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团购跷跷板:“团长”是关键,巨头来收割
(本文系紫金财经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就在直播带货被越来越多的问题困扰的时候,社区团购却成为一支异军突起的黑马,势不可挡。
虽然大街小巷依然奔跑着小哥,而且数量越来越多,但这些小哥却不一定属于快递公司。穿着不同颜色工作服的小哥,骑着奔驰的电动车,他们可能是社区团购的配送员。
2003年的非典疫情,给了电商机会,这次的新冠疫情,刺激了社区团购的增长。特别是在社区因为疫情封闭管理期间,社区微信群拼团买菜的模式,让很多人加入到社区团购的队伍中来。这让社区团购,从创业风口一举进化为新的消费趋势。
建网格仓、招配送、拉团长、搞补贴,原本下沉市场的暗战逐渐走上前台。又一次的群雄并起,杀伐混战,电商领域再一次混乱起来。
在电商由蓝海逐渐变为红海的当下,谁吃下社区团购这块蛋糕,无异于是对自身体量的再造。而以生鲜为切入点的初步尝试中,原来的电商模式简单的套用,显然会水土不服。进社区、招团长,这场从低线城市迅速崛起的风潮,最后会不会在巨头们达到目的后,一举甩开团长们,完成最后的收割?
多年来中国互联网行业竞争一直是风起云涌,2011年千团大战、2012年电商烧钱大战、2013年OTA烧钱大战、2014年的网约车大战、2015年外卖/O2O大战、2017年的共享单车大战。每一次“血雨腥风”后,总是胜者寥寥。而这一次,又将会有怎样惨烈的结果?
社区团购,啃下生鲜硬骨头
如果说有什么消费场景既高频又刚需,那一定是买菜。年轻人图方便,中老年人爱便宜,这是两个值得深入挖掘的切入口。
其实线上电商的变革不是现在才开始,很久之前种子就已埋下。前几年,阿里不断阐释“新零售”的概念,随后京东推出“无界零售”,跟在后边亦步亦趋的苏宁,打出“智慧零售”的概念。不少玩家开始追随他们的理念,不约而同的盯上渗透率不足10%的“菜市场”。
几番尝试之后,无人零售店、无人货架的需求很快被证伪,在烧钱百亿遍地开花之后几乎全军覆没。进入2020年,在新零售“套餐”中,只有生鲜电商这个赛道长盛不衰,却又无人有显而易见的突破。
社区团购,消费人群主要是家庭日常采购者,以女性、老年人为主,而已婚女性,包括年轻群体,经过多年O2O市场习惯的培养,已经适应了社群再造下的社区团购。
而社区团购中,生鲜目前是主打。生鲜、买菜,是每家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元素。而生鲜电商由于其产品非标、时效性高、客单价较低等特质,突破难度非常大,是“电商领域最后一块难啃的骨头”。这个市场很大,足有万亿规模,引得各大巨头垂涎。
近几年大家一直都在思考用什么样的业务模式运营,先后出现了前置仓和团购。以每日优鲜为代表的前置仓模式,最大的问题在于履约成本非常高、盈利模型不好、对资金需求极大,这就决定了它的复制性并不强。相对而言,社区团购履约成本更低,更容易盈利,能够实现快速复制,因此巨头们也更有动力入场。
数据显示,今年生鲜线上渗透率已经超过了10%这一临界点,明年很可能进入加速阶段。
据一位从业人员表示,团购业务其实没有太多技术含量,拼的主要是后台的选品和供应链管理,前端靠服务和覆盖规模,但是这并不代表只能靠烧钱补贴来竞争。
互联网专家刘兴亮表示,社区团购互联网下沉到买菜,希望能利用互联网技术改善流通效率,在推广中补贴终端用户后,也希望这种商业模式能持续,让农民得到实惠,巨额补贴也可以补给供应链和产地一些。
至于终端,补贴只能是短期市场行为,淘汰了竞争对手后就是垄断和杀熟,互联网的套路运营是很难持续的,产业链的健康有序才是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社区团购,率先在低线城市火起
实际上,虽然电商发展多年,但用户长期积累的线下消费习惯,让生鲜、买菜进入线上,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再加上生鲜电商在运输、仓储、物流等方面有很多不可控的因素,必然会对其所售商品的品质产生影响。
实际上,这轮社区电商风生水起,是对生鲜电商的一种全新方式的挖掘,通过小圈+负责人机制(团长),团购+次日达+自提做到集单配送,大大缩短了生鲜产品的交付时间,打消了用户对于生鲜电商品质的疑虑。用户的问题解决了,其背后巨大的生鲜电商市场价值就越发凸显。
具体做法是,各大商家,先从各小区招募“团长”,引导业主进微信群团购商品;收集完各小区的订单后,团队再从城市批发市场或自有渠道进货,次日将货品送至小区。社区团购的雏形在这样的“小圈层”交易中出现,通过微信群、熟人网络、朋友圈等私域流量消除用户对于社区团购的芥蒂。这种流量获取效率高、模式轻、容易复制的特点,使得社区团购很快就在全国遍地开花。
让人意外的是,社区团购的风潮,没有从一线城市蹿红,而是在低线城市玩的风生水起。目前,巨头们选择从省会城市、二线城市切入的根源是,只有在重点城市搭建起自己的仓储配送网络,才能更迅速的下沉。
比如疫情期间的武汉,公众迅速接受了社区团购的方式,在疫情扑灭之后,这种社区团购被保留下来,并且越来越火。
根据安信证券的数据,截止到2020年10月,全国社区团购呈现东强西弱的局面,其中以两湖+广东、华东(江苏、浙江)的竞争最为激烈,其次是华北和华南地区,东北、内蒙古和西南地区还有待进一步的开发。
除了传统意义上的城市,越来越多的县级市成为社区团购快速发展的基石,这些地区整体的商业相对一线城市不发达,中心市场有限,人们购物选择较为单一。社区团购平台的入驻,能为社区消费者带来更多的选择和实惠,这使得社区团购在县级城市迅速扩张。
巨头们显然也看好低线市场,目前滴滴、美团、多多买菜等都在县域市场有布局。县城,甚至村镇都是他们发力的重点。在这些地区,用标准化的打法和低价的商品策略更吻合其定位。
疫情期间是危机,也是契机,他们的订单完成量大幅度提升。数据显示,兴盛优选在春节期间湖南区域的单店日均订单量增长达到100%以上;每日优鲜到家和社群下单购买人数同样大增,交易额同比增长超过300%。 根据微信方面的统计,2020年除夕到初七,小程序生鲜果蔬业态交易笔数增长了149% ,社区电商业态交易笔数增长了322%。
艾媒咨询的分析师认为,社区团购市场的下沉,同时凭借便利的触达服务,可以实现对用户的高度教育。这也是社区团购在低线城市有良好发展的先决条件。预计中国社区团购市场的规模,将有可能从2019年的340亿提升到2022年的1020亿。预计到2023年,生鲜电商市场交易规模将超过8000亿元。
社区团购,演化为巨头之战
前两年,社区团购还只是一种小众的尝试,到了今年,特别是后疫情时代,社区团购越来越演变为一种消费习惯和消费趋势。这一点,精于大数据分析的电商巨头们是非常清楚的。
如今的社区团购,每一个角落里都有互联网巨头的身影。
此前,阿里巴巴、美团早就入局社区团购,并在很多城市短兵相接。今年以来,拼多多、滴滴、字节跳动、快手等新玩家跑步入场。随着京东加入战局,活跃的电商巨头都卷了进来。
大佬们纷纷入场,最直接的原因是:这个市场太大了,大到都不好意思说放弃。光是从社区团购中分离出来的生鲜市场,规模就达到4万亿,谁走通这个商业闭环,谁的体量就会迅速增大,在互联网领域的话语权也会增加。
另外,电商走到现在,靠单纯的电商增长,已经没有空间了。线下社区消费的反弹,生鲜市场、社区团购,必须要紧紧抓住,还不能给竞争对手机会。
对于巨头之外的选手来说,依据背后的资本被分为三派:以十荟团、兴盛优选为代表的创业公司,背后站着的是腾讯、阿里这样的互联网巨头和红杉、高瓴等头部VC;以滴滴的橙心优选、拼多多的多多买菜、美团的美团优选为一派的O2O、新兴电商为主的互联网公司;再有包括百果园旗下的熊猫大鲜、物美旗下的多点拼团等,传统零售行业的头部玩家也想进军社区团购抢一杯羹。
如今这个行业整体发展的节奏仍处于初期,资本的大量涌入加速了社区团购电商,对市场攻城略地的节奏,几乎可以预见,在2021年即将打响社区团购的一场激战。
不过社区团购也不是资本方一家的狂欢,在战术层面,优质的团长仍然是影响社区团购的关键因素。资本方尚且需要数以千万计的“团长们”为其锁定市场牵线搭桥,并为“团长们”提供佣金。对消费者来说,在社区团购带来更多便利的同时,更应关注商品的质量和服务的品质。
有人说,虽然巨头们入局之后的终极目标是“卸磨杀驴”,把流量入口从团长身上,引回APP或者小程序上。因为让流量都掌握在团长手里并不稳妥,但以目前巨头们以团长佣金互相牵制的劲头来看,脱离团长直接成团、甚至是将团长“私有化”,只为一个平台所用,目前都是无法实现的。
对各家来说,团长显然还有更大的利用价值。而资本,一直是这么冷血和残酷,不信,让子弹飞两年,走着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