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逆汤类方及附子类方一
四逆汤类方及附子类方(一)
四逆汤及附子类方
一、四逆汤及其类方
1、四逆汤
《伤寒论29条》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若胃气不和谵语者,少与调胃承气汤;若重发汗,复加烧针者,四逆汤主之。
四逆汤方:甘草(炙,二两)干姜(一两半)附子(生用,去皮,破八片,一枚)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强人可大附子一枚、干姜三两。
《伤寒论91条》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
《伤寒论92条》病发热、头痛,脉反沉,若不瘥,身体疼痛,当救其里,四逆汤方。
《伤寒论225条》脉浮而迟,表热里寒,下利清谷者,四逆汤主之。
《伤寒论323条》少阴病,脉沉者,急温之,宜四逆汤。
《伤寒论324条》少阴病,饮食入口则吐;心中温温欲吐,复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脉弦迟者,此胸中实,不可下也,当吐之;若膈上有寒饮,干呕者,不可吐也,当温之,宜四逆汤。
《伤寒论353条》大汗出,热不去,内拘急,四肢疼,又下利厥逆而恶寒者,四逆汤主之。
《伤寒论354条》大汗,若大下利而厥冷者,四逆汤主之。
《伤寒论372条》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者,先温其里,乃攻其表;温里宜四逆汤,攻表宜桂枝汤。
《伤寒论377条》呕而脉弱,小便复利,身有微热,见厥者,难治,四逆汤主之。
《伤寒论388条》吐利汗出,发热恶寒,四肢拘急,手足厥冷者,四逆汤主之。
《伤寒论389条》既吐且利,小便复利而大汗出,下利清谷,内寒外热,脉微欲绝者,四逆汤主之。
2、四逆加人参汤
《伤寒论385条》恶寒、脉微而复利,利止,亡血也,四逆加人参汤主之。
甘草(炙,二两)附子(生,去皮,破八片,一枚)干姜(一两半)人参(一两)
上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
3、茯苓四逆汤
〈伤寒论69条〉发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烦躁者,茯苓四逆汤主之。
茯苓(四两)人参(一两)附子(生用,去皮,破八片,一枚)甘草(炙,二两)干姜(一两半)
上五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二服。
4、干姜附子汤
《伤寒论61条》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大热者,干姜附子汤主之。
干姜(一两)附子(生用,去皮,切八片,一枚)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
5、通脉四逆汤
〈伤寒论317条〉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通脉四逆汤主之。
甘草(炙,二两)附子(生用,去皮,破八片,大者一枚)干姜(三两,强人可四两)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其脉即出者愈。面色赤者,加葱九茎;腹中痛者,去葱,加芍药二两;呕者,加生姜二两;咽痛者,去芍药,加桔梗一两;利止脉不出者,去桔梗,加人参二两。病皆与方相应者,乃服之。
〈伤寒论370条〉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汗出而厥者,通脉四逆汤主之。
6、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
《伤寒论390条》吐已下断,汗出而厥,四肢拘急不解,脉微欲绝者,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主之。
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方:甘草二两(炙) 干姜三两 附子大者一枚(生用) 猪胆汁半合 人参二两
上五味,以水三升,先煮四味,取一升,去滓,纳猪胆汁搅匀,分温再服。
7、白通汤
《伤寒论314条》少阴病,下利,白通汤主之。
葱白(四茎)干姜(一两)附子(生,去皮,破八片,一枚)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再服。
8、白通加猪胆汁汤
《伤寒论315条》少阴病,下利,脉微者,与白通汤;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烦者,白通加猪胆汁汤主之。服汤,脉暴出者死;微续者生。白通加猪胆汁汤。
葱白(四茎)干姜(一两)附子(生,去皮,破八片,一枚)人尿(五合)猪胆汁(一合)
上五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胆汁、人尿,和令相得,分温再服。若无胆,亦可用。
二、附子类方
1、附子汤
〈伤寒论304条〉少阴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恶寒者,当灸之,附子汤主之。
附子(炮,去皮,破八片,二枚)茯苓(三两)人参(二两)白术(四两)芍药(三两)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伤寒论235条》少阴病,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痛,脉沉者,附子汤主之。
〈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妇人怀娠六七月,脉弦发热,其胎愈胀,腹痛恶寒者,少腹如扇,所以然者,子脏开故也,当以附子汤温其脏。
2、真武汤
〈伤寒论82条〉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
真武汤方:茯苓三两 芍药三两 生姜三两(切) 白术二两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上五味,要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伤寒论316条〉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
真武汤方:茯苓三两(甘平) 芍药三两(酸平) 生姜三两(切,辛温) 白术二两(甘温)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辛热)
右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后加减法:
若咳者,加五味半升,细辛、干姜各一两。
若小便利者,去茯苓。
若下利者,去芍药,加干姜二两。
若呕者,去附子,加生姜,足前成半斤。
3、肾气丸
〈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崔氏八味丸 治脚气上入,少腹不仁。
干地黄八两 山茱萸 薯蓣各四两 泽泻 茯苓 牡丹皮各三两 桂枝 附子(炮)各一两
上八味,末之,炼蜜和丸,梧子大,酒下十五丸,日再服。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肾气丸主之。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
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
〈金匮要略*消渴小便不利淋病〉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主之。
〈金匮要略*妇人杂病〉问曰:妇人病,饮食如故,烦热不得卧,而反倚息者,何也?师曰:此名转胞不得溺也,以胞系了戾,故致此病,但利小便则愈,宜肾气丸主之。
4、栝蒌瞿麦丸
〈金匮要略8消渴小便不利淋病〉小便不利者,有水气,其人若渴,栝蒌瞿麦丸主之。
栝蒌瞿麦丸方:
栝蒌根二两 茯苓三两 薯蓣三两 附子一枚(炮) 瞿麦一两
上五味,末之,炼蜜丸梧子大,饮服三丸,日三服;不知,增至七八丸,以小便利,腹中温为知。
5、麻黄附子细辛汤
《伤寒论301条》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
6、麻黄附子甘草汤
《伤寒论302条》少阴病得之二三日,麻黄附子甘草汤微发汗,以二三日无证,故微发汗也。
7、麻黄附子汤
《金匮要略*水气病》水之为病,其脉沉小,属少阴;浮者为风,无水虚胀者为气。水,发其汗即已。脉沉者宜麻黄附子汤;浮者宜杏子汤。
麻黄附子汤方:麻黄三两 甘草二两 附子一枚(炮) 上三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黄,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温服八分,日三服。
8、大黄附子汤
《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胁下偏痛,发热,其脉紧弦,此寒也,以温药下之,宜大黄附子汤。
大黄附子汤方:大黄三两 附子三枚(炮) 细辛二两
上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温三服;若强人煮二升半,分温三服,服后如人行四、五里,进一服。
9、薏苡附子败酱散
《金匮要略*疮痈肠痈浸淫疮》肠痈之为病,其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腹无积聚,身无热,脉数,此为腹内有痈脓,薏苡附子败酱散主之。
薏苡附子败酱散方:薏苡六十分 附子二分 败酱五分
右三味,杵末,取方寸匕,以水二升,煎减半,顿服。(小便当下)
10、薏苡仁附子散
《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胸痹缓急者,薏苡仁附子散主之。
薏苡附子散方
薏苡仁十五两, 大附子(炮)十枚 ,上二味,杵为散,服方寸匕,日三服。
11、乌梅丸
《伤寒论338条》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者,此为脏厥,非蛔厥也。蛔厥者,其人当吐蛔。今病者静,而复时烦者,此为脏寒。蛔上入其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蛔闻食臭出,其人常自吐蛔。蛔厥者,乌梅丸主之。又主久利。
乌梅(三百枚)细辛(六两)干姜(十两)黄连(十六两)当归(四两)附子(炮,去皮,六两)蜀椒(出汗,四两)桂枝(去皮,六两)人参(六两)黄柏(六两)
上十味,异捣筛,合治之。以苦酒渍乌梅一宿,去核,蒸之五斗米下,饭熟捣成泥,和药令相得。内臼中,与蜜杵二千下,丸如梧桐子大。先食饮服十丸,日三服,稍加至二十丸。禁生冷、滑物、臭食等。
12、天雄散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天雄散方:天雄三两(炮) 白术八两 桂枝六两 龙骨三两
上四味,杵为散,酒服半钱匕,日三服,不知,稍增之。
13、术附汤
〈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近效方》术附子汤
治风虚头重眩,苦极,不知食味,暖肌补中,益精气。
白术二两 附子一枚半(炮,去皮) 甘草一两(炙)
上三味,剉,每五钱匕,姜五片,枣一枚,水盏半,煎七分,去滓,温服。
14、桂枝附子汤、桂枝附子去桂加白术汤方、甘草附子汤
〈伤寒论174条〉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其人大便硬,(一云脐下心下硬)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术汤主之。
桂枝附子汤方:桂枝(去皮,四两)附子(炮,去皮,破,三枚)生姜(切,三两)大枣(擘,十二枚)甘草(炙,二两)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去桂加白术汤方:附子(炮,去皮,破,三枚)白术(四两)生姜(切,三两)甘草(炙,二两)大枣(擘,十二枚)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初一服,其人身如痹,半日许复服之;三服都尽,其人如冒状,勿怪。此以附子、术,并走皮内,逐水气未得除,故使之耳。法当加桂四两。此本一方二法:以大便硬,小便自利,去桂也;以大便不硬,小便不利,当加桂。附子三枚恐多也,虚弱家及产妇,宜减服之。
《伤寒论175条》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甘草附子汤主之。
甘草(炙,二两)附子(炮,去皮,破,二枚)白术(二两)桂枝(去皮,四两)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得微汗则解;能食、汗止复烦者,将服五合;恐一升多者,宜服六七合为始。
15、附子粳米汤
〈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腹中寒气,雷鸣切痛,胸胁逆满,呕吐,附子粳米汤主之。
附子粳米汤方:附子一枚(炮)半夏半升 甘草一两 大枣十枚 粳米半升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16、桂枝去芍药加麻辛附子汤
《金匮要略*水气病》气分,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杯,水饮所作,桂枝去芍药加麻辛附子汤主之。
17、黄土汤
《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下血,先便后血,此远血也,黄土汤主之。
黄土汤方:[亦主吐血、衄血。]
甘草 干地黄 白术 附子(炮) 阿胶 黄芩各三两 灶中黄土半斤 上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温二服。
18、竹叶汤
〈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产后中风发热,面正赤,喘而头痛,竹叶汤主之。
竹叶汤方:竹叶一把 葛根三两 防风 桔梗 桂枝 人参 甘草各一两 附子一枚(炮) 大枣十五枚 生姜五两
上十味,以水一斗,煮取二升半,分温三服,温覆使汗出。
颈项强,用大附子一枚,破之如豆大,煎药扬去沫。
呕者加半夏半升洗。
19、九痛丸
《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九痛丸 治九种心痛。
附子三两(炮) 生狼牙一两(炙香) 巴豆一两(去皮心,熬,研如脂) 人参 干姜 吴茱萸各一两
上六味,末之,炼蜜丸,如桐子大,酒下,强人初服三丸,日三服,弱者二丸。
兼治卒中恶,腹胀痛,口不能言;又治连年积冷,流注心胸痛,并冷肿上气,落马坠车血疾等,皆主之。忌口如常法。
20、头风摩散
《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头风摩散方
大附子一枚(炮)盐等分
上二味,为散,沐了,以方寸匕,已摩疾上,令药力行。
(二)加附子汤方
1、桂枝加附子汤
〈伤寒论20条〉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2、芍药甘草附子汤
〈伤寒论68条〉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虚故也,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
芍药甘草(炙,各三两)附子(炮,去皮,破八片,一枚)
上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三服。
3、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
〈伤寒论21条〉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伤寒论22条〉若微恶寒者,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
4、附子泻心汤
〈伤寒论155条〉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附子泻心汤主之。
大黄(二两)黄连(一两)黄芩(一两)附子(炮,去皮破,别煮取汁,一枚)
上四味,切三味,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滓,内附子汁,分温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