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习俗】
灌云旧时婚俗从谈婚到论嫁的过程较长,一般约七八年时间,也有更长的,比如双方成年妇女在怀孕时就开始定亲的“指腹婚”和小孩出生后不久就由双方父母定下的 “娃娃亲”。
婚事从定亲到成婚一般要经过提亲、开生庚、过大礼、择日、装喜房、迎亲、送亲,最后成婚。
提亲,也称提媒、说媒,先由媒人(红娘)出面说合,男女双方见面相亲,满意后即请人“合婚”,又称“掐八字”。在合婚之后即可定亲。
传柬子是男女定亲的仪式,也是标志,男方随柬子送一些衣料、手饰、礼金给女方,称为“下礼”、“过礼”、“小礼”。
开生庚,当男女长到16岁后,即可成亲,媒人把女方的“生庚时”即出生年、月、日和时辰写在纸上交给男方,叫“开生庚”。
过大礼是在“开生庚”的同时,双方商定“过礼”的数量、时间,俗称“过大礼”。
择日子,过了大礼就要根据男女双方的“生庚时”请人推算“喜日子”,然后把它写在纸上让媒人送去,叫送日子,让女方提前做好准备。
装喜房就是对“新娘房”进行装潢布置,“长寿桌”、“喜鱼”和蜡烛是必不可少的。房门上还要挂上“麒麟送子”或“榴开百子”的门匾。
迎亲、送亲,指正朝当天,男方派人带上鸡、鱼等吉祥物到女方迎娶,叫迎亲;女方出门后,由其兄或弟,一个在前、一个在后进行护送,叫送亲。
在娶嫁过程中还有诸如压床、踏麻袋、坐富贵、拜堂、吃团圆饭、摸马桶、闹房、喝交杯酒、送房、戳窗、解怀脱鞋等活动,充满喜庆、快乐和风趣。
搂锅,正朝第二天,新娘由全福奶奶陪同上锅“搂锅”,新娘向灶膛塞三个草团,称“烧三把火”,寓意将来小日子红红火火。新娘从米斗里抓三把米撒在锅里,并用饭勺在锅里搂三下,全福奶奶在一旁道喜。搂锅后新娘包“团圆饼”。早餐全家围在一起吃团圆饼。
2、生育习俗
怀孕,灌云人称为“有喜”、“害伢子”、“怀着了”。孕妇在临产时,婆婆和丈夫要在天井内烧香磕头,祈祷孩子顺利降生,保佑产妇和婴儿平安。
新生儿出生三天内要喂“三黄汤”(大黄、黄芪和黄连)、洗澡(边洗边说喜话)、起乳名。
婴儿出生六天要带上染成红色的熟鸡蛋向女方娘家报喜,娘家要在十二朝内用笆斗装上红糖、馓子、鸡蛋等给亲家送月礼。到了十二朝,就要“改案”了,在院内设香堂,供上清茶、水果、香、烛,烧龙牌纸,全家磕头、谢恩,祈求天地诸神保佑孩子长命百岁,并设宴招待亲朋好友喝喜酒、吃喜糖、抽喜烟,亲朋好友当然会给喜钱。
新生儿出生满百天,就要为孩子剃胎头,也叫“剃头刀头”,家长带上喜烟喜糖,还要付喜钱。
3、寿庆习俗
灌云地区寿庆习俗流传久远,老人60岁以上,每逢9的倍数年龄时,都会举行仪式祝贺。一般不选择整数龄,这叫“过九不过十”,同时也预祝老人健康永久,进而启迪人们对长寿的追求和对老人的尊重。
贺寿,亲友贺寿一般不送钱,而是送寿幛、寿字、寿联、寿酒、寿糕、寿桃、寿面、寿烛。但绝对不能送钟,因“送钟”和“送终”同音,不吉祥,故禁忌。
寿堂,寿堂陈设一般是在中堂悬挂《寿星图》,两边挂寿联,寿堂设供桌、点寿烛,寿庆者如是男性一般称“寿翁”,女性则称“寿母”,一般统称为“寿星”。
长寿衣,女儿为寿星做一身从褂子到鞋袜全新长寿衣,寿衣要做得略长略肥,切忌做短了、瘦了,以免与“短寿”谐音,不吉利。
暖寿,寿庆的前一天晚上,家人在一起吃面条,称为“暖寿”。
寿仪,正式贺寿时,堂中放一张八仙桌,寿星穿长寿衣坐八仙桌旁,面朝外,接受儿孙、亲友贺寿。来人一要为寿星送《寿星图》,二要送寿桃,寿桃用盘子装好,最好是一百零八个,亲友祝寿要说喜话,并有专人道好。
献寿,儿孙向寿星磕头祝寿时,每个人都要表示愿意从自己的寿限中献几岁给老人,并用红笔写在黄纸上,作为依据,本人签字画押,拿到土地庙烧掉,称为献寿,以讨寿星欢心。
寿筵,让寿星坐上席位置,开宴后,首先吃寿桃,然后再吃其他食品或菜肴,宾客、儿孙们要为寿星敬酒。寿筵一定要吃面条,称为“长饭”,寓意长寿。
讨寿,如寿星是80岁以上的,入席宾客、亲友多喜欢把吃饭的碗筷带走,称为“讨寿”,拿回家让孩子使用,可以过大寿。
冥寿,如果父母未及60、70岁去世,其子女在亡父母60、70生日为其过冥寿,仪式如一般寿庆。
现在,寿庆习俗除“献寿”、“冥寿”外,其他都基本保留,寿桃则多改为生日蛋糕,点生日蜡烛也成时尚。
4、丧葬习俗
入殓,人将死,换上新衣新帽,谓之“换衣”。而后移于柴草、凉席铺成的冷铺。咽气后用白纸盖身、火纸盖脸曰“蒙面”。头前放生米一碗,插筷子一双,曰“倒头饭”;头前、脚后各放油灯一盏,曰“照明”,并烧花纸轿、纸马、纸船、纸车和纸钱,曰“铺堂”。亲属子女披麻执杖,哭泣尽哀,等所有近亲及表叔娘舅聚齐后向遗体告别,即入殓封棺。
饯程,即为死者送行。入殓后,亲属为之择日饯程,讣告亲友,届时送礼吊唁,为死者饯行曰“送盘缠”。是日,丧户向西而行,沿途撒散冥币,和亲友设宴路祭,至相当路口,一火焚之,意为送死者往西天佛国。
发引,即抬棺埋葬。埋葬前必请阴阳先生看好风水墓地,曰“取风水”。届时孝子披麻执杖,带路先行,俗称领棺材头。亲友护送至墓地,挖坑、烘坑、安棺、填土,当晚还有复山、送火等程序。
守孝,亲人亡故,儿女守孝,分三年、一年、百日、七七等多种。守孝期内,儿女不剃头、不婚嫁、不娱乐、不放鞭炮。富者还请和尚放祭奠。清明上坟填土,十月朝送寒衣以表示孝敬和追思。
现在,由于实行火化,一些土葬的迷信习俗大多废弃,但人死后仍保留蒙脸纸、铺堂、泼汤、送饭、送盘缠等习俗。机关职工逝世一般要发讣告,印发死者生平简介、开追悼会、向遗体告别;设灵堂、挂遗像、挂挽联,孝子及亲友佩戴白花、黑纱,献花圈、锦、幢。火化后,骨灰送安息堂或公墓安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