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的华年
最美的华年
□王琴
十六七岁的时候,我们眼中的三十几岁,是化学老师的“光明顶”,逆着光,远远望去,泛着油腻;是眼角已经长纹的英语老师,急匆匆跑进课堂,衣角还粘着未擦净的饭粒;是邻居大婶臃肿的身材与整天没早没晚的唠叨……再不敢去想四十、五十以后的“老态”。
转眼,自己就到了尴尬的三十几岁年纪。此时,人到中年的我们,身材有点发福,眼角也有了皱纹。和好友走在街上,身边不时路过一些年轻的姑娘,她们有着紧致光洁的额头与平坦的小腹,笑容纯净轻松,满满的青春气息。好友问我:让你重回二十岁,你愿意吗?我略作思索,笑答:“不愿意!”
我承认自己无比羡慕那些姑娘的年轻,更幻想要是能回到十几岁时光多好,可以拥有吹弹可破的肌肤、曼妙无比的身材以及更多可以改变的可能性。但是如果这一切,非要用我的现在去换一个青春,那我还是选择放弃。
十几岁的时候,我在最普通的中学读书,有着最普通的成绩;因为家境贫寒,常为交学费、买资料头疼,所以会不自觉地自卑;因为姿色平常,没有很多男孩子围在身边,所以也不曾有过骄傲;因为大脑不够聪明,会为每一次不理想的考试犯愁,觉得对不起父母,辜负了他们的心血。
而如今,在这个城市,我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一个温暖安定的小窝、一双可爱的女儿,以及众多踏实努力的朋友,比起二十来岁的无限可能性,安定温暖的现在让我更觉弥足珍贵。
和我同一年进法院的姑娘小杨,2011年,她还是一个稚嫩的书记员,如今,她已成长为一个独当一面的员额法官。我们都家住市区,每天在市区和县城之间来回奔波。因为每天搭她的车上下班,所以,我有很多机会了解她。一天路上,她接到一个案件当事人的电话,听语气,对方应该是五六十岁的农民,耐心听完当事人繁杂的叙述,她迅速厘清其中的关系,提出诸多关键性的问题,指出其中的要害,深奥的法理她用最浅显的语言表达,又是劝导又是安慰,满满的婉转柔情,解释了十几分钟后,对方终于开开心心地挂了电话。整个过程,她的敏捷思维,她的犀利言语,她的条分缕析,她的一针见血,都让我无比惊叹!如果人到中年,都可以成长得这么具有智慧,那又何惧光阴如流水?
还记得几年前的那个夏日,有个女当事人是下午四点的庭,三点半,正常安检进入审判区域。四点一刻,她满脸怒气地冲到安检门前,质问我们安检岗的同志:四点的庭,为什么到现在法庭的门没开?为什么法官不按时开庭?我们帮她联系了承办法官,原来该法官上一个庭审还未结束。我们笑容满面地请她再耐心等待一会,但根本无法化解她的不依不饶。恰好法警队的老政委路过,他了解缘由后,对女当事人笑呵呵道:“吃过农村喜宴吧,第一拨流水席没结束,能直接爬上第二拨席去吃吗?”简简单单的一句话,比我们所有的苦口婆心劝解都奏效,当事人听了后立刻不再吵闹,自己转身去了法庭门口继续等待。那一刻,安检处的三名年轻法警看着老政委有些花白的头发,心底是由衷的敬佩,这种四两拨千金的智慧,难道不是岁月的馈赠?
想起童年时代的女儿,不止一次穿我的高跟鞋,偷涂我的口红,在她的眼中,踩着高跟鞋涂着口红的妈妈,很美。殊不知,她的奶声奶气,模仿中透露出的纯真,才是妈妈眼中无可比拟的美丽。正如卞之琳的《断章》所言: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我常常想:何谓最美的华年?
奶声奶气的童真是美,灿烂绽放的青春是美,奔波努力的中年是美,从容淡定的白发也是美。光阴流转,年华逝去,人到中年再回首,发现每个阶段都有独特的美。何谓最美的华年?最美的华年不就是我们拥有的现在么!
王琴,在三尺讲台间绽放过六年青春,后通过公考成为一名法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