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看见饭桌上有一条腌鱼,心如死灰,写了2首绝命诗!

唐德宗贞元十五年,28岁的青年诗人白居易游历南方,路过宣州当涂县。他听说前辈大诗人李白的墓地就在当涂,于是辗转寻访,前去凭吊。谁知到了李白墓前一看,不由愕然无语。名满大唐的大诗人李白,坟茔只是一个矮小土丘,隐没在荒草乱石之中。回想李白一生才气纵横,但人生却颠沛坎坷,身后又如此凄凉,白居易悲从中来,写下那首《李白墓》,其中两句传诵千年:“自古诗人多薄命,就中沦落不过君。”

然而李白死后,他的悲剧却仍旧一再上演。“文能穷人”、怀才不遇,成为无数诗人墨客难以摆脱的宿命。不知多少才高八斗的文人学士,满腹经纶,却不为当朝权贵赏识接纳,在穷困落魄中蹉跎一生。更有甚者,他们的非凡文采不仅没能让他们青云直上,反而给他们惹来祸端。宋朝大诗人苏东坡,他的一生遭遇就比李白强不了多少。苏东坡生活的年代,正是北宋王安石变法时期。朝廷大臣分为维新派和守旧派,两派争权夺利,斗得不可开交。苏东坡认为,维新派的一些变法措施过于激进,有很多都不切合实际,因此对变法并不支持,结果他被维新派大臣视为守旧派,成了他们的眼中钉肉中刺。因为他是当时的文坛魁首,虽然官职不高但影响力极大,因此成为维新人士的重点攻击目标。

宋神宗元丰二年,被维新派把持的御史台,开始对苏东坡发起猛烈攻势。苏东坡一生诗文著述很多,流传天下尽人皆知。结果此时他的这些诗句,反而授人以柄。御史们紧盯住苏东坡的诗集作品,从中寻章摘句、断章取义,千方百计罗织各种罪名,想要把他置于死地,砍倒守旧派的这棵大树。苏东坡的很多诗句,此时成了他蔑视皇帝、攻击朝廷、反对变法的“罪证”,如“卖牛纳税拆屋炊”,“迩来三月食无盐”等等,让苏东坡百口莫辩。御史们还挖出苏东坡的《王复秀才所居双桧二首》之二:“凛然相对敢相欺,直干凌空未要奇。恨到九泉无曲处,世间唯有蛰龙知”,大做文章,声称“陛下龙飞在天而不敬,乃反求知蛰龙乎?”认为苏东坡在有意贬损蔑视皇帝。

在暴风骤雨般的攻击下,苏东坡最终被撤职查办,关入大牢,史称“乌台诗案”。苏东坡入狱后,他的长子苏迈,每天出入牢中给他送饭。苏东坡在狱中愁肠百结,但又无计可施,只能听天由命。有一天他看见饭桌上出现一条腌鱼,不由“乃大骇”,顿时心如死灰,认为死期到了。于是提笔写下了绝命诗《狱中寄子由》二首,序言中写道“自度不能堪,死狱中”,认为自己必死无疑。其中两句,十分传神地描绘出苏东坡此时的惊恐心态:“梦绕云山心似鹿,魂惊汤火命如鸡”,认为自己好比被猎人追逐的鹿,和厨房中待宰杀的鸡,命在顷刻。

苏东坡为什么如此害怕腌鱼?原来他并非怕腌鱼,而是另有隐情。苏迈每天在外面上下奔走打听消息,经常与苏东坡暗通声气。为了躲过狱卒的监管,父子二人约好,每次送饭时,如果菜肴类只送蔬菜和猪肉两种,表示风平浪静,一切安好。如果菜肴中有了鱼,则表示朝廷要杀掉苏东坡,大事不妙。所以苏东坡看见腌鱼才会骇然失色。不过这一切只是虚惊一场。原来苏迈当天外出办事,不能前来送饭,临时委托一个亲戚替他送饭,但他却忘了把其中奥妙告知这个亲戚。结果这个亲戚家里正好有几条腌鱼,就做了一条送进牢中,结果造成误会,虚惊一场。不过苏东坡也因祸得福,他的那两首绝命诗后来被神宗皇帝看见,“见诗益动心,自是遂益从宽释”,他怜惜苏东坡的诗才,下旨从宽处理,不仅没杀他,还把他释放,降级贬谪到外地。乌台诗案就此告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