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掠影 | 低速电动车之困
我们试图去理解这一在缝隙中野蛮生长的产业,去思考存在即合理的意义,去为其合法性唇枪舌剑,而低速电动车们却兀自地在街上、在桥下、在田野中找寻属于自己的春天。
记者|黄云杰
即使是在没有农活的腊月时节,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张老汉也还是需要不时出门,去到15公里外的县城里,购买一些生活必需品。
对于潍坊的冬季,张老汉颇有怨念。灰黑色的秃树枝丫刚刚叉于晴朗的天空,转眼就堆上一层雪片,地面上永远铺满薄厚不均的冰霜,崎岖又湿滑。15公里的路程,张老汉驾驶着那辆三轮农机摩托最快也得走上半个小时,而让他最难受的并不在此。
1月25日,如同往常一样,张老汉进城购置油米,虽然天气预报报晴,但他并不乐观,事实也证明在潍坊的冬季,天气预报仅供参考。刚要返程,鹅毛般的大雪便就着一股北风如期而至,丝毫不在乎远处天边的那轮冬日。
迎着铺面而来的雪花,尽管张老汉武装到了牙齿仍却招架不住。雪越下越大,已经看不见前路的张老汉几次都试图停下来,但想赶着回家吃饭也好让家人快些放心,张老汉不得不只是放慢车速,以一种危险的方式艰难前行——一手把着方向,一手挥在额前挡住那些“不看路”的霜雪。
张老汉决定,今年他要买一辆四轮的低速电动车……
低速电动车之乡
在潍坊,像张老汉一样饱受天气困扰着的乡镇居民还有很多,他们大多与县城保持一定的距离,而接驳城乡的公交并不能满足他们的出行需求,因为站点的局限性和农具、油米的重负,他们需要更加便利的交通工具,无惧风霜雨雪的低速电动车就此应运而生。
初识潍坊是因为风筝,“沙沙的风轮声,仰头便能看见一个淡墨色的蟹风筝或嫩蓝色的蜈蚣风筝。还有寂寞的瓦片风筝,没有风轮,又放得很低,伶仃地显出憔悴可怜的模样。”潍坊是世界风筝之都,而在这一时期,定义潍坊的“荣誉称号”又多了一个——低速电动车之乡。
乡是“乡村”的“乡”,也是“故乡”的“乡”,对于低速电动车来说,潍坊是它的乡土。从潍坊成为低速电动车十大试点城市之一时,低速电动车就在此生根发芽并发展壮大。如今,一个低速电动车品牌的年销量已经超过20万辆,而在整个山东,低速电动车的品牌数以百计,发展速度近乎野蛮。
印象里,低速电动车仅是比农用三轮机车高一个档次,活跃于广大村镇的一类新型交通工具。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潍坊低速电动车却有着另一副全然不一样的景象。
走下潍坊的高铁,巨大的横幅引入眼帘——雷丁电动车,比起浮夸的海报,广告牌下方的加盟热线尤为显眼——0536-6666666,俨然低速电动车已经成为潍坊当地的龙头行业,拥有着最佳流量的广告位、最牛的电话号码,由此这家企业在潍坊当地的地位可见一斑。
在市区街头,除了传统意义上的燃油汽车,低速电动车也走上了“道”。他们普遍没有悬挂牌照,以机动车的身份无所顾忌地穿梭在车流当中。尽管他们看上去有着汽车的模样,但体格与速度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他们只是低速电动车而已。
与张老汉不同,城区里驾驶低速电动车的大多另有别用。司机的主要群体是一些上了年纪的爷爷辈的大叔大妈,他们有一个在读幼儿园或刚上小学的孙儿,在其父母忙于工作时,接送上学的重担落在了这些大叔大妈的身上。
快捷、方便、遮风挡雨,可以说低速电动车是两轮电动车的消费升级,无论是阡陌纵横的乡间小路,还是四通八达的城市马路,低速电动车的身影随处可见,低速电动车之乡的标签潍坊拿的是实至名归。
“我们仨是一家”
也许是渴望在身份认同上更进一步,低速电动车直营店的选址也遵循着汽车品牌4S店扎堆的建店逻辑。在一条不足500米的街道上,驻扎着超过20个低速电动车品牌。不光是门店,人行道上也摆满了各式各样的销售展车。
“只要你遵守交通规则,不要乱闯红灯什么的,交警是不会来管你的,放心开就好了。”说话的是一个宝路达品牌的销售兼老板,为了打消客户的顾虑,她说得有些夸张。
在经历过几次投资失败后,这位老板选择了日益火热的低速电动车行业,同样“迷信”品牌的他们在来来回回中选择了他们眼中的本地大品牌。也许是刚刚入行的原因,老板介绍起来话术十分官方又显得有些浅显,不自信地开始由产品转向企业。
“最低配是19,800,续航里程是80-100km,最高车速能开上45km/h,我们宝路达是大牌子,都是出口印度、东南亚市场的,所以产品质量肯定是有保障的,大可放心。厂区就在附近,上千人的大厂,你也可以去看看。”
除了宝路达,室内还放着一些其他品牌的小车,俨然是一个小型的汽车超市,但老板仍没有停止发散那种企业认同感。“宝路达你没听说过,雷丁、比德文你应该知道吧,我告诉你,其实我们都是一家。厂里三个大门,挂了三个牌子,产品也是从一条生产线下来的,除了壳不一样,完全是一个车子。”
如此拉皮的做法,看来国内低速电动车企业已然将某德国品牌的品牌精髓一并吸纳。可尽管如此,前来买车或是询问的人依然络绎不绝。在这个异样的寒冬里,低速电动车卖得格好。
值得注意的是,低速电动车的销售体系比想象中的要完善得多,从老板口中得知,购买低速电动车还赠送保险,相关配套的售后服务也一应俱全,包括维修、拖车等等……
低廉的销售价格,额外的经营成本,经销商们又已何盈利呢?或许20公里外的那个工厂能够告诉我们答案。
5000的单车利润从何而来
工厂坐落在距离潍坊市外20里的城郊,省道两旁除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标语,就是各式各样低速电动车的高大广告牌,醒目但不张扬。一路上,时而就出现一两低速电动车,或向城区驶去,或前往乡村,有的只是停在两旁麦地的田埂边。
当路旁的景色从楼房慢慢变成农田,再从农田慢慢变回楼房时,一片广袤的工业园区开始逐渐显现,导航显示路口左拐驶入比德文路便到达了目的地。即使是在全国范围内,以企业之名命名公共道路的案例也是鲜见的,比德文为当地贡献的税收无疑是巨大的,或许这也成为了“交警是不会来管你的,放心开就好了”的强大背书。
到达的时候大雪再次袭来,整个工厂瞬间被白色覆盖,很难看到人烟。相信洽谈代理合作的理由没有一个企业会拒绝,接待人很热情,也十分接地气——一身沾满污渍的工服将商务着装取而代之。
考察走马观花,着急的大雪让这位接待人着急起来,只是在介绍进购成本和优惠政策后,准备了几杯茶水便匆匆离去。看上去他们并不愁卖,比德文以一种“你若盛开,蝴蝶自来”的方式卖到了全国各地、卖到了新德里、卖到了印度尼西亚……
“我们就给一个底价,怎么定价你们自己来,一般的单车利润怎么也有五千块吧。每个地方都不一样,这点我们跟传统燃油车不一样。”不得不说,如此随意的经营模式与其近年来的快速发展搭上了桥。
我们试图去理解这一在缝隙中野蛮生长的产业,去思考存在即合理的意义,去为其合法性唇枪舌剑,而低速电动车们却兀自地在街上、在桥下、在田野中找寻属于自己的春天。
走出工厂,大雪骤停,而这场从上海出发的对潍坊郊县的考察也变了味道,变成了遥远江湖对高居庙堂的戏谑——你永远看不懂潍坊的风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