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谷山梁王洞有一些新发现
灵泉
在山亭区凫城镇东南部有个叫庙南峪的小村庄,全村只有126口人,辖区面积只有1688亩,庙南峪素以“千佛、百泉、石(十)桥、两寨、一洞”著称。《峄县志·山川》早就有“清泉远近,绕居人篱落间。每春时,桃花流水,不让武陵、天台”的描述。
想远离城市的喧嚣和烦躁不需要远行,只要来到这个小村子走一走,清凉的泉水,山林里鸟鸣声还是那袅袅的炊烟都能给人带来一丝慰藉。如今经过“新农村建设”这里变得整洁美观了,已然成了一个远离市区的特色旅游景点,让那份原始少了很多,但是让村民的生活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现在来这里除了看看泉水,灵泉观里上一炷香,去云谷山还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微游枣庄”小编虽然多次爬上过云谷山,但这一次和王善鹏二哥及微博名@齐村哪儿 小崔一起爬上云谷山,因为在此之前,看到《峄县志》上有记载明朝峄县县令张拱宸,想到云谷山阴梁王洞的洞口石壁上有刻的拱宸书屋四个字,希望能从中得到具体证据,证明两者的关联。
云谷山梁王洞据说是南北朝时梁武帝所凿,灵泉观也传为梁武帝创建。建寺可以理解,不知道梁武帝费那么大的劲要凿这么一个洞。藏兵吧,里面也就藏百十人。梁武帝萧衍(464年-549年),字叔达,小字练儿。他生活在的年代距离我们现在生活时代约1500年,梁武帝萧衍祖籍兰陵,而兰陵郡治就设在今峄城附近。因此可以说他就是枣庄历史上唯一当过皇帝的人。
吃罢午饭,我们驾车从市中区出发沿市中区至山亭的零九公路至凫城镇,然后向东进入青龙环城绿道约3公里处就到了庙南峪村,从村子往南走就可以从云谷山的北山坡登山了,到现在为止,这座山还没有人工修建登山道路,沿着一些登山人踩出来的小路往上走,尽管登山比较艰难,有一种自然之美。
云谷山,山势险峻,东西长7公里,山峰突兀,悬崖峭壁,山谷幽深,雨后云雾弥漫,故得名云谷山。
《峄县志·山川》 还载明代诗人陈焕游于云谷山时,曾作《梁王洞》一诗:
“武帝千年去不还,松泉萝洞野云间。南朝池馆今何处,唯有梁王旧日山。”
明朝贾梦龙也作有诗一首:梁王洞北 千佛岩南 野人场圃林木中小酌
梁王古洞,藤萝隐梯磴。迎九日,寻高眺,把往事还重省。帝子不来一霎时,江南梦, 霞友云朋会翠嶂,高秋兴,千佛岩前万事空,且遣清歌送一钟。
梁王洞位于云谷山西北峭壁处, 洞依石壁,拾阶而上,进入洞口可以看到梁王洞是宽阔的,洞高4米左右,并且并不像人工开凿的,洞口左侧石壁上方约3米处凿有“拱宸书窟”四个大字,这四个字之前很多的人都看成“拱宸书屋”,这一次经过仔细辨认,是书窟而不是书屋。看来当时的人把这里当成了读书学习的地方,之前了解了拱宸二字的含义,只能了解到唐朝至五代的 禁军之一的名称,别无它解。所以有很多人猜测是明代的峄县知县张拱辰所凿。
古时候的读书人喜欢到山间清幽之地读书立说 ,不知道有没有一种“山间一日,世上千年”的世外高人闲云野鹤的超然,荡涤所有的凡尘俗念。只是不知道在这种悠哉的地方读书,取得了什么样的功名,反正,曾经在这里读书的人,没有把“拱宸书窟”弘扬出去。在山洞的洞口两侧洞壁上有人工开凿的多个孔,或许是当年为安装门扇用的。洞里的石壁上一些人工凿出来的石窝窝,我们看过以后一致认为是放烛台的地方,洞壁的表面有一层碳酸钙就像是钟乳石那种材质,应该是下雨时沿着洞壁流淌下来得水流留下的痕迹,看来这个洞下雨天也漏雨。
仔细观看 “拱宸书窟”四个大字,发现在它的左方石壁上还有一行竖着的刻字,常年的水蚀已经看不清楚这一行字,经过小崔和王老师的辨认 应该是凿刻拱宸书窟”四个大字的落款是嘉靖十三年孟春, 而《峄县志》中所载的张拱宸是万历三十一年在任,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在嘉靖十三年(1534年)之后的第69年,所以从此来看这个洞口的拱宸书窟”四个大字应该不是峄县知县张拱辰所凿,这就让人不得其解的是为何这个以洞为书屋的主人,如何把它叫做“拱宸”,是因山洞的形状而得名还是有其他的故事在其中,看来还有待考证。
洞里宽敞、幽深,洞内光线暗,脚下的碎石块很平整,洞深约40米,最低处也有3米左右的高度。
微游枣庄编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