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味中草药 117:香薷,治疗伏天感冒的草药
香薷,唇形科石荠苎属植物石香薷的地上部分入药,产于江西分宜县的最佳,称为江香薷。茎直立不高,四方带棱,中部以上分枝;叶子对生,叶片细长;小花唇形淡紫,聚集呈穗状。古代香薷为唇形科香薷属香薷,因产石上者,药效更加,而改用石香薷。治疗阴暑,能发汗解表,化湿消肿。
香薷,唇形科石荠苎属植物石香薷(China Mosla; Moslachinensis Maxim)的地上部分入药,产于江西分宜县的最佳,称为江香薷。
石香薷的茎直立,个头不高,不到半米,因多长石缝而得名。
石香薷的茎通常自中部以上分枝,唇形科的,茎自然也是四方带棱的。石香薷的叶子也是对生的,叶片细长。
石香薷的小花唇形淡紫色,很多小花再聚集呈穗状,7-10月开花,开花后采收入药。
石香薷是现在药典的规定品种,其实在古代入药用的香薷是唇形科香薷属植物香薷(Vietnamese Balm; Elsholtzia ciliata)。宋朝《证类本草》引用唐朝萧炳的经验:“今新定、新安有石上者,彼人名石香,细而辛,更绝佳。”自此才有石香薷的说法。(上图为香薷属香薷)
唇形科香薷属的香薷,叶子是卵圆形的,不像石香薷的叶子那么细,叶边有小锯齿,花长穗状,也是淡紫色的。不过现在药典里并没有收录香薷属的香薷。
香薷的药用价值
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
香薷这味草药最早记录在南北朝时期的《名医别录》中:“主治霍乱、腹痛、吐下,散水肿。”在《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记载了一个名方:香薷散,仅用三味药:香薷、白扁豆、厚朴。成为治疗暑天感冒的经典方剂。
宋朝还有一位医家朱肱在《类证活人书》中也记载了一个香薷散:香薷、厚朴、黄连、生姜。后世医家在香薷散的基础上,不断加减,演变出很多新的方剂。而所治疾病,就是我们昨天说的:伏天贪凉饮冷,感受寒邪所患的疾病,中医将之称为“阴暑”,而我们常常说的中暑,叫做“阳暑”。二者的区别可以参照李时珍的解释:
《本草纲目·香薷》
世医治暑病,以香薷饮为首药。然暑有乘凉饮冷,阳气为阴邪所遏,遂病头痛,发热恶寒,烦躁口渴,或吐或泻,或霍乱者,宜用此药,以发越阳气,散水和脾。
若饮食不节,劳役作丧之人,伤暑大热大渴,汗泄如雨,烦躁喘促,或泻或吐者,乃劳倦内伤之证,必用东垣清暑益气汤,人参白虎汤之类,以泻火益元府也。
若用香薷之药,是重虚其表,又济之以热矣。盖香薷乃夏月解表之药,如冬月之用麻黄,气虚者尤不可多服。而今人不知暑伤元气,概用代茶,谓能辟暑……
再回到昨天的“伏天真的不能喝冰镇饮料吗”话题,现在人伏天感受寒邪的真的不少,香薷就是治疗伏天感冒的草药,现在的《中药学》把它划分为解表药,归为发散风寒药。李时珍形象的说:“香薷乃夏月解表之药,如冬月之用麻黄”。
古人担心暑气发散,暑天感受寒邪,不敢大发其汗,所以选用了气味芳香稍有解表作用的香薷来解表发汗。不过时代确实变了,李时珍哪里见识过空调的威力。对于吹空调导致的伏天感冒,小永常常选用麻黄来发汗解表,因为香薷在空调病面前显得弱爆了。
香薷还具有化湿和中的作用,风寒感冒兼有脾被湿困的,可以一举两得;此外,香薷还具有利水消肿的作用,适合于水肿而兼有表证的,例如急性肾炎。不过,现在临床香薷用的很少。香薷、紫苏、藿香都是唇形科的植物,都富含挥发油,气味芳香,而且药性都是辛温的,都可解表、化湿,功效相似。这样记忆起来,香薷就不仅仅是一味不常用的解表药了。
香薷的应用方法
药食两用的香薷
这里说的香薷,是古代用的香薷属的香薷,而不是石香薷。古代本草称香薷:“家家有此,唯供生食”。可见香薷也是亦药亦食的植物,由于它秉承了唇形科植物的特点,富含挥发油,具有特殊的香味,有些地方称它为香草。
香薷也是越南常用的香草,所以英文名字才被叫做Vietnamese Balm。因为香薷的叶子有些像紫苏,民间更多的称它为山苏子、野紫苏、小叶苏子等,辽宁的菜市场上就能看到它的身影。不知您是否吃过这种野菜?你们管它叫什么?请给小永的公众号留言。
下边这段话是给学医人看的,明白的自然明白。
《名医别录》:味辛,微温。主治霍乱、腹痛、吐下,散水肿。
《日华子本草》:无毒,下气,除烦热,疗呕逆冷气。
《开宝本草》:味辛,微温。主霍乱腹痛吐下,散水肿。
《本草衍义》:治霍乱不可阙也,用之无不效。
《本草纲目》:主脚气寒热。世医治暑病,以香薷饮为首药。然暑有乘凉饮冷,阳气为阴邪所遏,遂病头痛,发热恶寒,烦躁口渴,或吐或泻,或霍乱者。宜用此药,以发越阳气,散水和脾。若饮食不节,劳役作丧之人,伤暑大热大渴,汗泄如雨,烦躁喘促,或泻或吐者,乃劳倦内伤之证,必用东垣清暑益气汤,人参白虎汤之类,以泻火益元府也。若用香薷之药,是重虚其表,又济之以热矣。盖香薷乃夏月解表之药,如冬月之用麻黄,气虚者尤不可多服。而今人不知暑伤元气,概用代茶,谓能辟暑,真痴人说梦也。其治水之功,果有奇效。益见古人方皆有至理,但神而明之,存乎其人而已。
《得配本草》:辛,温。入手太阴、足阳明经气分。发散暑邪,通利小便。治霍乱转筋,胸腹绞痛,呕逆泄泻,遍身水肿,脚气寒热,口中臭气。配厚朴,治阴暑;配白术,治水肿。陈者良。宜冷饮,若热服令人吐泻。火盛气虚,寒中阴脏,阴虚有热者,禁用。夏日之香薷,如冬月之麻黄,散寒邪使阳气得升也。阳气为阴寒所遏,一切吐泻等症,从此峰起,所谓阴暑也。若暑热淫于五内,症必大热大渴,气喘汗泄,吐泻不止,元气消耗,所谓阳暑也,非白虎、清暑益气等汤不可。倘用香薷散其真气,助其燥热,未有不误者矣。
《本草新编》:香薷,味辛,气微温,无毒。入脾、胃、心、肺四经。主霍乱,中脘绞痛,治伤暑如神,通小便,散水肿,去口臭,解热除烦,调中温胃,有彻上彻下之功,拨乱反正之妙,能使清气上升,浊气下降也。但宜冷饮,而不可热饮,宜少用,不可大用。少用,助气以祛邪;大用,乃助邪以耗气;冷饮,乃顺邪解暑;热饮,乃拒邪以格热。此又用香薷者所宜知也。
或问香薷解暑,宜有暑气,尽可解之,何以有解有不解也?岂多用之故,抑热饮之故耶?夫香薷热饮、多用,固难见效,然又有冷饮、少用又不效者。盖香薷止能散暑气之邪,不能助正气之乏也。正气虚,而后暑邪中,祛暑不补正气,焉能效耶。故香薷饮,宜多加参、术为妙矣。
或疑香薷祛暑,必须补正气,然有补正气以祛暑,而暑邪愈炽者,岂香薷不可用乎?抑正气不可补乎?曰:扶正祛邪,王道也;单祛邪不补正,霸道也。补正多于祛邪,王道之纯也;祛邪多于补正,霸道之谲也。补正不敢祛邪,学王道误者也;祛邪又敢于泻正,学霸道之忍者。以上六者,皆能去暑。今谓补正气以祛暑气,是王霸兼施之道也,焉有暑气之不解,反谓暑邪愈炽,疑于正气之不可补哉。香薷用于补正之中,正千古不易之论也。
或问香薷用于补正之中,毕竟宜多宜少?曰:香薷解暑,感冒症者,自宜以香薷为君,多用之。倘元气素虚,又宜以香薷为佐,以补气之药为君。倘元气大虚,又不可以香薷为臣,以香薷为使,少少入之。总在人临症善用之也。或疑香薷解暑之外无他用,《本草》称其功用甚多,又可信之乎?此固不可尽信也。然暑症多端,凡与暑症同时病者,香薷但有以治之,乃又不可谓香需于解暑外,竟无他用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