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髯公”朱仝:不愿上梁山的好汉
梁山好汉108人中山东人有39个,最能代表山东人性格的不是宋江,也不是武松,更不是杀人魔王李逵,而是朱仝。他身上不仅体现了山东人崇拜的“义”,还体现了儒家文化的核心“忠”。
朱仝,济州郓城县人,初出场时是这样描写的:“身长八尺四五,有一部虎须髯,长一尺五寸,面如重枣,目若朗星,似关云长模样,满县人都称他做美髯公……只因他仗义疏财,结识江湖上好汉,学得一身好武艺。”
他的身高约合今天的1米84,标准的山东大汉,他学关羽留起了虎须髯,有一个响当当的外号,人称“美髯公”,这是朱仝引以为豪的,也是他的精神依托。朱仝由于外貌似关羽,他就以为自己是关云长再生,把自己打扮成关老爷,在性格上也处处学习关羽,以关羽提倡的“义”为生活准则,义薄云天,特别讲义气。作为一个正义的人,朱仝明知犯法,也要站出来解救英雄好汉。先是放走了晁盖,后来放走了宋江,再后来冒死放走了雷横。
朱仝私放雷横就不仅仅是义的因素,也有雷横孝心的感召,雷横与白秀英发生争吵,白秀英仗势欺人,雷横的老母被白秀英殴打,雷横大怒之下怒杀白秀英,被押进死牢。朱仝负责押送杀人犯雷横去济州,在城外却把杀人犯雷横私自放掉,自己被流放沧州,这可不仅仅是江湖义气的范畴了,侠义的朱仝出现了,朱仝的形象有了质的飞跃,与鲁智深的朗朗侠义之举不分上下。
梁山好汉108人中最不愿意上梁山的不是秦明也不是扈三娘,而是朱仝。不上梁山是一种姿态,更是一种信仰。放走晁盖、宋江和雷横是朱仝义的表现,而不上梁山是朱仝对国家的忠的体现,是大是大非的问题。朱仝对梁山的两任寨主都有大恩,上梁山是最受欢迎的,朱仝没有因为义气而放弃信仰,他放走晁盖、宋江不是为了让他们做强盗,而是保全以求招安,上梁山为土匪是朱仝不能接受的。
放走雷横后,朱仝没有步雷横后尘上梁山,而是接受审判,到沧州去服刑,这是对国家法律的尊重,也是对国家忠心的一种表现形式。他的忠心感动了沧州知府,知府把他留在厅前听用,把自己的爱子让朱仝看管,每天带着四岁的小衙内上街闲耍。
七月十五盂兰盆大斋日,雷横抱着小衙内看放河灯。吴用、雷横到沧州,劝朱仝上梁山,被朱仝拒绝,朱仝说:“先生差矣!这话休提,恐被外人听了不好。雷横兄弟,他自犯了该死的罪,我因义气放了他,出头不得,上山入伙,我亦为他配在这里。天可怜见,一年半载,挣扎还乡,复为良民。我却如何肯做这等的事?你二位便可请回,休在此间惹口面不好。”他说得义正词严又情真意切,只有一个愿望,复为良民,对国家、大宋王朝拳拳忠心溢于言表。朱仝的忠心不是金钱和快活能打动的。
吴用、雷横劝说无效,使李逵把小衙内劈成了两半,朱仝被逼得实在没退路了,只好上了梁山。但他几次想与黑旋风拼命,看出他对滥杀无辜的愤恨,也表现了他上梁山的无奈。对比秦明,自己老婆被宋江“借刀杀人”也没这么急过;扈三娘一家都被李逵灭门了,也好像没事一样。朱仝无奈上梁山淹没不了他对国家的一片忠心。
朱仝对国家的忠心朝廷是知道的,征方腊胜利还朝后,宋江落了个被毒死的下场,而朱仝授保定府都统制,在宋辽对峙的前沿,远离朝廷,一心一意训练军队。后随刘世光破了金军,做到太平军节度使,成为一方诸侯,和呼延灼一起成为为国家抗金再立新功的好汉,不幸的是呼延灼战死疆场,朱仝善终算是对他忠心的一种奖励吧。
刘传录,新水浒第一人,山东省水浒研究会副会长,山东省水浒文化研学基地客座教授,全国奥林匹克国学大赛山东区专家顾问,泰安文化通览学术主编,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第三届齐鲁文化之星得主,山东省尼山书院特聘专家,十佳泰山学者,泰安市拔尖人才。《齐鲁晚报》有个人专栏“第三只眼看水浒”。代表作《第三只眼睛看水浒》荣获第七届刘勰文艺评论奖。2011年山东卫视主持《闲话水浒》栏目,2015年浙江卫视主讲中华好故事,2017年中央一台《中国味道》栏目与纪连海一起演绎水浒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