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无障碍工作的除了苹果,还有这些海内外巨头
将「雷科技Lite」收藏为我的小程序,不再错过精彩内容
就在前不久,B站用户@六分超超 用一条视频向大家展示了iPhone的无障碍功能。借助旁白和放大器,iPhone让视力障碍人士可以更好的感受周边事物、探索这个世界,同时也让不少普通人体会到数码产品背后的人文情怀。
其实在手机无障碍领域发力的并不只有苹果,从谷歌到原生Android到国内各手机品牌,大家都不遗余力在无障碍领域倾尽所能,力求让所有用户都能享受到科技的乐趣。那么这些品牌,又用了哪些新技术来帮助有需要的人呢?
「无障碍」能从哪些方面发挥作用?
交互
与普通人相比,残障人士在使用手机的方式上可能没有那么多样化,在确立了屏幕交互的主导地位后,视障人士的手机使用体验可以说更是大打折扣:以前按键手机时还能通过实体按键实现「盲打」,但随着实体按键的消失,语音和手势触控成为了视障人士仅存的手机交互方式。
先说说语音触控吧,在很早很早之前,谷歌、苹果、微软与各大手机品牌都在系统中加入了语音朗读功能(VoiceOver与Talkback)。这项功能其实就是我们在iOS中看到的「旁白」或是Windows中的「讲述人」,可以讲屏幕中选中的文本「读出来」,并配合专门的操作实现交互。
因为这是由「第一方」开发的系统功能,因此对大多数基础操作都有较好的支持,但在牵涉到第三方软件时,他们的表现就有些说不过去了:「无障碍功能」很难在KPI中展现,因此大部分软件开发商眼中,无障碍功能的优先级从来都是最低——有时间我都不会做那种。因此在赶项目进度时无障碍功能通常都会是第一个被「砍掉」的功能。
举个例子,老板叫你让你做一张折扣宣传海报,半小时后就要提交,你会专门空出时间来为海报准备「朗读文本」吗?
因朗读文本的缺失,「旁白」根本不知道这个按钮或图片对应的内容是什么,自然也没办法将它「读出来」。而视障人士最终听到的,只能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按钮、按钮、图片、按钮、图片、图片」。
但这里依然有两个品牌需要「表扬」,那就是苹果和锤子手机。在无障碍方面,苹果可谓是做到了自己能力范围内的机制:不仅App Store有严格要求,就连自己的网站、软件中都有着完备的旁白文本,甚至官方的宣传视频都准备了适用于视障人士的「纯文字」版。而锤子则是在系统讲述人的基础上更进一步,通过ORC技术分析图片中的文字内容,让用户可以在没有旁述文本的情况下「听懂」图中的内容,可以说比苹果更进一步。
输入
但对于视障人士而言,让他们「听见」屏幕内容仅仅是个开始,如何让他们高效的「输入」内容,依然是各大品牌需要努力的方向。可能有人会说「语音输入」。确实,现在高识别率的语音输入在很多场合都可以派上用场,但仔细一想便能发现端倪:我们总有些不方便说话的时候。
至于手写输入则更加不切实际——我们常见的手写输入基于视觉。我的意思不是说不看屏幕就写不了字,我的意思是手写输入写的依然是基于视觉的文字,而不是盲文。Talkback等朗读功能也可以实现无障碍输入,但效率输入效率显然低的令人发指。
针对这种情况,谷歌就推出了一款「Talkback盲文键盘」,它将手机屏幕分为了6个触控区域,每个区域都是一个「大按键」,使用时通过组合键来输入指定字母,并通过手势进行光标操作。
尽管这套输入系统需要一定的学习成本,但高效的输入效率与准确度依然让它成为了不少视障人士在使用手机时的首选输入法。
交流
说完了视障人士的听写问题,我们现在来讲讲另一个同样巨大但又默默无闻的群体:听力障碍与言语障碍。根据我国统计,截止至2006年4月,我国共有2004万人患有听力残疾,言语残疾也有127万人。他们有的听不见外界的声音,有的则无法用声音表达自己的意见。虽然他们可以通过肢体语言或文字交流,但难免会遇到困境,比如听障人士无法像普通人一样接听电话,以及语言障碍人数在打电话是「有口说不出」。
针对前者,谷歌其实有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基于本地的、完全离线的机器学习,谷歌在Android手机里加入了一位「翻译官」,它可以几乎实时地将手机内播放的音频内容翻译为文字。
其实我们还能做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