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丽丨证婚
单位同事小张大婚,邀请我婚礼证婚,我欣然应允。
婚礼当天,晴空丽日,天高云淡,惠风和畅。整个婚礼中西合璧,典礼采用的是传统中式。观礼大厅布置的很是喜庆,大红绸花、大红灯笼相互映衬,丝竹管弦营造出一片欢庆气氛。众宾朋笑随颜开,喜气盈盈,热闹非常。司仪身穿玄色汉服,神情庄重,一对新人身着大袖礼服,雍容大气,典雅端丽。
我坐在典礼台前,也深受气氛感染,想把证婚词改的更完美或者是更为贴切,却不能够专心。中式婚礼自有它的隆重喜庆、优美纯正,庄重细腻的仪式中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我不时的打开手机拍照。新郎、新娘在向双方父母敬茶,不经意间,我看到女方父亲眼中一抹泪痕莹莹闪动,母亲接过茶努力微笑却眼角微红,虽然他们都端坐台上,刻意保持着安宁。这不经意的一幕深深触动了我,天下小儿女,最深父母情,从呱呱坠地到长大成人,父母付出了多少的心血,到出嫁、成家之日,父母该有多少的不舍与牵念,该有多少的祝福与希冀!此情此景,我竟分了心。
我国是礼仪之邦,中华民族历来有尚礼精神,古语云:致福曰礼,成义曰仪。礼节和仪式都是尊敬的方式,“礼者敬人也”。婚礼历来受人重视。
记忆中,从小到大我参加的婚礼也算是不胜枚举。最早给我留下清晰印象的应是小舅的婚礼,那时的我估计六七岁吧,至今还清楚的记得,母亲专门为我做了新衣,初夏季节,我身穿粉色的确良衬衣、淡绿色苏绨长裤,塑料凉鞋明显大而不合脚,我却依然兴奋的到处乱跑。儿时的我,参加婚礼意味着有糖果、点心,可以坐桌吃肉。
成人后,乃至自己的婚礼,我一直还停留在传统风俗的表层认知,认为它是一种形式,一种程序,宣告一对新人喜结连理,“成全一双儿女事,了却两家父母心”,对婚礼的礼仪内涵认识还很粗浅。
改变我对婚礼看法的是几年前单位李大哥女儿的婚礼。
李大哥儿子已经成家,女儿大学毕业留在省城工作,对象是独子,老家在外省是单亲家庭。李哥要在本市为女儿办婚礼。婚房订在大酒店豪华套房,男方母亲、叔、舅等众亲人提前入住宾馆,女方亲戚也陆续到来,一应事物李哥全部张罗,忙前忙后,不辞辛劳。当时我不解,既然男女双方都在省城,何不在省城完婚,何必舟车劳顿、费时费力?我猜想,李哥是想送女儿一个体面的婚礼吧。
婚礼现场我终于恍然,婚礼是我们一生中非常重要的事,自然需要仪式感,庄重且让人铭记。婚礼是父母送给子女的一份厚礼,那是一份成全,寄语着父母无私的爱。李哥没有明说,我终于慢慢理会到他的心意。那是他送给女儿的成人礼物,通过专属于一对新人的新婚典礼,让儿女在仪式中感受人生的珍贵,欣赏生活的美好,在以后的漫长岁月里有东西可以回味。仪式是一种信念,是要虔敬的,不是做作,不是俗气,也不仅是风俗,不仅是形式,它是对生活的重视,是平淡生活总要有的调味品。我们赋予仪式新的意义,成为生活中不同于别人独特的一部分,让我们庸长的岁月里心怀温暖,内心柔软,感受日常的美妙。
古代中国有成人礼,男孩子叫“冠礼”、女孩子叫“笄礼”,从西周延续到明朝。《礼记》云“男子二十,冠而字”、“一冠而字之,成人之道也。”男子满20岁时行冠礼即加冠,表示其已成人,被族群承认。成人礼非常隆重,多在家庙举行。成人礼后男女方可娶妻、嫁人。冠礼后将由家庭中毫无责任的“孺子”转变为正式跨入社会的成年人。通过这种传统的仪式,可以正视自己肩上的责任,完成角色的转变。传统的仪式蕴含了我们祖先的智慧。清朝以后取消了成人礼,而婚礼无疑是我们人生的大典,承载了成人礼的内涵,寄托着长辈的希冀和祝愿。
绣花彩裙,状元礼服,一对新人盈盈眼前。我收回思绪,面向新郎新娘,面向众位嘉宾,庄重致辞,祝福永远。
作 者 简 介
作者简介:张晓丽,河南洛宁人,现在义马市工作。闲暇时间喜读书,偶尔动笔自娱自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