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质的“马步” 错用的“拳理”————古传太极拳单操系列
“马步”是中国武术最重要的基本功之一,历史上曾留下许多关于“马步”的浓墨重彩。由于备受古人青睐的“马步”,在各个拳种中的名气都很大,这就使得当代武者,也将“马步”扎的好与坏,做为评价竞技太极拳(见附录1)好坏的一个标准。
但问题随之来了!同样的“马步”,由于古人和当代人训练目的不同,评判标准也就不一样,这就使得天壤之别的两种马步,先后出现在中国武术历史上。
一,古人训练马步是为了技击
所以古人是以“马步”能否经受住实战对抗的强烈冲击,做为评判标准。为此,古人的“马步”是以人体的整条大筋为训练对象的。因为筋强骨才壮,只有粗壮(见附录2)且具有超强弹性的大筋,才可以将人体的骨骼串联成坚韧的网络系统,才可以承受强烈的冲击力和产生巨大的爆发力。
古人通过行气单操和动作单操,来系统的训练贯穿人体的整条大筋。这和简单肢体动作的抻拉(如压腿下横叉等)有本质不同。简单肢体动作的抻拉,没有行气单操的“行气”,和动作单操的“气行”(见附录3),所以这样的抻拉是“塌筋塌气”。用塌筋塌气的方法训练大筋,很难训练人体的整条大筋,往往只限于局部(如关节部位),同样也训练不出武术技击和祛病养生都需要的,那种粗壮和具有超强弹性的人体大筋系统。
需要特别注意:这里所说的“祛病养生”,是指技击武术的训练结果。关于这一点被很多当代人所误解。很多当代人认为技击武术的训练不利于祛病养生,只适合于技击。这种认知是错误的,这是把内家武术依靠气血滋养筋骨和内脏,所成就的祛病养生功夫等同于实战对抗。
技击武术的训练并不等于实战对抗。这个道理,就像我们把一艘木帆船,打造成铁甲船,但不等于它就一定会投入海战一样。铁甲船也可以做为客轮航行于海上,它的安全性也一定会远远强于木帆船。
中国古代武术历史也证明,历朝历代的武者,那些躲过了刀光剑影而幸存活下来的,往往都很长寿。
二,现代人训练马步多是为了表演
现代人是以“马步”是否“漂亮”和比赛中能否获取高分,做为评判标准。
所以,现代人无需像古人那样考虑“马步”在实战中的实用性,因此古人整条大筋的训练在现代人看来繁琐。这就使得现代人丢掉了古人行气单操和动作单操的系统训练,用简单肢体动作的抻拉,来完成马步训练。这样的训练虽然见效快,但存在的风险也很大。
首先,现代人没有训练出超强弹性的整筋网络,来挑起人体的骨骼系统,这就会使关节系统缺乏整体弹性,是骨头顶着骨头在训练。这种训练看似动作柔美实则整体僵硬。这种身体结构不但在训练中容易负伤,而且训练所带来的养生效果也是十分有限的。
其次,没有贯穿人体的“整筋”系统,会使习练者在完成高难度动作时所受到的冲击力,不会被整条大筋所吸收。这种冲击力会伤害骨关节,会造成筋出槽,骨错位等慢性病变。
第三,练不出整条大筋就扎“马步”,还会产生踝偏,膝挤,胯跑等“马步”常见病,这会伤及膝盖,造成终生病痛。
第四,练不出“整筋”,在扎“马步”时,也无法完成胯根的横抽和后挤。而不训练胯根的横抽后挤,胯位一定不正,就会产生漏筋现象。漏筋也是筋出槽,骨错位的主要原因。
更为严重的是,现代人还普遍认为:“马步”扎的越低越漂亮,功夫也越深,得分也会更高。而实际上,在没有打开人体整条大筋的情况下,“马步”扎的越低风险越大。
古人是通过行气单操和动作单操的系统训练,来完成抻筋拔骨的。很多人在武术文章里,把简单肢体动作的抻筋,等同于古人的抻筋拔骨训练,这是对古人抻筋拔骨概念的错解。
三,想获得养生祛病(或技击)的效果,了解“整筋”十分重要
所谓“整筋”,是指贯穿人体周身的整条大筋。练“整筋”必须把控住“收大阴”,离开了“收大阴”,练不出“整筋”,也收不住气;收不住气,也就丢掉了大部分的行气养生效果。
练“整筋”“收大阴”,是用塌筋提气来练筋。而塌筋提气,就必须有行气单操的练气功夫,和动作单操的练筋功夫。只有这样,才能既保证所练之筋是贯穿人体的整条大筋,又保证了气行于筋,使气血给所练大筋提供足够的滋养。也只有这样,才会使所练的大筋渐渐变得粗壮,并且还具有超强的弹性。
贯穿人体的整条大筋,如同建筑物的钢梁,它们是否粗壮,直接关系到整栋建筑物是否坚固。而人体又和建筑物不同,建筑物是死的,人体却是活的,人体还要参与技击。这就要求人体的大筋不但粗壮,还需要有超强的弹性,用来承受技击对抗所产生的巨大冲击力,和攻击对手时所必备的强大的爆发力。
而简单肢体动作的抻拉,只是把大筋拉长;这样的大筋既不粗壮,也没有超强的弹性。具备这种大筋的习练者,只是马步扎的比普通人好看而已。
大筋构成人体的十二经筋,经筋强壮和具有超强弹性,会直接达到养生祛病和延年益寿的目的。所谓筋长一寸寿增十年,并不是大筋被简单肢体动作抻长这么简单。
所以说,古人通过行气单操和动作单操的系统训练,所扎成的“马步”,和当代人仅仅用胯关节等局部大筋的抻长,所扎成的“马步”,有本质区别。
四,有“整筋”基础的“马步”,才是安全的和养生祛病的(或技击的)
古人是将“马步”做为“收口”功夫来练(见附录4),没练出“整筋”,古人是不会扎“马步”的。扎马步前的“整筋”功夫,不但是“整筋”的开发,也是整劲的开发。
练出了这些具有超强弹性和粗壮的“整筋”,用它们来串联人体的骨骼和关节系统,就可以保证我们的筋骨,不但可以承受高难度的肢体动作,而且还可以经受住对抗中的强大冲击力。所以古人训练出的“马步”,是“整筋马步”,是安全的和养生祛病的(或技击的)。
而现代人训练出的“马步”,是为套路表演所存在。我们知道,当代的竞技太极拳,是越过古传单操的系统训练,直接习练套路的。这种没有练出整条大筋的马步,存在很大的隐患。
各式“马步”在当代太极拳套路中频繁出现,而当下的习练者,除极少数是为专业比赛表演外,绝大多数是为了养生祛病(或技击)。所以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讲,进一步了解“整筋”的来龙去脉,进而扎出真正养生祛病(或技击)的“古人马步”,是十分必要的。
当代专业运动员的竞技太极拳训练,其目的是为国增光,为省增光。而绝大多数太极拳习练者的目的却是养生祛病(或技击),那做为绝大多数人来讲,我们还有必要丢掉古人的单操训练体系,直接去习练表演套路吗?
古人是为战场上的实战搏杀而去练“整筋”,但这个“整筋”却带来了养生祛病的效果,这恐怕是古人都感到意外的事。而现代人为养生祛病却不练“整筋”,而是直接去扎风险很高的“马步”,这恐怕又是古人而感到意外的事了。
****************************作者微信号:fjks-tjss
附录1:竞技太极拳是套路表演,可以参与体育竞技比赛。竞技太极拳以动作的高新难美为评分标准。
附录2:这里特别需要注意,大筋埋于皮肤之下,大筋粗壮并不像肌肉过份粗壮那样影响美观。
附录3:古传太极拳单操分“行气单操”和“气行单操”,“气行单操”也叫“动作单操”。“行气单操”的行气,是周身气生;“气行单操”的气行,是气行于筋。
附录4:“马步”是古传太极拳最重要的基本功之一,也是一项“收口”功夫。所谓“收口”,是指某些单操训练过关后,为防止“散功”,而将其收口归整的功法,是俗称“编筐窝篓全在收口”的借用。民俗皆知:口不收之筐篓,用之即散,定会“前功尽弃”。古传单操也是一样。虽然“收口”功夫可以拿出来单独练,但前提是“被收口的单操功夫”已经训练过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