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格百年之上海风光
148年前的上海大家有了解过吗?那时候的她只是一个小县城,大多数人关于那时的记忆,似乎只有外滩建筑群上被黄浦江风吹得呼呼作响的万国旗帜吧!
如今我们骄傲地谈论着“魔都”有夺么的繁华,但也会时不时去好奇上海的过去,那个说着吴侬软语的小县城到底是什么样的?
虽然那段历史我们无法经历,但是从老一辈的嘴里我们都或多或少能够了解,曾经的上海,走过来的每一步脚印都值得说说。
上海是一个充满着生活气息的城市;有人说30年代的上海充盈着灯红酒绿,弥漫着靡靡之音,在昏暗暧昧的暮色软风中买醉销魂,跑洋行的买办,穿旗袍的太太,在教会学校读英文的小姐,从法国留学回来的少爷纷纷粉墨登场以及汇丰银行,圣约翰大学,百乐门夜总会,仙乐斯舞厅背景……
那浓浓的老上海风情扑面而来,那些30年代遗留下来的物品:模糊的老照片、发黄的月份牌、昏暗的汽灯、锈迹斑斑的怀表、破旧的老爷唱机,包括目前即将拆迁的老城厢老屋……真的会自然地勾起上海人对往事的回忆。
上海人的生活快节奏,从上世纪的三十年代的画面上匆匆忙忙行走的市民身上就已经形成,再看看如今地铁通道里面的人流,过客匆匆的景象真是由来已久。
“到了上海不去城隍庙,等于没到过上海”。这句话就能够看出城隍庙在上海人心目中的位置和影响了。
城隍,在有的本地也被变成城隍爷,他是古代汉族宗教文明中非常重要的一位神祗。城隍爷一般都是本地历史上的名臣英豪,他保护这一方水土的安全。上海城隍庙有“一庙三城隍”的说法。这三城隍分别是霍光、秦裕伯、陈化成。对于霍光,有人说他是上海资历最老的城隍爷。
由于上海老城隍庙本来即是霍光神祠,供奉的是西汉名将霍光神主。后来上海建城隍庙,相沿成习,霍光天然就变成了上海资历最老的城隍爷。
上海,是中国最繁忙的城市之一。无论是商人、旅人还是当差之人,只要混迹于当世,都无法与这个城市保持距离。因而,对于几乎每个接触过上海的人,都会与其滋生出是非。是是非非,莫衷一是,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上海。
在中西合璧的上海,城市在杂处和更新中碰撞。“每幢古建筑都存有深厚的历史信息,而这些信息有助于加深我们对城市的感情,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加深乡情。所谓乡情,就是历史记忆,就是曾经生活环境的物质印象。”
近代以来,文人荟萃,报馆林立,上海在战火和西风中褪去了小渔村的土气和鲜腥,穿上了洋装,踩上了高跟鞋,优雅地握一杯咖啡或红酒。就这样,上海后来居上,以最仓促的节奏接受了这远道而来的喧嚣与繁华。此,十里洋场的歌声不曾飘落。百年上海,绝代依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