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感冒的辨证论治

关于感冒的辨证论治


中医真的靠一张方子就能打天下吗?
就拿最简单的感冒来说,说简单也简单,说难也难。
说感冒治疗简单,是因为一般的感冒对于身体的影响没有那么大,也就是说,一般的感冒要不了人的命,并且一般的感冒,有一周左右的时间,有自愈性。
说感冒难治,是因为治疗感冒的方子还是需要辨证论治,如果寒热虚实的方向搞反了,可能会使病邪长期驻留体内,对身体造成长久而持续的危害。不及时清除驻留体表的病邪,会向内传变,衍生出更重的,更要命的疾病来。
对于感冒,中医里面研究得最早、最成体系非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莫属。
一个人在受了风寒之后,寒邪会在人的体表,这个人会表现出来怕冷,会流清鼻涕,如果要是我们把脉的话,是浮而紧的。这种情况我们就最直接辨证为表寒证。
寒邪侵袭人的肌表,我们治疗的时候就用解表散寒的方法,把表寒去掉了之后就可以了。我们最常见的用生姜红糖水。生姜红糖水能够暖身体的内部,同时又有发散表寒的作用,把表寒通过出汗的方式发散掉。风寒感冒,处于表证阶段,喝点生姜红糖水发汗,或者按照我们老百姓说侮被子出汗,感冒也就好了。
哪怕这种比较轻的风寒感冒,如果我们在初期没有采用恰当的治疗方法,它就会往里面传变。
现代西医治疗感冒,完全就不是这种思路。他们认为感冒是因为病毒或细菌引起的。所以对于这种受了寒的感冒,怕冷,西方人的治疗方法,是我们一般中国人不能理解的:他们面对这种怕冷、流清鼻涕的感冒,首先让你开窗通风!开窗通风的目的就是为了把空气中聚集的病毒和细菌给它稀释掉;同时,这个人不是发热了嘛,怎么办?发热了最简单的方法就喝凉水!因为他们认为感冒是有自愈性的,一般扛上7天自己就会好。
这种治法可能和当地人的体质有关。
中医治病的时候也看病人的体质,但中医看病的思维模式是完全不同的。从中医认识来说的话,体质强壮的人得了风寒感冒,可以生扛,扛过7天感冒就好了。但对于体质稍差或者上了年纪的人来说,一个普通的风寒感冒,扛上10天半个月,很有可能发展为很严重的疾病。
还有一种情况,认为一个方子打天下,不分寒热虚实,一个普通的表寒感冒没有正确的治疗,病邪就会往下一步传变。
寒入里,在身体里面会逐渐产热,表寒减轻,内热增多,辨证就是里热证了。
我们在临床上会看到这样的病例,上午还怕冷浑身哆嗦,下午就浑身出汗,又热又渴,从表寒证转变成里热证了。
身体里面有热了就不能再用生姜红糖水了,要不然生姜红糖水喝下去之后,里热就会越积越多,越来越严重了。这个时候应该清里热,就是用清热解毒的方法,比如可以选用中成药里的抗病毒口服液、双黄连或者银黄颗粒的,就能把发热、口渴等症状给治好。
如果里热还没治好,再往下一步传变,就变成了一会怕冷一会怕热,就是中医讲的半表半里证。
这种证现在能看到的少了,以前是得了疟疾之后,民间称为“打摆子”,会有寒热往来。我们中医研究青蒿素,青蒿素治的就是寒热往来的半表半里证。为什么称之为半表半里呢?就是这个病邪一会儿到了表,到了表就是表寒,人就怕冷;一会又到了里,到里就是里热,人就发热。中医把这种半表半里证称为少阳证。
中医治疗这种寒热往来证,用小柴胡汤,现在药店里有中成药小柴胡颗粒。小柴胡颗粒就是治疗处于寒热往来阶段的感冒的。
所以,我们能看出来,同样一个病,中医经过长时间的实践,哪怕对感冒都总结出来一个经典的传遍规律。虽然不是每个人得了风寒感冒之后全都会这么传变,但是我们了解了整个传变规律之后,根据出现什么症状,我们就能知道感冒目前阶段到底是处于什么证,与此相对应,我们就用什么药。
一个我们认为非常简单的的风寒感冒,在不同阶段又不同表现。表寒证的阶段它体现的典型症状是恶寒、脉紧;如果没能得到及时治疗,病邪就会往里传变,成为以发热、口渴为典型症状的里热证;最后可能会发展成为半表半流程里的少阳症。
是不是感觉中医好复杂呀!一个感冒都分出这么精细的病证阶段。中医只要辨对了证,用对了药,效果还是很确切的。很多人感觉中医没效,其实就是证没辨对,药没用对。
所以,我和老苗一直坚持带着大家学中医,而且是从中医理论开始讲起,就是想给大家打一个中医的基础,有了这个基础,小问题能自我辨证,选方用药,大毛病也不用过分担心无措,因为有了中医的基础,结合一些现代的知识,就能冷静客观的选择治疗方案,是选中医还是西医,还是两者结合起来治疗。
可是,学习的过程是一个漫长积累的过程,身体出现了疾病可是不能等的呀,所以大家在学习群里就经常这样提问:苗老师,我的头痛怎么治疗?这表达了大家对中医老苗的信任,也表现出大家想尽快治好疾病的急切心情。
这样简单直接的提问,也说明我们的中医普及推广工作还做得不够好,我们致力于推广发扬中医,教大家学中医的方法还需要改进和优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