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品介绍 | 《黄秋盦印谱》的特殊意义(韩天衡)

▲黄秋盦印谱

▲黄秋盦印谱

▲黄秋盦印谱

▲黄秋盦印谱

▲黄秋盦印谱

▲黄秋盦印谱

▲黄秋盦印谱

▲黄秋盦印谱

▲黄秋盦印谱

我们中国的篆刻有三千年以上历史,但把印章制成印谱,从最早的北宋杨克一《集古印格》算起,只有九百年历史(所谓《宣和印谱》据我考证为子虚乌有)。印谱的制作,从刻木版到盖原印,到墨拓边款,其间又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后续期。

从北宋《集古印格》到明代中叶,好印、藏印者很多,可是谁也没有想到用原印来钤盖印谱。都是由不识古字、不晓古意的匠人,依样画葫芦地拿它翻刻到枣梨木上印刷出来,所以这些印谱里面的古玺印面目全非。直到明代隆庆年间,上海人顾从德用古代流传下来的古玺印,用好的朱砂印泥,直接钤到绵连纸上去,制作出历史上第一部用原印钤盖的印谱— 《顾氏集古印谱》。这个事情本不难,关键是理念的创新和改变。此后到清中叶之前,人们一直用印泥朱钤印章,有古玺印谱,有印人的印谱,即使边款刻得精美可人,但一概没有墨拓款识。

最早的带有边款的印谱,我见到的有两部,一部是我收藏的《黄秋盦印谱》,另一部是西泠印社收藏的《西泠四家印谱》,都是嘉庆年间的拓本。当时印章边款的拓制技法还不算高明,墨色也不是太匀。至于印章边款拓得非常精到,产生乌黑锃亮的乌金拓和淡如蝉翼的蝉翼拓,达到这么好的艺术效果,要到毛西堂(?-1861)、魏稼孙(?-1882)的时候。毛西堂辑《西泠六家印谱》,魏稼孙为吴让之、赵之谦辑印谱,真是美轮美奂,朱红的钤盖印章与乌黑的边款相映成趣。明代至清代中期的印谱皆无边款,印谱形成前印后款的新颖标准格式,正是以嘉庆年间《黄秋盦印谱》《西泠四家印谱》为滥觞的,并衍传至今。它极大地丰富了印谱之美,且对考证、鉴定、史料、故实、装帧皆具重要的学术价值。

另外还要说明一点,我们见到的嘉庆时候的这两部印谱,当时拓工还不具备直接在整张印谱纸上拓边款的本事,印蜕、边款都是拓好之后剪下来再粘贴到印蜕下方。到了清末,就能够直接在印谱纸上拓边款和钤盖印章。毛西堂手拓的精美印谱,最得魏稼孙的赏识,称:“君能事虽多,终以印印为第一。”他精湛的钤印和拓款技术,被魏稼孙详细记录在《题增补毛西堂手辑西泠六家印谱》一文中,对后人印谱制作有极大的借鉴作用。

黄易(1744-1802),字大易,号小松、秋盦。杭州人,曾官济宁同知。他是清代著名金石学家,篆刻受丁敬影响,为“西泠四家”之一。我收藏的这部《黄秋盦印谱》,来自古典文学专家胡士莹先生的馈赠。内页有道光甲辰(1844)保庸观款、咸丰甲寅(1854)吴云观款、咸丰丁巳(1857)张源达题识等。方介堪、陆维钊师皆有观题。陆维钊先生题:“小松印流传易见者,占此册十之七,妄加鄙见,未必当也。又,边款亦其用心之作,应与印同重视之。”

▲清·黄易 树端临本 青田石

(上海韩天衡美术馆藏)

▲清·黄易 树端临本

既然印章边款的拓制是由拓碑的启迪而来,那么第一个想到用拓碑的方法来拓印章边款的人,想必是既熟悉碑刻又熟悉篆刻的睿智之人。拓碑在唐宋已经很盛行了,但运用到印章边款上来,居然要到千年之后的清代嘉庆年间,这也是一个理念的问题。所谓“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这件事可以给后人很多启示。(本文刊于《中华书画家》杂志2017年第9期)

入馆参观必备

口罩+身份证件+随申码绿色

韩天衡美术馆

地址:嘉定区博乐路70号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7:00
(16:30 停止入馆),周一闭馆
门票价格:全年免费开放

公共交通:轨交11号线至嘉定西站转公交嘉定11路至博乐路金沙路站下。也可乘坐公交嘉定6路、嘉定4路至博乐路金沙路站下。

交易担保 韩天衡美术馆 在线 在线展览 Mini Program

点击上方小程序进入网上展馆

(0)

相关推荐

  •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名誉院长、西泠印社副社长韩天衡

    篆刻艺术四十多年来是前所未有的繁荣 文汇报记者 李纯一 .               韩天衡四岁写字.六岁刻印,在方寸之间徜徉近八十年.他对篆刻艺术的感知.他在作品之外的心声,日前具化为一场展览,呈 ...

  • 学术 | 印谱制作的发展

    印谱制作的发展 韩天衡 古玺印的出现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殷墟出土的三方 (图一)不是直接发掘的,1935年,黄濬(伯川)在殷墟地摊上发现三枚殷商出土的古玺.但很奇怪的是整个漫长的春秋时期没有发现过印章. ...

  • 承接拓边款业务!国展投稿不会拓边款?交给金石印坊!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华诞, 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新征程, 为了铭记这个特别的时刻, 全国各地的篆刻展纷纷发出征稿邀请, 而对于篆刻展来说 印屏设计是一个很重要的环 ...

  • 心心相“印”:印里的中国文化

    印章在我国出现于殷商时期,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它是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凭信法物.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以及工商往来,无不以印章取信.及至今日,印章在我国以及全世界仍有着广泛应用.除了实用功能 ...

  • 韩天衡 岁月塑我,我塑我心 毛时安

    . 诚然,笔墨.造型.结构,乃至计白当黑.气韵生动,一幅画.一张字.一方印--真纯妙到极致,背后支撑它的,我以为还是有关于文化的八个字,即:诗心文胆,推新出新.         这些日子,韩天衡白天黑 ...

  • 他的印章曾拍出38万高价,却在抖音无偿授课,背后真相令人动容

    三个月前,王臻突然接到一项紧急任务:为一家知名互联网企业篆刻100方名字章.白天工作忙碌,他只能晚上回家刻. "要不在抖音上开个篆刻直播吧,有网友陪着我一起刻,不孤单." 他找回沉 ...

  • 方寸之间有大美 陈俊珺

    . 方寸之间有大美 解放日报记者  陈俊珺 . 近日,"心心相印--中国印文化大展"在上海韩天衡美术馆开幕. 印文化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还包含着印章.印谱.印材等多个方面. 本次展 ...

  • 关于印谱研究的几点建议

    选自 | <西泠艺丛>2021年第6期 总第78期 | 文/张炜羽 西泠印社理事 韩天衡美术馆馆长 受西泠印社委托,让我谈一谈关于印谱.印谱文献学等方面的研究状况.今天的话题是" ...

  • 继陈子庄、黄秋园后,第三位被湮没的画家,先睹为快!

    黄叶村(1911-1987),原名厚甫.又名黄叶邨(邨cūn同"村").别号后父.竹痴,安徽芜湖人.黄叶村先生一生历尽坎坷,但深深迷恋中国书画艺术,研习不缀.年轻时师从山水名家汪采 ...

  • 黄秋杰:村中的那口老井

    无论走多远,家乡总是我们最温暖的牵挂 Hometown Sheqi 给在外打拼的家乡游子一个寄放心灵归宿的地方   乡土文学    村中的那口老井 作者 | 黄秋杰 原创 | 乡土赊旗(ID:gh_0 ...

  • 浮世一叶:被生活忘却的女人(作者 黄秋子)

    她离我非常近,只一步之遥的距离. 这是一个无论是体型还是别的什么都很粗糙.松散,且年龄也极容易被泄漏出来的约四十五.六岁的女人.她衣着不整,甚至于显得有些邋遢.从这一点来看,不难看出这个女人正面临着严 ...

  • 小版权赋能丝绸产业大发展——访吴江桑尚丝绸有限公司董事长黄秋停

        公司服装设计总监盛亚荣携"奇韵"系列作品亮相中国国际时装周. 3月30日,"旗艺"品牌二零二一秋冬成衣系列在中国国际时装周上隆重发布.在北京时尚设计广场 ...

  • 【菠萝的海 最美田园:129号作品】黄秋缘||​揭开菠萝的海的面纱

    戳蓝色字"徐闻校园文学"关注我吧. 竖起你的小耳朵,聆听吧 揭开菠萝的海的面纱 徐闻中学高一七班   黄秋缘 "你见过菠萝吗?"正在复习的同桌突然放下课本,&q ...

  • 黄秋杰:过麦季

    无论走多远,家乡总是我们最温暖的牵挂 Hometown Sheqi 给在外打拼的家乡游子一个寄放心灵归宿的地方   乡土文学    过麦季 作者 | 黄秋杰 原创 | 乡土赊旗(ID:gh_06d14 ...

  • 秋黄秋红无缘此...

           固然,海湾阿拉伯国家大都富有,靓宅多,钱包鼓,but,莫非还是有一样不及我富有--赏绿!置身南粤,春夏秋冬都不缺绿色滋润,比起一片沙漠色的中东地区以及阿拉伯国家,我简直觉得可自诩为&qu ...

  • 云赏乐——宁峰、黄秋宁演绎贝多芬钢琴与小提琴奏鸣曲II

    享誉全球的小提琴家宁峰将与留美青年钢琴演奏家黄秋宁再度登台国家大剧院音乐厅,为广大乐迷呈现贝多芬第六.九.十号钢琴与小提琴奏鸣曲,观众除了能够听到难得一闻的第六号钢琴与小提琴奏鸣曲,还将领略宁峰.黄秋 ...

  • 名将之星只能绽放战场 ---- 深切怀念原54军参谋长黄秋贵将军

    原54军参谋长黄秋贵将军.(摄影:赵萌 2014年12月20日摄于郑州) 家父黄秋贵于2021年2月27日上午因病去世,享年九十岁.兹定于2021年3月1日上午在郑州市殡仪馆火化,并遵家父生前遗愿,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