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未病』第二章 治未病的方法  第一节 调养精神

中医养生的方法很多,但不外乎养神与养形两个基本方面,如《素问·上古天真论》中

说:“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中医养生尤重视调神养生。

调神养生指在安静环境中,静心养神,调适情志,做到与世无争、心境平和等,始终保

持良好的心态。古人称: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精、气、神”。五脏皆藏精,精为神之舍,精气“生神、养神”,精气是神的物质基础,所以“积精聚气”,才可会神。而神又能统精驭气,神安则精固气畅,神荡则精失气衰。这体现了中医的形神观,形(肉体)神(精神)统一和谐,则心身健康。神在于养,情在于节,调神是长寿之本。调神养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安心养神

《素问·上古天真论》指出:“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这段话原意是说善于养生者心情应清静安闲,排除各种杂念,以使真气顺畅,精神守于内,疾病无从生,虽形体劳作但不使疲倦,能随其所欲满足愿望,使体健无病。

这就要求人们应以宽广胸怀对待生活。《寿世青编》有这样的话:“未事不可先迎,遇事不可过扰,即事不可留住,听其自来,应以自然,信其自去。”郑板桥的名言“难得糊涂”亦人人皆知。

二、四时调神

人的神志随四季节气而变。古人据此提出四时调神健身之法。即按照季节特点使精神情

志做到春季活泼,夏令畅达,秋天恬静,入冬则藏而不泄。以此方式调养精神,必能适应外

界变化,保持精神情志稳定。

三、动形怡神

动形,包括散步、传统健身术、体育锻炼等内容。动形,可促进气血流畅,舒筋活络和

协调脏腑功能活动,使人精神焕发,心旷神怡。此外,动形还有助于安眠,起到静神的作用。尤其是人到老年期后,脏腑气血虚衰,功能低下,出现神倦乏力而喜坐好卧,睡眠不宁,反

应迟钝而且性情不定,通过适当的动形活动来怡神、静神,就显得更为重要。

四、以心治神

俗话说:“心病还需心药医。”心药指的是一种现代心理疗法。心病起于自己,因此,

“解铃还需系铃人”,用药物是治不了心病的。所以“以心治神”是提醒人们随时调节情绪,

切勿独思苦想或愤怒不平。否则一旦致病,则会影响健康。

五、节制情感

生活中适时节制感情是修养高雅的表现。古语闻过则喜,是说别人批评了自己,不仅不

生气反而高兴,即所谓“克己可治怒”。《增广贤文》说:“忍一时之气,免百日之忧。”这都

是忍怒宽容和节制情感的方法,显而易见,若能控制情绪,也是保健之道。

六、移情易性

移情,指排遣情思,使思想焦点转移他处,或改变内心焦虑的指向性,使其转移到另外

的事物上。易性,指改易心志,包括排除或改变其错误认识、不良情绪或生活习惯,或使不

良的情绪感适度宣泄,以恢复愉悦平和的心境。移情易性的具体实施方法很多,如经常欣赏

音乐、戏剧、歌舞,或读书吟诗,交友览胜,种花垂钓,琴棋书画等情趣高雅、动静相宜的

活动,可以起到培养情趣、热爱生活、陶冶情操、怡养心神的作用。人生际遇遭逢违乐之事

在所难免,如能根据自身的素质、爱好、环境与条件,参加上述活动,常可自我解脱,移情

易性,从而起到抗衰防老的作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