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翡翠怎么来的
《阅微草堂笔记》成书于乾隆五十七年,其记录的应该是乾隆初年到乾隆晚期翡翠价格的变化,这一变化应该是从民间开始的,并非由宫廷主导。档案中乾隆到嘉庆时期虽然翡翠的数量在逐年增加,但是看不出皇帝对翡翠的态度有何不同,乾隆皇帝终其一生也没有为翡翠专门赋诗作文进行讨论,可见其对翡翠不以为然的态度。
翡翠进入中国的可考历史不长,年份相对较短;二来是限于当时的开采技术和审美,老翡翠的质地以如今的眼光来看大多较差。
在翡翠高热度地流行了大约两百年后,清王朝走完了自己的路,中国社会进入了深度动荡时期,翡翠也随之开启了大动荡、大流动的历程。清帝逊位后,民国军阀战乱不断,应许的赡养费不到位,宫廷无奈只能变卖财宝以维持基本的皇 家体面。此时,浓缩财富最多也最 好兑现的就当属顶 级翡翠了。嫔妃、太监、丫鬟们眼见时局不妙,各个都为自己早做打算,一双双红眼睛也盯紧了翡翠。皇宫如此,王 府就更加不堪了。反倒是一些里里外外游刃有余的权臣,趁机上下其手,捞得盆满钵满。这一时期发达起来的还有军阀、官吏、洋买办和工商业者等等。伴随着财富的移位,顶 级翡翠也大致发生了同样的转移。只是这些新富阶 层深受西方文化影响,喜欢的是西式的戒指、项链、耳环、表链饰物等等。流转到这些人手里的那些顶 级老翡翠基本都重新改制成了新款式的西式饰物。
藏家观点实际上是一种文化视野,也就是说,由于材质差异,翡翠与和田玉的审美表达有共性的地方,但是也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
据李莲英等的《爱月轩笔记》,慈禧太后墓中翡翠制品有:翡翠西瓜两个、翡翠甜瓜四个、翡翠白菜两棵、玉佛二十七尊、翠桃十个。以上任何一种都价值数百万两白银。
老翡翠的鉴定方法之看荧光性:水好的老种翡翠有时候会感觉从翡翠内部发散着一种光,柔和而有内涵。
在过去的二十年中,民间翡翠艺术品收藏一直稳中有升,随着民间老翡翠资源的枯竭,预计在未来几年,其价值还会突飞猛进,尤其是古代精美翡翠,将会用它所蕴藏的特有的文化底蕴散发出它迷人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