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三家店
作者简介:
张学斌,孝义地矿局原局长。
作者其他文章阅读:
1969年秋至1971年秋的两年中,我曾在北京门头沟区的三家店执行军管任务。那时我还是入伍不到二年的小兵。
正是文革动乱之中,武斗硝烟滚滚,部队为制止武斗,维护社会稳定,奉命去军事管制那些动乱单位。我们团接受任务,军管铁道部第三工程局二处。其处机关驻地在三家店,负责新修丰(台)沙(城)复线。
三家店给我留下不少美好的回忆和有趣的故事。时光虽然穿越了半个世纪,但这些记忆不时地会跳出来让我回味,于是想着趁现在腿脚还灵便,再访三家店,以满足恋旧的精神需求。
2018年9月7日,周五,秋高气爽,风和日丽,我携老伴出发了。
出行前,我选了一个认为变更不会太大的地标建筑一一三家店火车站,以此作为起点寻找我生活工作过的地方。
乘地铁转336路公交车在南宫站下车,步行去火车站。那里高楼林立,马路纵横而宽敞,经人指点穿过铁路地下通道,找到了火车站,曾记的过去是座西朝东,现在是座东朝西了。原来与铁道南北平行的一道土崗,已夷为平地,変成了一条街道一一新华路。那是当年我们晚饭后常常结伴散步的地方。
地标建筑:三家店火车站
穿过铁道地下通道
当年的小土崗,现在的新华路
顺着铁道和新华路(原土岗)向北约二公里处该是二处机关所在地。当时机关条件好些,住砖瓦平房,冬暖夏凉。基层工段住的全是简易工棚,其条件可想而知。
向北一路寻觅,我们可巧碰上一位同龄大姐,她听说我找二处旧址,顿时兴奋起来,原来她就是老二处的员工。现在在此的老人不多了,她提及的三、四位,我都有记忆,但全都作古了。老大姐本来买菜回来和几位老友闲聊,当下热情带路,领我们来到“二处”旧址。
原二处的砖瓦平房早已不复存在,老大姐指给我们看的是一幢楼房。那是一座最早期的三层宿舍楼,拆了旧平房翻盖后,用来安置二处留守职工和家属的,院内还有不少较新的高层楼。唯有当年二处的大门位置没变,还是如今的正门,只是门垛由砖石改为钢制的了。大门北侧也有破旧的砖瓦房,是否“古迹”?如是,那就是我们当年的办公兼宿舍了(问了几个路人,均不清楚。就是带路的大姐,也是后来调二处的)。二处这一片区域在高德地图上标注为“东老店”。
热情的大姐正在和我聊一些原二处老同志
二处最古老的宿舍楼
身后是二处大门及砖瓦平房
找到了二处的大门,心中有了座标。门外向西50m处,即是一条南北走向的灌渠。如今,堤坡硬化,渠面加宽,新修的跨河大桥飞架两岸。原先门外南北小土路现已拓宽硬化,名叫“新河西路”。
沿新河西路向北100m处即是通往“城子”城的一条老铁路,紧邻铁路的北侧有一座独立砖混结构的单元三层小红楼,这是唯一现存的旧物了。我曾在三层的最西室居住和办公数月。当年别离平房上楼,原因是处机关办理档案需要安静,更需要保密,但不知此楼那时是否二处资产。
遗憾的是,小楼周围建筑混乱,杂草丛生,出入不便,没有入內。
小楼向北百米处,是三家店村道通向“城子”县城的主路,东西走向。路边原是邮政所,是我当年常常光顾的地方。家书抵万金,那时深有体会。如今平房不在,楼房崛起。楼下一层门面房是“中国邮政”和”中国邮政储蓄”,这定是邮政所旧址了。
与灌渠同框,思绪像河水一样流淌着
我熟悉的铁道:它通往县城“城子”
三家店铁路是京门铁路,也称京门支线的一段。是詹天佑1906年主持建造的京张铁路的辅助铁路,其修建目的是为将门头沟的煤炭运抵西直门,供京张铁路蒸汽机车燃料之用。
唯一存在的小楼,必须留影
最高最边的那一扇窗户,因为有你,
我看到过惊悚一幕:火车和马车相撞
站在铁道处,与小楼合影
当年的邮政所,现在的中国邮政。
我对你念念不忘,
因为你传递了抵万金的家书,
传递了日思夜想的“两地书”
离开“中国邮政”,我们又乘336公交车到达县城“城子”。当年的节假日,常常步行来此游玩。
城子变化太大,找不到当年的任何痕迹,大街旁,都是沿街公园,最吸引眼球的是“京门铁路遗址公园”,确切地说称为百年窄轨铁路遗址公园,它位于门头沟永定河畔的城子大街;紧临现城子铁路货运站东北侧。该公园以铁路建设为主题,一辆老式火车头“驶入”京门铁路遗址公园,停在铁轨上。园中还设置了风车、钟楼等标志性景观。不远处,在跨永定河的铁路桥北面还遗留着日本侵略中国时修建的桥头碉堡。
城子的京门铁道遗址公园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