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大家的“绝笔”作品,震撼!

来源     书法学
“绝笔”之所以重要,在于它的返璞归真和无拘无束。随着生命最后对艺术和人生的理解更趋完满,大师们的绝笔之作常会达到出神入化、浑然天成的境界。在生命最后,无论是书画对象还是技巧,抑或是作品的位置经营统统都被放下。总而言之,绝笔之作是艺术家临终前发出的最真实的心灵告白。

【张大千】

1981年7月,83岁的张大千应日本横滨著名侨领李海天之请为其旅馆大厅绘制《庐山图》,张大千虽然游踪遍及中国,庐山却是从未亲履之地,故选择此题材是对他艺术事业的一种自我挑战。

张大千 《庐山图》巨幅 局部

大千先生作此画时,身体状况很差,常住医院治疗,时画时辍,而且由于画面太大,还得整个人被抬上画桌趴着画,极为吃力。甚至有时心脏不适,吃药休息后,仍继续搏命作画。

后来由于博物馆要求在1983年将此画及其近作联合展出,于是大千先生作了最后一次赶工,只题了两首诗而没有署款。博物馆展毕归还之后,大千原拟在身体状况许可下,作进一步的润色修饰。可惜他在1983年3月8日进医院,于4月2日去世,终究没能完成和落款。

【王国维】

王国维是中国近现代在文学、美学、史学、哲学、古文字、考古学等方面成就卓著的学术大师。1927年6月2日,他纵身一跃,殒命昆明湖。人生天地,来去匆匆,只留下“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的遗书。

王国维遗书

释文: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我死后,当草草棺殓,即行槁葬于清华茔地,汝等不能南归,亦可暂于城内居住。汝兄亦不必奔丧,因道路不通,渠又曾出门故也。书籍可托陈(陈寅恪)、吴(吴宓)二先生处理。家人自有人料理,必不至不能南归。我虽无财产分文遗汝等,然苟谨慎勤俭,亦必不至饿死也。五月初二日父字。

王国维遗书,现藏北京国家图书馆。他的字不乏晋韵唐法,作品中所蕴含的中和之境与儒雅之概,颇具学者风范,无疑与他的为人性格、读书品质都有相似之处,此遗书法度谨严、气清质朴、平静泰然。

【李叔同】

1942年10月13日(农历九月初四日)晚8时,弘一大师(李叔同)在福建泉州不二祠温陵养老院晚晴室安详圆寂。临终前3天,他写下“悲欣交集”四字交给侍者妙莲法师,为其最后绝笔。

观其笔墨,“悲欣交集 见观经”七个字的墨色,由润而枯,一气写就,而“见观经”三字全是皴擦的渴笔,行笔慢。笔枯而后蘸墨,在下面画了一个墨色饱满的圆圈。接着用小字署写日期,墨色丰满。按书写的常规,日期本当写在左下角,因为逼仄,移写到右上方,布局得到平衡。

这件绝笔手迹,幅面小,渴笔多,未钤印,与弘一法师以往安排妥帖的书件大不一样。但“悲欣交集”又和盘托出悲悯众生沉沦生死之苦、欣喜自己往生而离苦得乐的心境,因而这纸告别之迹别具一种撼人心灵的力量。

【潘天寿】

潘天寿,字大颐。受教于经亨颐、李叔同等。写意花鸟初学吴昌硕,后取法石涛、八大山人。中国现代书画家、教育家。

潘天寿绝笔诗稿

释文:千山复万山,山山峰峦好。一别四十年,人老山未老。莫以幽房窄,心随天地宽。倘能免罗织,自古有沉冤。不因罗罪深,逃名痛未遐。知应得回乎,痛下砭针时。

此作品在非常条件下仓促写就,已无须细论笔墨,看淡生死,才能如此镇定。前人说,诗言志,用在此处至当不过。

【林散之】

据林散之儿子林昌庚回忆:“父亲喝了点人参汁,闭目养神了半个多小时,用有气无力的笔在宣纸上写了'生天成佛’四个字,写好后,我在他指定的位置盖了印章。

他闭目端坐,显得那样安详、超脱。他仿佛在告诉我们,他即将走到这个世界的终点,迈向另一个世界。”1989年12月6日,享年92岁的林散之去世。

【启功】

2005年初,有人请启功先生为即将开馆的建川博物馆题字时,启功先生住进北大医院已经有好几个月了,身体极度虚弱。但病床上的他仍一手抚眉,苦撑着写下“成都建川博物馆”几个字。不久,启功先生病情加重,进入了长达数月的深度昏迷状态,直至离开人间。

93岁高龄的启功先生,最后题字“成都建川博物馆”。至此,中国最后一位古典意义的书法大师辞世。这位可爱而慈祥的老头儿,离我们而去。

【吴冠中】

2010年6月25日,吴冠中先生在京病逝,享年91岁。他曾写下:“想我,就去看我的画吧!”《幻影》《巢》《梦醒》及《休闲》是他去世前所作的四幅绝笔之作,看了这几幅画,是否能感到无尽的意味?

吴冠中  《幻影》

吴冠中  《巢》

吴冠中  《梦醒》

吴冠中  《休闲》

【齐白石】

1957年9月16日,齐白石在北去世,留下了一幅幅珍贵的画作,供后人欣赏。

齐白石  《葫芦》

这幅葫芦画相比于齐白石其他作品,笔墨力度疲软拖拉,并且仅2平方尺的画作就出现了五个错误。

第一个错误是落款上的“岁”字写错了;二是落款的自署年龄写错了,当时齐白石的实际年龄是93岁;三是用淡笔葫芦叶画成了葫芦;四是在葫芦上加了一笔,破了两个洞;五是用浓墨画葫芦藤,也画成了葫芦的样子。

这幅“漏洞百出”的画作在2010年嘉德秋拍上拍出了2240万的天价,是齐白石精品葫芦画作的十几倍。这幅作品之所以值钱,正是因为坊间一直流传,这是齐白石的最后一幅画,画完不久就去世了,是绝笔之作,所以这幅画就有了一个非凡而特殊的意义。

用李可染的话说,老人完全是在糊涂状态下用本能在作画。这才是这幅画最绝的地方,而且更绝的是这藤蔓的用笔和用墨,已经达到了天籁的境界。

这根本不是手在画,而是一生的精气神在指挥着他的手和笔,寥寥几笔就将葫芦的神韵和人的精神境界展现出来,而笔墨里面蕴含的东西,总是让人看不够,这简直是神作!

《三希堂》匾额

《三希堂法帖》内容

法帖共分32册,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书法丛帖,集历代书法精品之大成,共收集自魏、晋至明末一百三十五位书法大家的作品,以历史顺序编纂,囊括了当时宫廷所能收集到的所有名家名作之墨迹珍宝。

阅古楼内石刻

中国书法的最高艺术殿堂:《三希堂法帖》系清乾隆十五年敕令大学士、书法家梁诗正编刻一部大型书法丛帖,规模之大、水平之高前无古人,共收自魏晋至明末一百三十五位著名书法家作品,几乎囊括了当时清廷所能收到的所有名家名作墨迹珍品。

故此,王羲之、王献之、欧阳询、褚遂良、颜真卿、孙过庭、怀素、柳公权、苏轼、黄庭坚、米芾、宋徽宗、赵孟頫等历代书法大家真迹都有集于此。

“三希堂”内部照片

自魏晋至明末书法大家的名帖尽收其中。按年代顺序编次的一部书法通史。作为我国古代最高艺术成就的精品,它是我国古代书法家为我们留下的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它集中国传世书法之精萃。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书法艺术的瑰宝,是世界文化遗产的一朵奇葩。

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鉴赏价值、史学价值、实用价值和收藏价值。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