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漆沮上古坩埚说轩辕黄帝铸鼎

由漆沮上古坩埚说轩辕黄帝铸鼎

文/闻双全

余与孟辑先生踏勘黄堡红崖新石器遗址,颇有收获。后余撰写了《我在漆河觅上古》和《我在漆河觅上古·跋》两篇文章,孟辑先生则发表了《黄帝学仙、炼丹的“五城十二楼初考》。

余在红崖新石器遗址发现一枚上古坩埚(图1、2)并在铜川市博物馆见到多枚上古坩埚(图3、4),通过实物认为:1、新石器时期上古先民在漆沮已经形成了大范围居住群。2、这个居住群历时近万年至今没有中断。3、先民在漆沮不仅仅是简单的生存劳动,而是不断的探索研究大自然、认识大自然。4、其认识大自然的成果一是坩埚的冶炼;二是夹砂陶罐加煤炭灰后烧而不坏,其后来衍进为华夏大地广泛使用的鬲。

关于“夹砂陶罐加煤炭灰后烧而不坏,其后来衍进为华夏大地广泛使用的鬲”,本人有专门文章,现在重点讨论坩埚。

当本人在红崖新石器遗址发现该枚坩埚的时候,当时不知道它是干什么的,几乎百思不得其解。后来怀疑其可能是上古炼丹的坩埚时,就特别留意的去了趟铜川市博物馆。果不其然,铜川市博物馆竟然有三枚上古炼丹的坩埚。这说明,铜川市的漆沮,是人类上古最早炼丹实践的地方。

铜川市的漆沮,其所以能够成为人类上古最早炼丹实践的地方。是其地方自然资源的必然。铜川市有坩土矿,出坩土。做坩埚,其主要原料就是坩土。用坩土做的小锅,在火中烧而不坏,但是坩埚不能烧水。只可以烧熔其它物质,如铅铜等。所以,坩埚铅汞炼丹就被人们认识了。所以,发现坩土和用坩埚熔炼,应该首先是在有坩土的地区。其实笔者在铜川、富平的新石器遗址,原来就发现过先民使用坩土的痕迹,如把陶罐内刷坩土,如单独用坩土做的碗。只是温度的问题,成为了最早的原始瓷。

所以要肯定漆沮是中华人类上古最早发现和使用坩土的地方。是最早试验成功坩埚的地方。

说到“漆沮是中华人类上古最早发现和使用坩土的地方”,就必然进入“轩辕黄帝荆山铸鼎”的大命题。黄帝荆山铸鼎了吗?本人持否定态度,因为至今没有发掘到实物。本人认为是轩辕黄帝发明了烧不坏的砂锅,也就是当时的鬲。因为鬲的问世,对中华民族是里程碑式的飞跃,不可藐视。而这个鬲的制作关键原材料,就是铜川焦坪的裸露煤。所以中华民族的鬲试验成功,也是在漆沮之滨,也是在铜川。

铜川有坩土,才能够有坩埚,铜川先民有了坩埚,才能够炼丹。这样,中华民族的化学中医,通过实物考证,就直接推前到了新石器时期。

这样,我们对中华民族的上古时期,也就是新石器时期的认识,不应该是愚昧,不应该是茹毛饮血的,而应该是艰辛的有组织的智慧的探索。

研究新石器时期先民使用坩土,就应该搜索当时周围那些地方有坩土,坩土也称铝矾土、高岭土或耐火粘土,其主要成分是氧化铝。其实山西省的平定县,河南的洛阳、信阳和焦作等地区都有高岭土。但是,该地区却没有形成上古厚重历史片,关中的厚重历史片片大,覆盖全关中以及陇东、豫西和晋南,厚度是几千年没有中断。所谓中华民族历史没有中断,其实就是关中史没有中断。所以,中华民族的坩埚研制史和使用史还是应该在关中的漆沮之滨来考证。

这里,就必然出现了两个引申,一个引申是上古坩埚炼丹是中华民族冶铜的前奏曲。二是关中在上古时期已经开始了大区域范围的资源整合和索寻。

上古坩埚炼丹是中华民族冶铜的前奏曲,这个无容置疑,中华民族最早的坩埚使用是炼丹,当先民们掌握了坩埚可以熔炼金属以后,用其试冶铜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当然这肯定是反复试验实践的过程。坩埚由小及大,温度由低及高。由神木石峁遗址的铜冶炼实物和山西绛县西吴壁夏商冶铜遗址证明,轩辕黄帝时期是不具备大规模、高等级冶铜铸鼎条件的。所以,与其在那里冥思苦搜轩辕黄帝当时如何如何铸鼎,还不如搜寻当时轩辕黄帝在鬲研制中的作用和鬲的实物吧。毕竟鬲的问世对上古当时民生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

但是,中华民族的坩埚技术的掌握和金属冶炼技术的掌握,应该是在关中,是在关中轩辕黄帝之前的事情。

关中在上古时期已经开始了大区域范围的资源整合和索寻,漆沮有坩埚,坩埚做什么?炼丹。炼丹用什么,主材料铅、汞、硫磺等。但是这些金属和矿物质产生秦岭,漆沮不产。这样,由秦岭采来这些矿物质是必须的。所以实物证明,关中中华民族的先民在上古,在轩辕黄帝之前,已经在关中以外的地区进行资源考证和寻觅了。

本人尖底瓶(图5)是上古液态盐的储运工具的观点,反映了上古先民的智慧,今人至今仍然在迷惘中不甚了了。而坩埚的先民创造使用,又向我们展示了我们祖先的又一个智慧面。而且这个各个智慧又有着其连续性、相关性、关联性和整体性。所以,实物的,动态的,整体的相互关联的探索和考证是上古历史研究的灵魂。

其实本文意图明确:中华民族的襁褓是关中,且其一片独大(晋南、豫西、秦岭、陇东、陕北),一片独厚(轩辕黄帝之前5000年)将进一步得到事实、实物证实和考证证明。

让笔者再吟诵一遍《诗经》对此的记叙吧:“民之初生,自土沮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