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风在中国的滑铁卢
从初期导入时机的偏差,到后期技术、产品上的支撑与调整不够,战略性上的失误让日产并没有在中国市场上攫取到新能源的红利,聆风亦或是它的“影子”晨风都以失败告终。
新一代聆风终于来了。据日产方面透露,今年9月6日,进行全方位的提升全新一代聆风将全球亮相。实际上,从2010年面世以来,聆风以破局者的身份引领着全球纯电动车发展,先后获得了2011年度欧洲年度风云车奖项、世界年度风云车大奖等荣誉。
凭借先发优势,聆风在排放法律越来越严苛的欧洲、美国逐渐赢得消费者的青睐,很长时间内都是全球最畅销的电动汽车。
2014年,聆风在全球市场取得创纪录的61,027辆;2015年,虽然聆风已经被横空出世的特斯拉Model S所超越,但是全球43,651辆的销量依然稳居新能源车型第二;2016年,凭借着一款续航达到172公里新车型,聆风以51,882辆的成绩再度成为全球第一的纯电动车;今年上半年,聆风依然是全球最畅销的纯电动车,这对于已经在市场上销售了近7年的第一代聆风来说,成绩已经很不错了。
截止到今年7月,聆风在全球49个国家累积销售超过28万辆,与普锐斯混合动力一样统治着纯电动的另一极。
但是与聆风在全球市场的纵横捭阖相比,在已经是全球第一的中国市场上,聆风却碌碌无为。很长时间内,聆风在华的“影子”启辰晨风单月销量不会超过三位数,2016年累计销量还能维持在1,916辆;今年却只出售了4辆,市场表现惨淡不已。
市场在追问,为何聆风抢在2011年就入华销售,并且在2014年启辰晨风入市后,在国家新能源爆发的几年时间内,日产却没有享受到市场红利,发挥出先发优势呢?先把时间推回至6年前。
2011年,聆风以进口的方式进入中国市场,尽管彼时的中国对于新能源的发展有所引导,但是现实层面的压力依然是横亘在聆风面前的难题。“因为两个难题,日产很难确定导入电动的最佳时机。”日产曾表示,第一个难题是全球市场中电动车普及率非常低,导致了日产电动汽车所使用的电池成本非常高,这同样适用于中国市场;其次是在中国市场上,包括充电站及充电柱在内的公共设备方面准备依然不足,对日产电动车的普及设置一道天然屏障。
确实,当时以进口方式入华的聆风终端售价超过的30万元,这辆A级车的售价已经超过了雅阁、凯美瑞等大部分车型的售价,而彼时消费者对于新能源车的消费热情也不高;此外,当时,中国在新能源发展中的配套设施也没有建立,这导致了日产在华新能源战略颇为不顺。
此后,与聆风在外观、内饰、技术等方面 基本一致,堪称“中国特色的聆风 ”的启辰晨风于2014年上市销售,但是居高不下的售价让它始终离市场太远,该车型指导价超过了24万元。
“确实有些沮丧,因为我们早已看到电动汽车的前景,并推出了相应车型,然而我们在中国市场并没有见到回报。”雷诺-日产联盟CEO卡洛斯戈恩曾坦诚地表示,启辰晨风的销量并不是很好,主要原因在于价格上。
更严峻的是,随着中国新能源市场大幅向前,国内市场在迎来新品集中爆发期的同时技术也取得了长足进步,而没有引入新技术的启辰晨风却不断被超越,尤其是在至关重要的续航里程上。目前,工信部信息显示,启辰晨风的续航里程仅为175km,而北汽EU系列已经达到了260km,比亚迪秦纯电动版更是达到了300km。所以,续航里程短、价格太高,这成了启辰晨风卖不动的直接原因。
从初期导入时机的偏差,到后期技术、产品上的支撑不够,日产并没有在中国市场上攫取新能源的红利,而这也直接反映了日产从开始就对电动车在中国市场发展判断有所失误。
实际上,在最近的两年时间内,中国新能源市场虽然迎来了集中爆发期,但是仔细分析发现,纯电动产品主要集中在A00级产品。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A00级纯电动产品累计销量超过了9.4万辆,占整个纯电动车50%以上的市场份额,这意味在纯电动市场里主要以低端产品为主。同时,尽管A级纯电动产品也出售了近4.4万辆,但据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指出,这主要得益于北汽新能源产品在北京市场的拉动。
所以,尽管入局早,但是战略上的失误让日产并没有享受到新能源的红利,聆风与日产更是遭遇了中国市场的滑铁卢,而这也成了日产需要调整的方向——发展便宜的低配电动汽车。
今年7月,据《日经中文网》报道指出,日产汽车社长西川广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随着日产与雷诺和三菱实现共用底盘,借鉴吸收双方的电动车技术,在2018年以后,日产将在中国市场投放一款低价格的纯电动车,据透露,这款电动车价格将控制在聆风的一半左右,仅为15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9.03万元)。而战略的转型也意味着,在中国市场上,无论是上一代聆风还是启辰晨风基本宣布失败了。【END】
速度 深度 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