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离我们渐行渐远,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这两年鲁迅先生的作品逐渐退出中小学教材,因为很多公知认为鲁迅过时了,他的作品也就在沉默中死亡了;为此,一些人为之欢呼雀跃,也有一些人忧心忡忡。毛说:“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

那么,我们这个时代的知识分子有没有犯“软骨病”呢?正如狄更斯所说,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因为知识分子已经成了迷惘的一代。其实,任何时代知识分子的精神不能被阉割,那么,鲁迅离我们渐行渐远,我们这个时代还有像他这样的“硬骨头”知识分子吗?

北宋张载在《横渠语录》中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句话已经成为知识分子的精神遵循。意思是说:读书人(知识分子)通晓万物造化之理,使天道彰显。从物质上丰衣足食,精神上伦理政教,是百姓安身立命。替历代圣贤延续行将绝传的不朽学说,给千秋万代开创永久太平的伟大基业。

知识分子不同于一般的人,他们应当是这个社会先知先觉的人,是引领社会潮流的航灯。也正如黑格尔所说:“ 一个民族有一群仰望星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 。”谁能仰望星空?当然是以知识分子为主体的国人。

古往今来,哪个时期放松对人们的思想管控,哪个时期就是思想学说的活跃期与黄金期。历朝历代,当权者都把知识分子当作是“洪水猛兽”,因为他们可以管住任何一个知识分子的身体,但是却管不住他的思想与灵魂。

所以,一有机会他们思想的火花就会迸发耀眼的光芒。比如在动荡的战国时代才出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样生动局面,这个时候是诸子百家学说思想可与西方文艺复兴相媲美。但此后封建统治者却害怕了,加强了对人们思想学说统治。

那些依附权贵的知识分子也自我反叛,因而出现了“焚书坑儒”,继而出现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数不清的“文字狱”等。正是由于儒家思想有利于愚民巩固封建统治,儒家的著作成为经,一直成为历朝历代的正统思想。


到了近代,当帝国主义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国门后,我们从天朝上国,夜郎自大的美梦中觉醒过来,才出现了睁眼看世界的知识分子。

到了军阀割据的民国时代,形式上国家虽然统一,但也却是山头林立,各怀鬼胎;此时中央集权对人们思想管控乏力,后来新文化运动更是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而旧道德是指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打倒它才能摆脱对人们思想的控制,此时才出现鲁迅、胡适、陈独秀等民国大家的辈出状况。

而敢于向封建礼教开炮的,当属新文化运动的旗手鲁迅,他深刻地揭示血淋淋的现实:革命烈士牺牲砍下的头颅却成为麻木国人的药引、封建礼教害人吃人、国民党反动派种种暴行等。

他成为“刀笔吏”,把手中的笔当匕首,狠狠扎进敌人的心脏。向《彷徨》无知的国人《呐喊》,对待同志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敌人像冬天般的无情。只有那些敌人才会怕他骂他尖酸刻薄,因为他骂到了这些人的痛处。有人认为,鲁迅死得早,是现在人过誉了,果真如此吗?

真名士,自风流。自古文人相轻,但是鲁迅却是例外。在1936年10月19日鲁迅逝世后,他的葬礼首先成立了由蔡元培、内山完造、宋庆龄、史沫特莱、沈钧儒、萧参、茅盾、胡愈之、胡风、周作人、周建人等十三人组成的治丧委员会。

并由“巴金、胡风、黄源、鹿地亘、黎烈文、孟十还、肖军、曹白、周文、欧阳山、聂绀弩、肖乾、陈白尘、吴郎西、张天翼、靳以”16人抬棺扶灵,有近10万人送行,场面极为罕见。鲁迅死后,他的死对头也是老乡蒋介石托人送来了花圈,上写“鲁迅先生千古”。

作家余华很能代表那个时代的我们对待鲁迅的态度,他说自己此生唯一讨厌过的作家就是鲁迅;因为上学时代读的考的最多就是他的作品,好像中国就他是个作家。后来因为写作关系,当他再次重读鲁迅作品后,才发现鲁迅作品博大精深与现实批判精神,他的创作风格也跟鲁迅相近,所以余华被认为现代的鲁迅。

人活着还是要有点精神的,鲁迅离我们渐行渐远,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他那个特定时代是过时了,但是他批判的精神永远不会过时。可如今又有几人能传承他的衣钵,只不过是一些鸡鸣狗盗般的“文化太监”罢了。

曾经有人设问:假如鲁迅要是活到今天会怎么样?对于“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的鲁迅结局也是悲哀的,也许只有两个:一是当哑巴,二是蹲号子。没有了土壤,大师何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