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演绎出舍身赴义的儒家忠义思想

作者:陈二虎

一、天地有正气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这是文天祥被俘后写下的千古名篇《正气歌并序》的开头句子,抒发了人应该有“浩然正气”,诗中列举了他认为的诸多忠贞君子,正气乃天地仁人之品德。

这慷慨悲歌,体现了人格魅力。

文天祥,字宋瑞(原字履善,因宋理宗赵昀钦点其为状元后,叹其天祥名佳,说了句“天之祥,乃宋之瑞也”,由之,改字为宋瑞),是今天江西吉安人,进入青年后,是一位风采翩翩的美男子,“体貌丰伟,美皙如玉,秀眉而长目,顾盼烨然”,不仅皮肤白,那清澈明亮的眼睛“顾盼”中有风采呀!

孟子曾说:“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廋哉?”

文天祥之“烨然”分明是君子之光呀。

文天祥二十岁时举进士,对策集英殿,以“法天不息”为题,一挥而就,洋洋洒洒写成一篇佳文巨构,宋理宗读了,惊叹文天祥是天下奇才,龙颜大喜,御点文天祥为第一,成了状元。

伯颜率蒙古大军渡江攻宋,此时的文天祥官至赣州知州。

当南宋谢太后颁布勤王诏书,文天祥立马招募义军万人入卫临安(当时响应勤王的人寥寥无几),面对伯颜所率蒙古大军兵临城下,陈宜中、留梦炎这些卑鄙无耻的小人都选择了逃跑,失望的谢太后无奈地决定议和投降。

文天祥被任命带右丞相兼枢密使衔赴临安城外皋亭山伯颜大营中议和,文天祥面对伯颜慷慨激昂,“辨析夷夏,忠壮不屈”,当看到降将吕文焕,大骂其“叛逆遗孽,当用春秋诛乱贼法”,称“国家不幸至今日,汝为罪魁!”

伯颜率大军一路攻伐,见到的南宋文臣武将软骨头的多,十分佩服文天祥的气节,便拘留了他,不久谢太后派贾余庆、吴坚、谢堂、家铉翁四人为祈请使,伯颜强制文天祥与祈请使一道北上去大都。

途经镇江,文天祥找机会逃脱到达高邮,又泛海到达温州。

二、天下事有兴有废

益王赵昰、广王赵昺自嘉会门逃出临安,渡钱塘江,也来到温州,宋大臣陈宜中、陆秀夫、张世杰也先后赶到,辗转到达福州后,陈宜中等人拥立赵昰为帝(端宗),文天祥也被召到福州,任其为右丞相兼知枢密院事,负责都督诸路军马。

文天祥率军北上进入江西,收复会昌、兴国等县,后不幸在海丰以北的五坡岭被元军俘虏。

当文天祥被押解到元军都元帅张弘范面前,军士以刀架到他脖子上强迫下跪,文天祥把腰板挺的更直,不肯屈服(放眼南宋末年文臣武将,如此棒子骨的男人几尽于无),张弘范十分敬重文天祥的气节,命令解开绳索,用上宾之礼相待。

崖山大战前夕,张弘范让文天祥招降张世杰,文天祥手书“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拒绝。

张弘范取得崖山大战胜利,在大营摆下庆功宴,特意把文天祥请来。

酒酣之际,张弘范对文天祥说:“如今宋已亡国,文丞相已经尽忠尽孝,如今可以改事大元了!”

文天祥凄然泪下说:“国亡而不能救,我为宋臣,死有余罪,怎能偷生而怀贰心事人!”

张弘范与所有的将领闻听此言,皆低下头,深为大义凛然的文天祥所感动。

张弘范派人把文天祥押送回大都,忽必烈派丞相孛罗特意把文天祥安排到馆驿中,享受最高的待遇,而文天祥“义不寢处”。

见文天祥不为所动,五日后,就把他囚于兵马司,当作囚犯。

元朝丞相孛罗把他带到枢密院审问,想以一种威严势压一压文天祥的锐气,折磨他的精神,当卫士喝令文天祥下跪。

文天祥扫了一眼殿上高坐的孛罗,冷冷地说:“南人行揖,北人下跪,我乃南人,当行南礼,岂可下跪?”

孛罗叱令左右把文天祥按伏在地上让他下跪,文天祥凛然不屈,朗声说道:“天下事有兴有废,自古帝王及将相,灭亡诛戳,何代无之!我文某忠于宋氏,以至于此,愿求早死!”

孛罗笑了:“汝谓有兴有废,且问盘古帝王至今日,几帝几王?”

文天祥答曰:“浩浩十七史,所载何说?”

孛罗见文天祥严词以对,不屈不挠,不住摇头。

据说宋幼帝(瀛国公)赵顯,南宋那个卑鄙的小人丞相留梦炎等人都来劝文天祥投降,均遭拒绝。

文天祥被囚于斗室,不见天日,在狱中写出了《正气歌并序》表达了自己的气节。

忽必烈某日从上都返回大都,问身旁的臣僚:“南丞相孰贤?”

原福建制置使王积翁说:“南人无如文天祥!”并且接着说:“文天祥,宋状元宰相,忠于所事。若释不杀,因而礼待之,亦为人臣好样子!”王积翁的弦外之音是放了文天祥。

忽必烈沉默片刻,安排王积翁去狱中传达欲用文天祥为元朝宰相的旨意。

文天祥回答:“国亡,吾分一死矣。傥缘宽假,得以黄冠归故乡,他日以方外备顾问,可也。若遽官之,非直亡国之大夫不可与图存,举其平生而尽弃之,将焉用我?”

于是,王积翁联合原宋朝降官谢昌元等十人,奏请释放文天祥为道士归乡。

那个龌龊的留梦炎深忌文天祥被放了,出班奏道:“天祥出,复号召江南,置吾十人于何地?!”

忽必烈知道文天祥不肯屈服,内心十分敬重,便询问宰相讨论释放事宜。

新任参知政事麦术丁曾经在江西行省任职,认为不能放虎归山。正是留梦炎与麦术丁的竭力阻挠,让文天祥未能获释。

三、惟有一腔忠烈气

转眼到了至元十九年(公元1282年)十一月,大都以南的中山府薛宝住自称“宋主”,纠结兵士一千余人打算劫救文天祥,并且大都城流传的匿名书信中说:“两卫军尽足办事,丞相(指文天祥)可以无虑”,“先烧城上苇子,城外举火为应”,而前不久刚发生了王著等汉人吏民暗杀了权相阿合马事件,这不能不令忽必烈对汉人疑虑加深,为防止出意外,将宋恭帝(瀛国公)赵顯及宗室迁往上都,然后亲自召来文天祥,最后一次劝降。

忽必烈说:“汝以事宋者事我,即以汝为中书宰相!”

文天祥回答:“天祥为宋状元宰相,宋亡,惟可死,不可生!”

忽必烈又说:“汝不为宰相,则为枢密。”

文天祥说:“一死之外,无可为者。”

忽必烈敬重文天祥的忠贞大义,不忍心杀了,而留梦炎、麦术丁等人极力劝忽必烈杀了文天祥,以绝后患,忽必烈思虑再三,最终批准。

公元1283年1月9日,文天祥被押往大都柴市刑场,途中“过市扬扬,颜色不变”,且歌且行,悠然自得,观看者、送行者数以万计。

临刑前,由于长期被囚禁,已不辨方向,文天祥向市人问清南北后,向南而拜,然后索笔写下了两首绝笔:

昔年单舸走维扬,万死逃生辅宋皇。

天地不容兴社稷,邦家无主失忠良。

……

天荒地老英雄丧,国破家亡事业休。

惟有一腔忠烈气,碧空常共暮云愁。

据说忽必烈曾命使者传诏停止行刑,晚了一步;据说文天祥死后,人们在文天祥衣带中找到一封绝命书:

死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话外余弦:文天祥就义,而文氏家族成员仕元的不乏其人。

文天祥有一子仕元,被授予路儒学教授,乘驿赴任途中去世,于是有人感慨地写下:“地下修文同父子,人间读史各君臣”。

至元十七年(公元1280年)五月,文天祥的亲弟文璧降元北觐,被任命为惠州路总管等等。

入仕报囯,愿为辅弼济天下,是有识之士的抱负,在国破家亡之际,文天祥大义凛然,舍生赴义,将儒家忠义思想演绎得惊天动地,可歌可泣。

小编提示: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敬请转发和评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