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闳:我的人生,还得我说了算

自从避让归何处,一入霞烟更不逢。乱世之中每个人的选择都不尽相同,即便是身在军伍也有些人是被裹挟的,有很多人是不想面对战乱,他们带来了不少热门避难地。本篇就来聊聊袁闳hóng,字夏

袁闳是豫州汝南郡汝阳人,看到“汝南”这两个字基本上就能联想到“汝南袁氏”,而袁闳正是来自这个名门望族。号称“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在汉末三国时期名头极响,提及三国时期的汝南袁氏子弟,大多数人都会想起袁绍、袁术两人,而袁闳算起来应该与他们是同辈。

袁绍、袁术本来都是袁逢的儿子,只是袁绍被过继给了袁逢的兄长袁成,袁逢、袁成都是袁汤的儿子,袁汤是袁彭的弟弟。回到袁闳身上,他是袁彭之孙,而袁绍、袁术都是袁汤之孙,所以算起来袁闳、袁绍、袁术应为同辈人。当然,这一代的袁氏子弟不是只有他们仨,还有袁基、袁遗、袁叙、袁胤yìn、袁弘、袁忠等人。

袁闳的父亲担任过彭城相,袁闳曾偷偷改名换姓步行去见父母,但是连续几天都被府吏给拦住了。直到袁闳的乳母出门才认出了他,偷偷见完父母后就回汝南去了。袁闳还拒绝了父亲给他准备的车,谎称自己晕车,坚持步行回乡,结果没有一个人知道他曾经离开过。

不过袁闳比袁绍、袁术的年龄要大不少,他在汉桓帝延熹二年159年)就已经闻名于世了。陈蕃、胡广等人特意将徐稚、姜肱gōng、袁闳、李昙推荐给了汉桓帝刘志,刘志也确实下令以安车征辟这几位,但这四个人一个都没来。

刘志就问陈蕃“徐稚、袁闳、韦著这几个人谁更优秀些?”,陈蕃认为还是徐稚更优秀些,他对袁闳的评价是“袁闳出身名门,能在周围人的熏陶中吸收知识”这就是名族的底蕴了。而袁闳早早确定了自己的志向,虽然在旁人眼中有些特立孤行,但也了解他的高尚节操。

“闳出生公族,闻道渐训”——《后汉书·徐稚传》

袁闳的意志极其坚定,他为父亲迎丧时在寒冬时节手脚流血也不曾畏缩,一直坚持读书、耕作,袁逢、袁隗都很看重袁闳,看着他家中窘迫,就想接济一下袁闳,但是屡次被袁闳拒绝,什么人的馈赠他都没有收过。

“及贺卒郡,闳兄弟迎丧,不受赙赠,缞绖扶柩,冒犯寒露,体貌枯毁,手足血流,见者莫不伤之”——《后汉书·袁闳传》

袁闳对于世事是有自己看法的,他看到世道险恶民生多艰,而自己的家族却日渐富裕,因此对兄弟感叹“我们承蒙先贤恩泽,后代却不能以德行维持住袁氏的名声,反而争着骄横奢侈,趁着乱世争权夺利,这不是晋之三郤吗?”意思是袁氏会逐渐走向灭亡。

延嘉末年爆发第二次党锢之祸后,袁闳就披头散发,彻底开始了隐居生活。至于袁闳有多么特立独行?他在庭院中修筑土室,四周连门都没有设置,什么客人都不见,饮食都是通过窗户送进来的。早晨他会在室内朝东向母亲行礼,也只有他的母亲能够见到他,兄弟、妻子、儿子一律见不到他。

“旦于室中东向拜母。母思闳,时往就视,母去,便自掩闭,兄弟妻子莫得见也”——《后汉书·袁闳传》

母亲逝世后,袁闳不仅没有设立灵位也没有穿丧服,当时的人们都觉得袁闳是个狂生,但这对袁闳并没有什么影响。他足足隐居了18年,黄巾之乱爆发,贼寇们四处劫掠,而袁闳照常诵读经书,一点都没受影响。

相反,贼寇们也有很多是当地百姓,他们十分敬重袁闳的品行,都约定好了不去侵犯袁闳所在的地方,以至于乡人们都跑到袁闳那避难,转眼就变成了避难所。袁闳终年57岁,终身不仕。

“贼相约语不入其闾,乡人就闳避难,皆得全免”——《后汉书·袁闳传》

苦身修节,矫俗高厉。

乐详:乐详:一路走一路学,门下弟子数千

士孙瑞:士孙瑞:没当过三公,但唾手可得

桓典:桓典:都别走呀,我只是喜欢骑骢马而已

看官如感兴趣,关注下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