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道甲骨文还有不成熟的地方?那陶文还算文字吗

谢谢您的邀请和提问。“为什么甲骨文,是成熟的文字而陶文不是”?这是一部分学者的看法,还不是学者一致的看法。

例如裘锡圭先生在《文字学概要》一书中,就认为文字有广义的文字,也有狭义的文字,那么,按照裘锡圭先生的说法,狭义的文字就是甲骨文以后的文字,广义的文字包括甲骨文以前和以后所有的“文字,但是,他认为,像陶文属于字符,不是文字。那么,“陶文”不是也不在“文字”之列吗?

文字到底如何判断成熟?甲骨文是成熟的文字吗?

在学术界好像已经成为定论了:甲骨文是汉字成熟的标志。

但是,根据学界关于文字的理论,我认为从如下三个理由看,甲骨文真没有完全成熟。

第一,甲骨文中有一半的文字,我们至今都不能完全认识

甲骨文的字数总计有5000个左右。我们确切无疑认识到甲骨文,只有2000个左右,不完全肯定认识到有1000个左右。还有约2000个我们不认识。

这就是说,我们不认识的甲骨文占甲骨文总数的接近50%!

我们假如把5000个甲骨文比喻成现代的汉字,那么,你完全认识一半汉字,是不是相当于只有小学生的识字量?

那么,金文的字数,据容庚先生1985年修订的《金文编》修订第四版采用铭文3902件,收入可识的字2420, 还不能确定的字 字1352,共计有3772字。可以认识到金文,比甲骨文的认识率要略高一点。

你可以简单计算一下,甲骨文为什么距离我们比较陌生,而金文距离我们比较熟悉呢!

这就是说,商朝之后的周朝对文字进行大重大的改革,从金文(周朝的金文)开始,中国的文字才真正成熟起来了。所以,我们距离金文比较熟悉,而距离甲骨文比较陌生一些。

我们再看看“陶文”我们认识多少呢?据我的了解,我们能够认识到陶文大约只有1%都不到。

目前考古发现的陶文,大约不到1000个单字,我们基本上都不认识。其中最著名的陶文就是陶寺陶器上的“文”字。而这个陶文,据测量制作年代,大约相当于夏朝,也就是距离商朝最近的朝代。其它陶器上的陶文,基本上都是猜的,还没有标准的认定。例如“丁公陶文”,有专家试图译解,但是,还不是很靠谱。

所以,我们从认识到的文字数量来说,甲骨文在所谓“成熟文字”中虽然达到了一半多,但是,毕竟陌生的文字还是太多。

第二,甲骨文还不像是真正的“应用文字”,更具有“小范围使用文字”的特点

如果按照正常的逻辑来说,文字有一个发展过程,在这个发展过程中,逐渐从少到多,从个别人使用,到大众使用,才确立了真正的文字。

那么,中国的考古发现也证实了这个逻辑。

例如,例如,陶文数量就少,使用的人也极少,而甲骨文的数量就比较多,使用已经出现了一定范围群体使用的事实。

但是,到底甲骨文是不是在商朝就突然出现了?

从考古发现商朝以前的陶文与甲骨文是有一定联系来看,这个联系链接还是比较清晰的。例如,大汶口陶文,贾湖陶文等等,很多字符确实比较像甲骨文的造字原理。

那么,我们可以推理,甲骨文是有一个造字原理的。

这就是近十几年学者对陶文属于文字范围的肯定。

在建国初期,我们很多学者不认为陶文是文字。

但是,由于甲骨文如此高度成熟,很难找到他的造字原理,而且,甲骨文中的一些字,也确实与陶文的图画式文字有一定的类似。例如二里头的文字符号,就与甲骨文中目前无法认识到那些文字的原理比较接近,这就说明,甲骨文之前的“文字”,肯定更多是像二里头的刻符一样的文字。

可是,给我们的印象却是,好像甲骨文是比较突然出现的,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甲骨文有成熟的文献资料,有金文的继承性支持。而陶文我们还找不到继承的系统性。

目前,对甲骨文应该来源于陶文,还是一种逻辑推测,考古证据并不充足。但是,甲骨文最大的问题是,为什么没有用甲骨文写的史书和诗歌集、医学、天文书?而这些情况却在甲骨文的后期,西周的金文中才会出现呢?

第三,甲骨文的应用实践发现:有一个从封闭到开放的过程

中国发现的陶文很多,例如半坡陶文有27个字符,龙山陶文,丁公陶文,

对这些陶文的性质,学界看法不一。裘锡圭认为是“记号”,郭沫若认为是“具有文字性质的符号”,而于省吾等学者则认为已属文字范畴。唐立兰在谈到大汶口文化陶文时说,这“是现行文字的远祖,它们已经有5800年左右的历史了”。破解陶文很困难,至今也只有几个字能猜测它相当于后代的某字。不过,陶文与汉字有渊源关系。

学者们对陶文的兴趣一点也没有减少,由于,越来越多的理论深度需要解开汉字的起源之谜,从甲骨文出发,一步步向陶文讨个说法,已经是一个汉字的学术科研问题了。

1993年4月至1996年4月,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对江淮之间的高邮龙虬庄遗址先后进行了4次发掘。第一次发掘时,于河边采集到一片磨光泥质黑陶盆口沿残片,上有8个类似文字的刻划符号,刻文为两行,左行四个近似甲骨文,右行四个类似动物图形。

刻文笔划纤细,技法娴熟,通篇包含一个完整的意义。这是继山东省邹平县丁公遗址发现距今四千二百年至四千一百年之间龙山文化晚期的刻文陶片之后,又一次极为重要的考古发现。

但是,这些学者面对陶文真的可以用束手无策了形容了。因为,我们真的无法确认,哪怕有一个字是我们可以解读出来的。

为什么甲骨文中有很多我们不认识的字?

这里面有两个原因:一个是甲骨文是在陶文体系基础上的一次跃进式的发展,一个是汉字的完全继承是从西周金文系统开始的。所以,中国汉字第一次系统的整理,也是以金文系统为基础的,才产生了永久的“小篆”系统。

所以,我们会看的很清楚:甲骨文是对陶文的一次较大的扬弃。

金文是对甲骨文的再次精细化成熟,所以,中国最成熟的汉字是金文(西周系统汉字),甲骨文只是为金文做好了完全成熟的准备而已。

但是,陶文还没有像甲骨文为金文的准备那样成熟,所以,我们目前还无法从陶文找到汉字成熟的依据。

但是,千里马一直认为,有一个汉字起源系统的逻辑,这就是汉字必须经历从一个封闭系统向开放系统发展的过程。

封闭系统就是小范围使用文字的存在。例如陶文,非常明显地说明,这是一种小范围使用文字的封闭系统文字。

为什么我们认为陶文是一个系统的文字?因为,这些符合本身既不是图画,也不是游戏,而是记录自己的符号。但是,这些符合没有任何社会性,只是个人的私语。

他的意义在于“一画开天”,他开启了我们的祖先创造文字的努力。在漫长的小范围使用文字的封闭状态之下,为甲骨文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而甲骨文以脱胎换骨的一次飞跃,又为金文铺平了汉字成熟的道路。

这样,我们在汉字的,发展继承的过程中,总是有扬弃的部分。其中陶文是被扬弃最多的。

而且,陶文是系统性是一个跨越时代很大,互相联系松散的一个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没有产生社会化程度较高的文字,所以,与甲骨文的成熟不起来,那就是非常不成熟的文字了。

文字有成熟和不成熟的文字,最主要的标志是使用范围。如果使用范围只是一个非常小的群体,那么,即使非常“成熟”也是一种封闭的文字,这样的文字,只能有过去没有未来。

陶文可以看作是过去的文字,而甲骨文却是一种有未来的文字,这是一个重大的划时代的区别。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