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说话的两点原则,好事要先说、公开说;坏事要后说、私下说
鬼谷子原文:捭阖者,道之大化,说之变也;必豫审其变化,吉凶大命系鄢。口者,心之门户也,心者,神之主也。志意、喜欲、思虑、智谋,此皆由门户出入,故关之以捭阖,制之以出入。捭之者,开也、言也、阳也;阖之者,闭也、默也、阴也。阴阳其和,终始其义。
故言长生、安乐、富贵、尊荣、显名、爱好、财利、得意、喜欲为阳,曰“始”。故言死亡、忧患、贫贱、苦辱、弃损、亡利、失意、有害、刑戮、诛罚为阴,曰“终”。诸言法阳之类者,皆曰“始”,言善以始其事;诸言法阴之类者,皆曰“终”,言恶以终其谋。
鬼谷子原文意思:开放和封闭是万物运行规律的一种体现,也是游说活动须遵循的一种策略。人们必须预先慎重地考察自己的言论可能引起的后果,这关系到当事人的吉凶命运。口是心灵的门面和窗户,心灵是精神的主宰。意志、情欲、思想和智谋都要由这个门窗出入。因此,用开放和封闭来把守这个关口,以控制出入。所谓“捭之”,就是开放、发言、公开;所谓“阖之”,就是封闭、缄默、隐匿。阴阳两方相谐调,开放与封闭才能有节度,紧扣说话的意图。才能善始善终。
所以说长生、安乐、富贵、尊荣、显名、爱好、财利、得意、喜欲等美好的、光明的事物,属于“阳”的一类事物,可以公开说,先说。而死亡、忧患、贫贱、苦辱、弃损、亡利、失意、有害、刑戮、诛罚等不吉之事,属于“阴”的一类事物,以私下说、后说为宜。凡遵循公开说吉利之事者,均可称为“始派”,他们以谈论好事来开始游说;凡遵循私下谈不吉之事者,均可称为“终派”,它们以谈论祸害来终止计谋。
鬼谷子在此论述了说话的基本原则,说白了无非两点:好事要先说、公开说;坏事要后说、私下说。这样做的理由很简单,就是“人性”两字。俗话说:“良言一语三春暖,恶言一句六月寒。”让话语像三春的太阳温暖人心,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从一定意义上说,谈话也是门艺术,有些话从某些人嘴里说出,亲切婉转,使人如沐春风;而同样的内容从另一些人嘴里说出,就暴戾生硬,让人难以接受。尤其是劝说别人,更要注重分寸,讲究方式,要尽量做到和颜悦色、循循善诱,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这样才更容易达到劝说的目的。
“触龙说赵太后”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战国时,秦国大举进攻赵国,形势危急,赵国派人向齐国求救。齐国提出只要让长安君到齐国当人质,就可以出兵救赵。长安君是赵太后最疼爱的幼子,赵太后说什么也不答应这个条件。大臣们纷纷劝谏,都无功而返。最后,赵太后盛怒之下放出话来:“如果有谁再来多嘴,我就要朝他吐唾沫。”结果,谁都不敢去劝谏了。
左师触龙见情况紧急,便去见赵太后。此时赵太后怒气未消,触龙故意和赵太后说了些闲话,问候太后的身体。接着,触龙说起自己的儿子,说想为儿子谋个差事,赵太后愉快地答应了。触龙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接近正题,谈起了长辈该如何爱护儿子。赵太后因为已经放松了警惕,也听得进这些道理了。触龙说,爱护儿子不能光看眼前,还要考虑他的将来,要让他建功立业才行。此时,赵太后静下心考虑清楚,终于同意派长安君到齐国做人质。齐国果然出兵救赵,赵国的危机得以解除。
现实生活中,人人都想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那就不可不研究说话的艺术。这并不是说要人们违背坦诚真实的原则,去花言巧语,伪装和善,而是说应像触龙那样讲究说话的方式。先说什么,后说什么,都要巧妙安排。有时候,同样的意思,你只要在说话时有一个小小的变化,效果就会有很大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