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脱贫十难,让“石头”也能“开花”丨研评会
作者:郑长华
12月9日,电视剧《石头开花》创作研评会在京举办,主创人员、平台代表、行业专家等围绕时代报告剧的创作规律、实践经验等课题进行多维剖析。
《石头开花》海报。
《石头开花》和《在一起》是2020年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主抓的两部时代报告剧,分别聚焦脱贫攻坚、抗击疫情两大宣传主题。
在当天的创作研评会上,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电视剧司司长高长力介绍,在《石头开花》选题策划阶段,以差异化表达为思路,他梳理出脱贫攻坚的“十个难题”,包括谁是真贫识别难、懒汉恶汉扶志难等,后来这“十难”成为作品的框架结构。高长力指出,《石头开花》播出后,评论反响都很热烈,这为主题创作提供了一些启示——
一是主流媒体应该担负起主题创作的使命和责任。作为荣誉出品方,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积极投入此次主题创作、全程跟进。可以看到,广播电视机构有很强的创作实力、丰富的宣传经验、优秀的人才队伍,要发挥主力军和主阵地的作用。
二是开创文艺扶贫新模式。在创作脱贫攻坚电视剧的同时,出品方开创性地开展了系列扶贫活动,包括“智慧广电专项扶贫活动”向百所村小捐赠空中课堂、开设扶贫直播等。《石头开花》一边写扶贫故事,一边真正去扶贫,是一次艺术实践和公益实践的结合。
十个单元,浓缩十个难题
时代报告剧《石头开花》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指导,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荣誉出品,幸福蓝海等机构联合出品,作品将镜头对准贫困地区,讲述基层扶贫干部和当地困难群众齐心协力战胜贫困的故事。据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党委委员、副台长,幸福蓝海影视文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蒋小平介绍,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自2020年2月接到电视剧司布置的任务,随后迅速统筹内外部资源组成项目组,打磨剧本、推进拍摄,历时9个月时间,完成了《石头开花》的制作。
作为《石头开花》的总编剧,张强坦言,时代报告剧的风格是新颖独特的,但对创作者而言颇具考验,“时代性意味必须集中反映时代主题和时代精神,报告剧则强调以真人真情为基础进行艺术提炼,遵循电视剧的创作规律。”
而在剧集的串联上,《石头开花》分为《青山不负人》《古村情》《七月的火把》《信任》《怒放的山花》《最后的土房》《云寨大灌篮》《阡陌谣》《三月三》十个剧情单元,反映十个地域特征、贫困程度和脱贫难度都各不相同的贫困地区的脱贫之路——十个单元,浓缩十个难题。
“拍摄单元剧,对于我而言是非常特殊的一次经历。”《三月三》单元的导演李少红谈道:“它可以让不同的创作力量为剧集贡献更多可能性,能够比较全面地反映时代的变化,就像一本现实版的‘扶贫教科书’,把典型人物和案例收罗其中。”
单元剧的形式也使得《石头开花》呈现出“以点聚面”的特点。中国作家协会影视文学委员会副主任范咏戈称《石头开花》聚点成面、全景式地书写中国扶贫,“每个单元的矛盾样态都各不相同,取其一点,以点成面,为观众呈现了一幅中国脱贫‘图鉴’。”
从剧集体例角度,中国文联电视艺术中心副主任赵彤称《石头开花》是“合传型的脱贫故事”,“作品围绕脱贫攻坚中的难题展开叙事,每期塑造一位或几位身份不同、角色不同的扶贫干部,加之每个单元开篇访谈里出镜人物34位,辐射14个省、20个县级市,使得剧集具备焦点突出且视野广阔的特质。”
《古村情》剧照。
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丁亚平表示,《石头开花》呈现的是“集体创作”的样态:“参与其中的影视创作者,他们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进行创作,让观众感受到他们对扶贫工作、对人民群众、对乡村生活的热情,这种集体创作更容易引发共鸣与共情。”
剧集内外,助力“双向”推进
呈现“十难”的同时,《石头开花》也尝试对“十难”作出解答。11月26日,伴随《三月三》单元的播出,《石头开花》迎来收官,剧集所呈现的贫困地区迎来脱贫。
《青山不负人》单元中的安康大集场景。
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松河小学使用“空中课堂”系统进行教学。
编辑 | 随芳芳 曾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