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边漫话之噶达史事 (之四)
1965年冬至1966年春,笔者就曾在乾宁县协德区惠远乡的雀儿社参加“四清”。当年还是乾宁县属的古老泰宁给笔者留下深刻印象。这是“题外话”。我们还是接着唐、蕃往下说。
公元十世纪中叶,唐、蕃先后消失,中国历史进入了宋代。宋王朝吸取唐蕃战乱给国家和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教训,“艺祖(宋太祖赵匡胤)玉斧大渡河”,说“此外(大渡河外)吾不有也”。对大渡河外实行“存而不论”的“安土”政策。所以在宋代,中原王朝基本上没有越过长河,故史书上也未见在长河以西有战争的记载。
元代,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元世祖忽必烈远征大理,癸丑(公元1253年)“九月乙已至满陀城(在今汉源境内),留辎重。”“冬十月丙午,过大渡河,又经行山谷二千余里,至金沙江,乘革囊及筏以渡。”(见《元史》)元世祖的征滇,一路上得到大渡河地方部落酋长们的支持,这些部落都先后归顺了中央王朝。从此,朝廷在长河地方驻军,相继建立地方政权,派任官员(首长称“达鲁花赤”)实现其直接统治。
至元“十一年(公元1274年)三月庚寅,移碉门兵戍合答(噶达)城。”
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春正月甲午,“以瓮吉剌带、丑汉所部率军五百戍哈答城”,九月乙卯“以吐蕃合答(噶达)城为宁远府。”并设立了“朵甘思(今甘孜一带)、哈答(噶达)、李唐(理塘)、鱼通等处钱粮总管府”,具体配备了相应的干部,有“达鲁花赤一员,总管一员,副总管一员,答剌答脱脱禾孙一员,哈里脱脱禾孙一员,朵甘思瓮吉剌灭吉思千户一员。”
元成宗元贞“二年(公元1296年)春正月已酉,并土蕃、碉门安抚司、运司,改为碉门、鱼通、黎、雅、长河西、宁远军民宣抚司。”(见《元史》)
这些史实充分说明,早在七百多年前的元代,就有了噶达城,并在这里设置了宁远府。就是说,噶达在元代就已成为长河以西地方驻军五百的军事重镇。
其实,据《明史》记载,早在距今一千多年前的五代孟蜀时期,就设置了“碉门、黎、雅、长河西、鱼通、宁远六军安抚司。宋因之,隶雅州。”也就是说“宁远”在元之前就已存在。
明初,打煎炉的长河西土官,因“阴附”反叛的“建昌酋月鲁帖木儿”,对朝廷“不臣”,经皇上派遣礼部官员前往“劝谕”,方赶紧“遣使入贡谢罪”,才得“天子赦之”。长河西土官剌瓦蒙“入贡谢罪”之后,朝廷在洪武三十年(公元1397年)“置长河西鱼通宁远宣慰司”,授予“长河西土酋”宣慰使之职。“鱼通及宁远、长河西,本各为一部,至是始合为一。”(见《明史》)这个“宣慰使”,就是后来官府和民间所称的“明正土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