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历山大如果没走错路杀进中国,当时的中国能抵挡住马其顿方阵吗?
亚历山大如果能够杀到中国,那么秦惠文王嬴驷就会教他如何做人,至于马其顿方阵,在大秦面前就是一个笑话。
亚历山大大帝,马其顿王国的第三位国王,他是西方历史上四大军事统帅之首(其他三位是汉尼拔·巴卡,恺撒大帝,拿破仑),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欧洲君主。
统一希腊,横扫中东,消灭波斯帝国,并占领埃及全境,四大文明古国被其灭掉三个,此等丰功伟绩,都是在亚历山大所率领的部队下完成的。
能取得如此成就,得益于他所向披靡的马其顿方阵,这种以长矛步兵为主的方阵,在当时的战场上,成为一个恐怖的杀人机器,无论再强大的对手,都会被马其顿方阵碾压成粉末。
亚历山大的征战足迹,最远处达到了印度河流域,这里距离古老的中国,仅仅隔着一个帕米尔高原,如果亚历山大继续东进,杀进中国,当时的中国能抵挡的所向披靡的马其顿方阵吗?
答案是古老的中国会让亚历山大的不败神话破灭,并且当时的秦国会让他知道,马其顿方阵,在秦国的多兵种部队面前就是一个笑话,而当时正值图谋霸业的秦孝惠文王会好好的给亚历山大上一堂军事教育课,顺便教他如何做人。
按照亚历山大在印度河击败印度国王波拉斯的时间推算,如果他一切顺利,就会在大约公元前325年前后,进入秦国的西部边境,遇到正在猛捶魏国的秦惠文王嬴驷。
嬴驷是秦孝公之子,此时的嬴驷,刚刚车裂了商鞅不久,之后,为继承秦孝公遗志,嬴驷发兵攻打魏国,在秦国的猛烈攻势下,魏国节节败退,被迫割让了黄河以西的地盘。
亚历山大面对的,就是这样的秦国。
当然,亚历山大可能并不畏惧嬴驷,毕竟他也是一位拥有雄才大略的君主,他的士兵也是勇猛至极,并且,他还有所向披靡的马其顿方阵。
在统一希腊、消灭波斯以及踏平印度的过程中,亚历山大正是靠着马其顿方阵,打了一场又一场胜仗,失败对他来说,已经是非常陌生遥远的事情,因此,在来到古老的东方后,他还是很有信心再次上演不败的神话。
那么,这个让亚历山大信心满满的马其顿方阵,究竟是什么呢?
所谓马其顿方阵,用简单的话来说,就是一种步兵和骑兵配合的战法,其主要的组成部分,是由手持6米长矛的16人纵队构成,大量的纵队组成了一个大型方阵。
战斗时,方阵的第一排士兵采用半蹲姿势,将长矛对准正前方,而第二排的士兵则将长矛搭在第一排士兵的肩膀上,以此类推,越往后,长矛举的越高。
一旦在对敌时,第一排士兵倒下,那么第二排士兵就会马上补上空缺,这种方阵的精髓,就在于所有人都要齐头并进,同心协力,才能顶住敌军的冲击。
并且,在步兵前进的同时,还有少量的骑兵以及轻步兵,就会在侧面进行配合和掩护,从而让主力步兵不受干扰地投入战斗。
靠着这种方阵,亚历山大横扫了中东、波斯以及印度,毕竟这种整齐划一的方阵作战,在对上普遍采用一窝蜂的打法时,是具有碾压性优势的,拥有严格并且行动一致的方阵,非常轻易的,就能够击败数量上占优势但却杂乱无章的敌人。
因此,在正面攻击时,马其顿方阵威力相当巨大,并且,当时的马其顿人纪律性很强,一旦发动攻击,就没有退后的道理,因此才会在战场上所向披靡。
但马其顿方阵也不是没有弱点。
首先,它的机动性很差,手持长矛的重装步兵,让整个方阵移动非常缓慢;
其次,它的侧翼是很大的缺陷,长矛制约了步兵不可能兼顾侧翼,因此全依仗骑兵的保护;
最后,就是它受地形限制,只能在开阔的平原上,才会完美地发挥方阵的作用,如果换成崎岖的山路,那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最致命的一点,马其顿方阵在防御密集的远程打击上相当弱,除了硬抗之外,别无他法。
不过,这些在亚历山大看来,应该都不成问题,毕竟打了这么多年了,还没碰到过能扛得住马其顿方阵的部队,任你再勇猛,还是会被碾成灰。
而当时的秦国,在面对马其顿方阵时,会用什么兵种来应对呢?
第一个大杀器,就是战车兵。
这是一种采用一乘战车和附属的士兵,来作为一个基本作战单位的作战方式,战车的历史十分悠久,据相关史料记载,最早在夏朝,就有小型的战车对战的出现。
而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战车已经成为一种十分成熟的作战方式,并且随着生产能力的不断提高,战车的数量也逐渐增加,各个诸侯国拥有的战车数量,达到了一个惊人的程度,比如楚国,就拥有战车高达五千多辆。
不过,由于战车数量太多,加上战车过于依赖地势,也让其在作战中受到了很大的制约,因此,到了秦惠文王嬴驷时期,战争正慢慢的退出历史舞台。
虽说战争在灵活性上有一定的不足,但如果对上更不灵活的马其顿方阵,还是绰绰有余的,并且好巧不巧的是,秦国也有的部队,也配备有大量的长矛兵,只不过与马其顿方阵不同额是,秦国的长矛兵,是站在战车上的。
在开阔地带,战车开始冲锋,高速撞击下,加上战车上的长矛兵左刺右突,马其顿方阵根本就来不及反应,就会被冲散。
第二个大杀器,就是弓弩。
弓弩就不用细说了,这是一种远程攻击的方式,作为古代战争的重要武装力量,秦国自然也配备了大量的弓弩兵,同时,还配备有数量不等的骑弩兵。
根据兵马俑坑中出土的秦弩部件,经过专家复原和测算,秦国的弓弩可以达到45公斤,也就是接近100磅的拉力,这个拉力,足足可以射出120到150米之远。
秦国的弓弩手,分为轻装弩手和重装弩手,两者均在上阵前,携带百余支箭镞,一声令下,一排排的弩手就会不断的分批拉弦、上箭、射击,组成了漫天箭雨。
这种全覆盖、无偏差的密集打击方式,正是马其顿方阵最害怕的地方,如果正面硬刚,它还有可能会靠着长矛挺近,但如果有弓弩加入,就是马其顿方阵的噩梦,每前进一步,都会迎接漫天的箭雨,从而付出惨重的代价。
还有一个大杀器,就是秦军的铁骑。
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之所以有秦国,是因为秦国的秦非子,因为给周天子养马有功,才会被封为附属国,养马养得好,自然骑马就更好。
秦国的铁骑,素来闻名于天下,在无数场的兼并战中,也是秦国的铁骑立下了赫赫战功,古代冷兵器时代,骑兵可以说是终极兵种,任你再厉害的步兵,也架不住骑兵来回的冲锋。
根据史料记载,秦国在选择骑兵上,有着十分严格的要求,包括年龄、身高以及胆色等,均有具体的要求,在秦始皇陵二号俑坑出土的骑兵俑,体态匀称,平均身高都在一米八以上。
“选骑士之法,取四十以下,长七尺五寸已上,壮健捷疾,超绝伦等;能驰骑彀射前后左右,周旋进退,越沟堑,登丘陵,冒险阻,绝大泽”---《六韬·武骑士》
这种标准选出来的骑兵,配合秦国优良的战马,就组成了所向无敌的秦国铁骑,同时,秦国的骑兵,随身不仅佩戴有近战武器,还配备有弓箭这样的中远程武器,以方便对敌军形成袭扰。
行动缓慢的马其顿方阵,在高速机动的骑兵冲击下,就是一个活靶子,长矛再长,也够不着打一下就走的骑兵,一旦从侧翼打开一个缺口,那么骑兵来回几个冲锋,方阵很快就会乱掉。
当然,再强的军事力量,如果没有一定的战术和谋略,有可能就会出现另一种结果,但华夏文明几千年,打仗从来不是单纯的依靠蛮力,谋略是最为擅长的。
亚历山大不是擅长正面作战吗?那就先用强弩兵组成的方阵进行第一轮齐射,待到对方出现伤亡后,战车兵开始冲锋,骑兵配合侧翼攻击,将方阵冲乱后,那就是一面倒的屠杀了。
甚至,可以利用地形,让马其顿方阵施展不开,单用弓弩兵轮射就能让亚历山大头大。至于谋略,像什么声东击西、暗度陈仓、调虎离山等等,随便拿出来几个,都不是亚历山大能理解的。
不过,这些都是建立在亚历山大的兵力和秦国的兵力对等的情况下,实际上,兵力对等也不可能存在,根据亚历山大东征的作战记录来看,他能够动用的兵力,保持在4-5万之间,这其中,骑兵大约有五千,剩余的均是步兵。
而他将面对的秦国,兵力可能远远高于他以往的战争,秦惠文王时期,秦国的兵力大约在30-40万之间,这种数量上的悬殊,根本不值得让秦军花太多心思,就能击败亚历山大的马其顿方阵。
还有一点,亚历山大如果想和秦国作战,那么他必须是在解决了长城以西的游牧民族之后,才会和秦国碰面,这里面,有出产汗血宝马的大宛,还有骑兵十分强悍的大月氏,还有神秘的楼兰等等西域国家,每一个都不是吃素的。
这一路,可是相当不太平啊。
综上所述,如果亚历山大当年没有走错路,并且成功的击败了沿途的西域各国,并进入中国,在面对秦惠文王嬴驷以及大秦部队时,他想要继续上演不败神话的梦想就会破灭,马其顿方阵在秦军多兵种的作战方式之下,基本上是不堪一击,至于战争的结果,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