。借助本身的数字化优势,工业互联网平台在帮助地区、企业开展供需对接、资源匹配、物资统计等工作上皆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成为平台服务的新常态。
譬如,航天云网的“医疗卫生用纺织品防疫物资平台”、忽米网的“疫情防控工业资源共享平台”等等应用大多以工业电商的B2B模式为主,作为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的关键支持,在疫情期间加速爆发,成为平台服务的新亮点,并顺势成为了后续平台建设的一大方向。
总结起来,类似供需对接、物资匹配等工作实际便是工业电商的一个呈现。
工业电商与消费电商有所区别,其运营范畴主要聚焦在工业企业生产运营所需的各类原材料、设备、备品备件、知识、经验、能力及产出的各类产品和服务的在线交易、交换和共享。以B2B为主要特征的运营模式也决定了其发展主要以工业企业为服务对象,以供应链管理为核心能力。
但是,这样的模式似乎与工业互联网又有所区别,简单来说,工业电商更像是电子商务向工业领域的跨越,其重点在“电商”,而工业互联网的真正核心在“工业”。
从侧重的专业模式来说,工业电商倾向于MRO模式,业内比较知名的国内玩家有震坤行、京东工业品、阿里巴巴1688等等。值得注意的,前两者震坤行、京东工业品于今年都先后完成了亿元级融资,成为工业品B2B赛道的新晋独角兽。
无独有偶,恰好这两位似乎都有想法、野心想要继续向供应链上游推进,进入工业制造领域,进军工业互联网。以京东工业品来说,其在今年的动作最为显著——在第22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上,京东工业品首次系统对外展示其目前的业务布局,其中智能工厂及综合能源管理平台两大解决方案便把技术赋能的焦点落在了制造端。
总的来说,不管是工业互联网平台向电商化发展,还是工业品平台向工业化推进,工业电商在两个领域的重合趋势在今年已然非常显著,未来也将成为各大平台的重点发展模块。
但还是那句话,工业互联网的重心与核心理应是“工业”模块的数智化变革升级,即制造端的设备管理服务、生产过程管控与企业运营管理等。工业品B2B更多只是互联网交易的一个呈现,做多了或是以此为工业互联网平台的主要业务,或许有些“舍本逐末”了。
对此,“智能相对论”认为,电商化确实是一个工业互联网的年度趋势,有应用亮点,但也同样掺杂着顾虑——过多的商业价值溢出是否会让某些工业互联网平台“避重就轻”,在工业制造业升级的探索上偏了“航路”?
生态化
工业互联网生态化的本质是工业平台的资源整合
工业互联网呈现出诸多变化,譬如,机器设备成为新的管理对象,产生了极具价值的新数据源;物联网(IoT)、AI、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大量应用;产能共享、节能分成、个性化定制等新商业模式兴起,等等。
与此同时,单点的企业级竞争也转变为产业级竞争,传统的ERP已经不能满足产业发展的诉求,工业互联网平台成为了工业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新型基础设施。伴随着产业应用深化,2020年工业互联网平台继续向生态化发展。
树根互联在接受“智能相对论”的咨询时,为2020年度总结的关键词正是「平台」与「生态」,并对此解释道:“一个单独的平台无法满足以上众多应用的需求,也不具备足够的行业经验服务不同的行业的客户诉求,所以我们坚定了一个走向:把平台和生态深度结合起来,实现全部地在线运营。”
更具体的表现在于以根云作为底层的平台支撑服务,连接生态伙伴,共同为终端客户提供数字化服务。以此不难总结,生态化本质就是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资源整合、统一输出。
换个角度来说,这也是工业互联网的“互联”属性的一个呈现。前不久,国家工信部公示2020年跨领域跨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清单,在2019年十大双跨平台的基础上又入5席。
在他们的发展路径上,呈现出来的模式大抵如此——基于生态资源整合构建底层平台,以此面向工业制造业提供数字化服务。
以今年入选的腾讯WeMake工业互联网平台为例,该平台目前连官网都还没有,其本质是腾讯云面向工业行业,整合云产品、优图工业AI、大数据中心、物联网中心、微瓴、企业微信、企点等多个内部产品,以平台载体将产品能力对外输出而打造的工业互联网平台。
所以,目前了解该平台只能通过腾讯云官网的三级栏目“智能制造解决方案”进行相关的信息获取,而在版面上所展示的方案优势更是高度聚焦了腾讯大生态的整体协同优势,基本与上文总结的模式一致。
总的来说,生态化的趋势充分展现了国内头部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发展路径,即巨头站台、资源整合、平台引领。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的唯一路径,目前依旧有不少的工业互联网创业者以较小规模的团队正在积极探索工业制造业升级的标准路径,譬如库云物联等。
事实上,通过对国外工业软件的了解,“智能相对论”也发现,并不是只有大企业、大生态才能做好工业领域的服务应用,小团队、小企业也可以、甚至做得更好。因此,“智能相对论”也时常沉思——国内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大生态”趋势是否是一个必选项?如果不是,“生态化”的发展模式又应该如何平衡取舍?
产业化
工业互联网产业化的本质是平台服务的跨界扩展
换句话来说,工业互联网产业化指向的便是产业互联网。伴随着越来越多的互联网科技企业入场,产业化的趋势也就愈发显著。
浪潮便是这个趋势的倡导者,其认为,狭义的工业互联网与工业制造业相关,而广义的工业互联网将涉及到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即从农业到制造业以及服务业都将囊括在内,也就是目前产业互联网的范畴。
实际上,这个趋势也更像是前面电商化与生态化融合发展的表现,工业电商所带来的交易模式加速以及平台生态圈层的扩展,最终促使工业互联网从狭义范畴向广义演变。
但也还是那句话,工业互联网之所以称为“工业互联网”,其核心诉求还得回归工业制造的转型升级,这是工业互联网平台的立身之本。在2020工信部的双跨平台评选细则上,依旧看重的也是工业资源的管理能力,呈现为工业设备连接能力、工业模型沉淀数量、工业软件禀赋数量,等等。
蓝卓目前正在致力于打造中国自主可控的工业操作系统,其重点打造的supOS也是今年入选双跨平台、唯一的工业操作系统。从这个信号同样可以看出目前工业互联网的整体侧重还是工业领域的数字化升级。
那么,产业化的趋势之所以显著,更多在于工业互联网平台基于AI、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前沿技术的积累与生态能力的整合,逐步向产业全链条赋能所带来的表现。
譬如,阿里云的supET工业互联网平台具备的云计算、大数据等能力,可以赋能服装制造业生产,也可以为服装销售实现用户群分析、供求资源对接等等功能。而服装制造业生产与服装销售本质处于同一市场价值链,但又并非同一行业或领域。阿里云supET工业互联网平台在进行全价值链赋能的同时,也就意味着其服务的范畴已经不局限在制造业,也包括下游的服务业。
产业化的结果更多是一种“大而全”的导向。当然,也正是如此,“智能相对论”在与相关从业人员进行交流的时候,发现制造业领域的专家认为工业发展应该倾向于“专而精”的路径,也就是术业专攻,进而带来质变的转型结果。
那么,随之而来的思考便是——工业互联网产业化所营造的全面赋能的场景对于工业领域的转型升级而言,是相互协同的优势还是过度泛化的阻碍呢?
结语
总的来说,工业互联网驳杂交叠,即便作为行业观察者,“智能相对论”也始终认为所能看到、思考的仍十分有限,有关2020年不少的总结仍会保持疑问的心态向自己、也向读者抛出相应的问题。
今年以来,工业互联网比过往热闹几分,但也仍处于起步阶段。媒体行业向来喜欢以“老师”相称,而笔者内心却始终以学生自居,面向工业互联网领域更是如此。或许,对于整个行业而言,也应是如此,守望为师,知者先行。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此内容为【智能相对论】原创,
仅代表个人观点,未经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