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成都点心的记忆
作者 ▏黄宇
对于各种甜食和糕点的钟爱,想来无非是幼年舌尖上的记忆。
自幼在祖父母的身边长大,又是最小的孙儿,百姓爱幺儿嘛,自然倍受眷顾。不只是姑母们孝敬老人的糕点,一多半是进了我的嘴巴;另外,祖父母也是尽量满足我要杂拌儿吃的愿望。上世纪七零八零年代之交,生活并不宽裕,但还是可以经常可得到好吃的糕饼点心。
还记得一次清早醒来,祖父买来的“红芙蓉”(老成都一种类似于沙琪玛的糕点)已经放在枕头边了。我么,开心得不得了,顾不得刷牙,迫不及待的大快朵颐……个中的甜蜜滋味,四十年后依然难以忘怀。
成年后,积习不改,又兼饮茶,各种好茶都喜欢,每每佐以好吃的点心,去中和茶汤的苦涩,当是绝配。只是贪食甜食,牙齿保护得不好,常受蛀牙之烦扰,确是糕饼点心之责任。
算来这许多年,这成都老式的糕饼点心吃了不少,比如羊尾酥、蟹黄酥、葱油酥、龙眼酥、桃酥、三角酥、水晶饺、红芙蓉、白芙蓉、砂仁条子、麻饼、绿豆糕、桂花糕、桃片、米花糖、苕丝糖、江米糖……年纪大了,记性不好,恕我不能穷举。
老成都的点心属于重油重糖,口感多软糯油润,香甜酥脆,但不见得有多精细,多属于平民食品。如以今日健康饮食的观点来看之,不可多食。好在那个时代,也不可多得,真材实料,也不偷工减料,所以是孩儿们的至爱。彼时耀华、文华、新上海、协盛隆等老店支撑着成都糕点的大半壁江山。毕竟当时年纪小,还有些什么老店、老字号确实就不知道了。
时间进入90年代,市场经济的洪流冲刷之下,国有集体企业大多经营不善,一多半崽卖爷田心不疼,这些代表本土的老字号糕点厂家基本关张大吉,只有些小的个体糕点铺子活得还滋润,但是并不足于代表成都传统糕点的水平。
当然还有很多外地来成都做糕点的,比如街头巷尾江浙人开的无水蜂蜜蛋糕,还有什么卖宫廷桃酥、板栗酥、老婆饼的一类前店后厂的廉价糕点。当然这几年更多的是各种装潢高档、现场烘培的西式面包店,成为中青年新成都人的首选。
我并不痴迷什么传统不传统的糕点做法,只要好吃就行,娃娃喜欢的格林妙可奶油包,我也经常买来吃,北京稻香村在成都的店铺我要去惠顾,盒装的丹麦曲奇饼干也喜欢吃,来者不拒。如果遇到有做的得好的传统成都点心,我依然爱之如初见。
只是一次突然看到朋友圈里有人转发说什么XX院宫廷桃酥是代表成都传统糕点的百年老店,不禁哑然失笑。此店就是94、95年以5元钱一袋的的桃酥起家的糕点铺,高寿不过20余年,何来百年传承?不知者不怪吧。
又有协X隆、X华重出江湖再次开店,去看了所售的糕饼,大多也并非成都传统的点心,也就是时下普通的点心而已,有些创新 但更多的感觉就是卖的是营销。这其中的路数还是知道的,不多做评论。
我想起以前一位川菜大厨说的一句话,要东西好吃,就不要偷工减料,材料资格,工序到位就对了。我希望的是这些店子真能沉下心来,认真去研究发掘传统糕点的制作工艺和精髓,结合现代的设备和技术,研究现代人的口味,恢复一些传统的糕饼点心,自然功德无量。或者生产一些创新的适合本地人口味的,也很好。不要言必传承,动辄百年。还得要沉下心踏实去干,过去的百年老店都是干出来的,不是吹出来的。
我们嘴巴刁,吃不得那些花花绿绿的东西。大家以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