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4处名人故居,管窥海藏咽喉民族融合的文化脉络
辽阔的青海高原,自古以来就是各民族活跃的舞台,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各民族在这块神奇的高原上生息繁衍、迁徙交融,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多元民族文化,农牧文化共存、多种宗教共生、民族风俗迥异,不仅涌现了无数骁勇武将,英勇豪杰,也孕育了众多宗教领袖、文史大家。由于青海高寒多风,加之多种原因导致的名人故居被拆被改,明以前的名人故居、民居建筑基本消失。让我们从几处弥足珍贵的名人故居中,引发探索,一窥这块古老土地的历史风貌吧。
NO1. 十世班禅大师故居
地址:青海省海东市循化县文都乡麻日村
描述:故居为一进三院,外院有停车场、杂物房、仓库等;西院是家庭成员住房;东院三面盖有两层藏式楼房,楼北正中为佛堂,其左侧有会客室、大师卧室。整个建筑错落有致,层次分明,极具藏族风情。确吉坚赞(1938 -1989),为第十世班禅额尔德尼,原名贡布慈丹,藏族,青海循化人。1941年被选定为第九世班禅转世灵童。大师先后担任过西藏自治区筹委会副主任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等重要职务,为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做出了巨大贡献,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和杰出的佛教领袖.
NO2.廖霭庭故居
地址:青海省西宁市南玉井巷4号
描述:故居建于1945年,是一栋具有浓郁老西宁特色的四合院带偏房式古建筑民居,整体建筑色彩呈现暗橘红色,包括北正房阁楼,东西耳楼,东西厢房及过庭、大门等建筑,故居保持了原貌。廖霭庭(1907- 1998 ),青海西宁人。新中国成立前,廖氏家族经营的商号在西宁一枝独秀。解放后,廖带头开门营业,恢复市场秩序,为青海的工商业发展和经济建设殚精竭虑,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建国后,历任西宁康尔素乳品厂经理,青海省工商联主任委员、省商业厅副厅长,青海省第四至六届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常委,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第二至六届全国政协委员。
NO3.马步芳公馆
地址:青海省西宁市为民巷13号
描述:公馆始建于1942年6月,取名为“馨庐”。保留下来的院落占地近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800平方米,共有房屋298间。分别由前院、中院、南院、西一号院、西二号院、西三号院以及后花园等7个独立而又联系的院落组成,设计精巧,古朴典雅。因许多建筑的墙面镶有玉石,故亦称为“玉石公馆”,是青海省保存最为完整的民国建筑。马步芳(1903-1975),回族,甘肃临夏人,为民国时期西北地区军阀马家军重要人物。国民党军陆军中将加上将衔。民国时期任国民政府西北军政长官公署长官。曾派兵“围剿”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解放战争中积极参加反共内战,失败后逃往埃及,后出任台湾当局驻沙特阿拉伯“大使',1975年7月在沙特阿拉伯病逝。
NO4.昂拉千户宅院
地址: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昂拉乡尖巴昂村
描述:宅院始建于1949年,共有200多间房屋,以四合二层木质结构建筑为主,坐西向东,第一进院四面皆为面宽七间进深两间的土木结构二层楼,第二进院正面为砖木结构正房,面宽五间,进深三间,西面建平顶土木结构厢房,正面两侧各有一座小角院,为佛堂。整体构思精巧,做工细致,在青海地区民宅中手屈一指,是目前青海省保存较完整的藏式庄院之一。昂拉千户是吐番王朝赤热巴坚的后代,为守卫边界和征税,公元492年吐番王朝赤热巴坚大臣(译征税者)贡叶西达杰到这一地区居住生活,成为尖扎两岸的头人。公元1657年清朝乾隆年间,将他的后代之一祖多杰封为昂拉千户,这个庄院是第七代千户项谦继位后新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