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潮丨我从哪里来?

代《张先生口述小村旧事》序

夏日,热浪卷地,酷热难耐,又是南方水灾,北方干旱之时。秋庄稼被太阳嗮的枯萎干黄,庄稼人一边心焦火燎的盼着落雨,一边蜷在屋里躲太阳。太阳落山好久,空气中有了夜的凉气,人们才出来坐在自家大门外乘凉。

我和邻居张先生坐在门前的青石板上说着闲话。张先生八十岁,名聚栓,寻常农夫,耕种一生,身体尚键,至今还种着二亩多地。先生养育二男三女,具已成家,四世同堂,其乐融融。先生不认识几个字,但善谈,谈他听说过的古今趣事,谈小村里的众多人物,谈他经过的曲曲弯弯,谈他见过的善善恶恶,有时也发表一些自己对这些人和事的评判。先生所谈漫无目的,很有闲庭信步的味道,我和先生做邻已经三十多年,听先生谈论往事无数次,但都当做陈谷子烂芝麻的闲话,没往心里记,今天再听先生谈起,忽觉得先生所谈就是小村的或更加久远的历史,也有许多先生一生的感悟,很有记下来的必要。想了一下,我把它整理成几个小故事,或记人,或记事,总给人以启发或思索都是好的。为了避某些人的忌讳,文中人物都以化名出现。这是第一篇,代为序。

先生记忆力很好,说起某人某事,总是什么人什么时间在什么地点做了什么事,因为什么,结果如何,并引用当事人的原话和他人的评判以为证,几十年前的事情时间能精确到天,地点能准确到米,很有现代新闻学的意味。

那天晚上,先生说起张吕村的张姓家族。他说,从最早的文献记载,张寿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从河北迁徙到渑池北南庄村。张寿还有两个哥哥张福、张禄,但没有到渑池县来。张寿为他们这一支张姓始祖,是为一世:张寿二子英、杰为二世,先生为二门杰之后:杰三子百元、百川、百林,是为三世,先生为三门百林之后,百林之子忠敬为四世,忠敬四子,先生为三门景明之后:景明四子常、邓、如、科,先生为二门邓之后:邓三子乙、庚、香,先生为长门乙之后,乙三子,三夏、三秋、三冬,先生为三门三冬之后......。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十一世张天锡从北南庄村迁徙到张吕村。天锡四子,二门、三门有后,先生为三门张耀之后......。至先生已是十九世。

先生娓娓道来,枝枝叶叶,藤藤蔓蔓,有条不紊。每一门,每一派都是谁家,人多人少,出过什么人物,聪明于否,先生了然于心。每每说完,先生总要感叹一番说,从洪武五年至今,六百多年过去,从张寿一人发展到现在一万多口人,从雍正八年至今,二百八十多年过去,从张天锡一人发展到现在一千多口人。期间经过了多少战乱,多少饥荒,多少瘟疫,经过了多少天灾,多少人祸,期间有多少人病死、饿死、战死,或莫名其妙而死。但是人类自身的生存、繁衍能力是天生具有的,是任何力量都阻挡不住的。人类要发展,社会要前进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

先生还感叹说,现在的年轻人根本不管这些,他们不问自己从哪里来,不管祖上受过什么磨难,经受过多少怕怕(先生原话),有的连自己的爷爷叫啥也不知道,在他们眼里除了吃喝,除了挣钱,已经没有了任何溯本求原,追思先祖的感恩之心了。说到此,先生语速加快,微微颤抖的手掌轻轻拍着青石板。

听先生所述,不禁想到自己家世。很惭愧,由于高祖从卢氏县迁徙到渑池县张吕村不长时间就离世,曾祖年少不记得事,祖辈又都没有文化,我家历史非常简单。我所知道的星星点点都是我父亲小时候听我曾祖口传下来,我父亲又不厌其烦的向我口传下来的。

小时候,听我祖父说过,我们老家是甘棠寨的,从甘棠寨迁徙到卢氏山,光绪三年之后,高祖石富公一担两筐从卢氏山逃荒到渑池县张吕村。曾祖文忠公是坐在筐里被担着来的。至于甘棠寨在什么地方,卢氏山什么地方都不知道。还听说我们来时是带着家谱来的,后来曾祖的四叔又带着家谱返回卢氏山了,因为担心他的安全,当时两个曾祖曾追到洛宁某地,大雪封路,盘缠用尽,不得已返回。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打听到宜阳县有个甘棠寨,张姓居多。我遂到甘棠寨寻找。张姓族长很热情的接待了我们。他们说,甘棠寨张姓两千多口人,口传碑记迁往卢氏县的有好几枝。我们还找到了记载张姓一支迁往卢氏县的石碑。但卢氏县这一段是个空白。据口传,大约在范里一代。

一九九六年正月初四,我和五叔一同到卢氏县寻找老家,从范里街往北访问,当天住在山门街,第二天一直问到大东沟村,张姓的倒不少,但都是说洪洞县迁来的。由于急于上班,匆匆两天时间,没有得到任何有价值的线索。

回来后,父亲埋怨我太匆忙,他说,上辈口传,在卢氏居住的地方赶范里集、山门集,应该在范里和山门之间。父亲还说他记得后来的简单家谱中,高祖石富公之上还有张瑞、张进礼、张明道几辈。根据这几辈人的名字或许会好找一些。我懊悔至极,觉得自己贸然了些。

后来,我几次想再去卢氏寻找老家,但终于没有成行。听了先生的讲述,再一次鼓起我寻根问底的欲望,我想,我一定能找到老家的,或许就在不远的将来,或许真的找不到,成为终究遗憾。但是无论结果怎样,我还会去仔细寻找的。希望知情人给提供线索,更希望卢氏家人能看到此文,及早取得联系。

(图片来源网络)

作 者 简 介

张海潮:1957年生:退休工人:写过诗:写不好:仍了:写过散文:写不好仍了:写小说还写不好:准备仍:没有文采:跟着朋友瞎起哄:




(0)

相关推荐

  • 来卢氏看春天——人间四月天 卢氏赏杜鹃

    一个背包,一段旅途 人生好似就是这样 永远走在路上 风景在眼前一帧一帧地闪过 但旅行中的感悟却不会被岁月遗忘 放慢追寻的脚步 我们一起走在清清卢氏的路上 感受自由的气息~ 四月春光无限好,最是杜鹃花飘 ...

  • 三门峡市尚姓村落

    河南省三门峡市灵宝市焦村镇尚庄村 河南省三门峡市灵宝市故县镇尚家湾村 河南省三门峡市灵宝市故县镇故县村 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张村镇漏泉村 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张村镇荆村 河南省三门峡市卢氏县东明镇当家 ...

  • 张海潮丨我从哪里来?张先生口述小村旧事之三,之四

    一杆秤 秤,作为一种衡量器材,古已有之.据说是李斯发明了秤.他采用南斗七星的主生和北斗七星的主死,来作为秤杆的标记.一颗星就是一两重,十三颗星就是一斤.后来,他观察到,有人在追逐利益时缺斤少两,丧失道 ...

  • 张海潮丨我从哪里来?张先生口述小村旧事之一(之二)

    张先生口述小村旧事之一 张先生其人 张先生名聚栓,生于一九三七年,今年八十岁.高个,细瘦.从我记事起,就看到先生身上一条条肋骨突出着,现在仍然. 像大多数中国农民一样,先生一生都在田间劳作.少时家贫, ...

  • 张海潮丨飞舞的雪带着飞扬的心漫步

    清晨,拨开窗帘一角,灰黄的路灯光下,飞舞着密密麻麻的雪花,地面和树木已被白雪覆盖,真正是"千树万树梨花开."天气预报一遍又一遍地播报有大范围雨雪,让人心里有所准备,少了那种&quo ...

  • 张海潮丨落雪无痕(中篇小说)

    晌午时分开始下雪,谷子大小的雪粒,斜着飘落在树上.地上沙沙作响,打在人脸上,麻酥酥的痒疼.到半后晌,密密匝匝的雪片子在空中横飞,雪落在雪上没有声音,地平面在默默增高,落在脸上也没有声音,立时就融化了. ...

  • 张海潮丨火车送你去远方(中篇小说)

    快晌午时分,爹赶集回来了.爹笑呵呵的,把手中的一个蓝色小包袱递给翠儿说:"给你买的一身衣料,的确良布衫.凡尔丁裤子,你拿去请南院你二嫂剪裁一下,在她家的机器上做好.还有,这是三块钱,你拿上去 ...

  • 张海潮丨秋雨(下)

    菊怀孕了.是在菊十七岁那年.菊对杨三儿说:"我身上不来了."杨三儿一惊:"呃,那咋办?"菊说:"老鳖儿子儿,你说咋办?我再给你生个小鳖儿子儿?&quo ...

  • 张海潮丨我的凤鸣湾儿(下)

    吃罢晚饭,兰芝正在灯下绣花,笛声响了起来,还是那支熟悉的凤飞飞.兰芝放下绣花针,忍不住出门,站在门前的沟沿上,向着笛声寻找.上玄月早早地来到头顶,星星稀稀拉拉,微微的夏风把笛声从土地庙,现在的小学里向 ...

  • 张海潮丨我的凤鸣湾儿(上)

    清凉山南麓,有一道东西土岭,也是古今的一条大路.土岭下,有一条西北东南向的河沟,宽处一里多地,窄处只有十多丈宽.从山根儿的小河发源地一直到南涧河,三十多里长的河沟里长满了芦苇.春夏天,一条宽大悠长的青 ...

  • 张海潮丨芦苇人家(中篇小说)连载之六

    十二 春风吹过,夏雨下过.北宋村的一个地主分子和一个富农分子都接到了摘帽通知书.他们都成了社员成份.唯独宋绍智没有接到通知书.起初,宋绍智还以为迟几天就会送来.等了几个月,仍不见动静.他先去找地主贺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