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龙心理的思考 ——听高行之老师介绍《龙心理》的几点感悟
戳上方蓝字“高行之龙心理”
点击右上角选择“设为星标”,好文不错过!
这是高行之龙心理推送的第11篇文章
今天晚上,我有幸邀请到心理治疗与心理专业学者,心理督导师,资深传统文化研究者,第一个揭开孔子中庸思想真相的人,龙心理的发掘整理人,中国式督导的发起人和倡导者,中国第一部心理督导师专用教材《心理督导师》编委成员、山东的高行之老师,为北京龙乡和润心理成长群的朋友们分享中国人自己的心理学——“龙心理”发掘整理的研究成果,高老师近两个小时的授课,让我深受启发。想在以下问题上谈谈自己的看法。
高行之老师一直潜心研究中国的传统文化,致力于建构中国心理学多年。当中国心理学经过他多年的发掘被整理出来以后,给这套中国心理学起一个什么样的名字,才能既符合中国文化和民族特色,又有鲜明的心理学特征,同时又能体现出这个心理学体系与西方心理学的不同,成为摆在高老师面前的一道难题。孔子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因为确定不了正式名称,就无法对外公布,高老师为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名字而陷入了困境。为了解决这个难题,高老师在继续完善整理的过程中苦思冥想,经过了漫长的四年时间,仍然没有取得进展。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的老一辈心理学家们在探寻中国有没有自己的心理学时,思路存在卡顿状态——因为他们不知道中国心理学究竟是什么样的,所以只能以西方心理学为样板。高老师将这一思路形容为“照猫寻虎”。
在讲到中国人有没有自己的心理学时,高老师多次提到此问题。不曾想,一个充满戏剧性的有趣的事件,让高老师偶然得到了“龙心理”这个名字。
中国第一部《心理督导师》的副主编、河南的李继凯老师是高老师的好友。李老师对高老师的研究成果非常了解,也知道高老师一直在为给发掘整理出来的中国心理学起不到合适的名字而冥思苦想。一次,李老师在听高老师网上直播的督导公开课。课上高老师再次谈到了“照猫寻虎”的问题,只听他讲到:“可惜,中国心理学却不是猫,也不是虎。既然既不是猫,也不是虎,那么,照猫的样子画虎怎么可能找得到呢?”
李老师心想:中国人是龙的传人,中国人的心理学当然不是猫也不是虎了,而是龙——李老师的脑海里突然灵光乍现,一拍大腿,对呀!就是它了!
高老师的直播课刚结束,李老师就迫不及待地拨通了高老师的电话。高老师直播结束就看到李老师的电话进来,心里一惊:是不是课上我哪儿讲错了?
李老师说:“老高啊,你的那个是龙啊,龙心理啊!”
“什么?什么龙?”高老师一头雾水,有点儿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李老师笑了,“中国人是龙的传人。你的那个心理学不是找不到合适的名字吗?就是‘龙心理’啊!”
“哦!”高老师恍然大悟。讲了许多次“照猫寻虎”,却从没联想到中国人是龙的传人这句再熟悉不过的话。明明就在那儿,可就是想不到。人的思维就是这样,经常会被一层薄薄的东西给困住。
“好!就是它了!”两个人在电话两头大笑了起来,一锤定音。这真应了那句老话: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龙心理,从此就成了中国心理学的正式名称。目前高行之老师已经将这个名字申请了国家商标认证。
我非常赞同和喜欢这个名字。中国人是龙的传人,中国人的心理学,理所应当叫“龙心理”,这个命名太恰如其分了,可以说是实至名归。
据说,之所以叫“龙心理”而不是叫“龙心理学”,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希望以后有机会能听到高老师的分享。
这是个很普通的孩子,谁知道长大后他就成了全世界的名人呢? 龙心理,现在还只是个刚出生的婴儿。长大后,她就成了……
我认为,龙心理是几千年来龙的传人智慧的结晶,是无数华夏子孙在应对世界问题过程中,从心理层面对世界的认知,是哲学层面的思考,是中国人的宇宙观和应对世界的方法论。是对宇宙遵循的根本规律——“道”的发现、研究和整理,是在此基础上的文化成果的基本阐释之一。是人生活在世界上可以学习并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这个基本原则告诉我们:很多时候,人是用情绪来表达思想的。情绪的“起升发灭空”就是人的心理过程。我们必须看到自己和他人的情绪,让这个情绪自然而来,自然而去。偏离了这个根本法则,人就会生病。轻则内心不舒服,重则身体出毛病。严重了则会身心分离,无法正常生活。
所以,我同意高行之老师说的,“龙心理是认识论和方法论,是中国传统文化当中的“道”在心理领域的应用,是从“道”的层面来讲心理学,所以从内容到形式,它和西方的心理学不同”这个说法。
“我不管是什么心理学,只要对我有好处,学什么我都答应。对我没好处的,我就拒绝。据说,龙心理,不仅仅是心理学,还是几千年总结传承下来的中国智慧,是最容易学而且花钱最少的。那就学呗!”
中国人是在华夏五千年文明影响下成长起来的,我们的成长环境与西方人的成长环境迥然不同,看待问题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自然不同,产生的心理学也会有很大差别。我们讲“道和中庸”,讲“包容和兼顾”,讲“和谐和利他”,这种心理认知与西方的“独立、张扬个性”等价值观是非常不同的。所以,未来的“龙心理”学是中国人自己的心理学,是基于中国文化基础上的心理学,是最适合中国人身心特点的心理学。中国心理工作者有责任和义务研究形成中国体系的心理学。有了自己体系的心理学,才能更好地指导心理服务工作者和心理爱好者的日常生活实践,为中国人服好务。中国人学习心理学,首先要学习中国人的龙心理。
我的自我成长和心理服务实践告诉我,学习心理学,就是一个悟“道”,用“道”的过程,也是人不断内省,自修,提高自己认知的过程。认知越高,人的心理能量层级越高,心理能量高的人,内在强大,不会被生活困难所吓倒和绊倒。心理能量高的人,是活的很通透的人,是善于处理负性情绪的人,是幸福快乐的人。所以,我们要学习西方的基本心理学理论,同时,更要学习发掘整理我们中国人自己的心理学,将二者有机结合,成为我们助己助人的强大武器。
龙心理就是告诉我们,如何遵循“道”,如何理解“在中国文化里,‘人、物、天’三者是一体的,是贯通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几句话值得我们很好研究和理解,理解了才能运用于生活实践。
高行之老师说:“在中国,作为一名优秀的中国咨询师,你不是去用你的方法帮助求助者把他的问题解决掉,而是你要教会他一套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教会她一套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让他能够自己用这套方法去解决自己的问题。这样,这个人就可以自助成长,就是他自己能够帮助自己成长。”这几句话我赞同。
但我同时认为,这不是龙心理独有的东西。西方的心理学也有很多心理学家在学习、研究、运用心理学的过程中,从哲学层面进行思考得出了很多相同的结论,也就是说中西方很多东西本质上是相同的。是要互相学习借鉴的,心理学也在互相渗透。比如黑格尔,海德格尔,孟德斯鸠,马克思等等,他们是对世界精神文化有众多思考的哲学家,政治家,同样,他们也是心理学家。中国的孔子、孟子、庄子、老子、毛泽东,同样是哲人,是懂得心理学并很好地运用心理学的人。
我们发掘整理中国人自己的心理学,不仅是要找出中国人独有的和西方人不同的心理学理论和技术,同时,也要在比较中找出中西方心理学在认知与行为,理论与技术的融和渗透后相同的东西。
这相同的和不同的东西构成一个整体,这个整体才是我们中国人自己的心理学,才叫“龙心理”。
我认为,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龙心理应该是理论指导实践的最好的心理学,是一门随着中国人的智慧不断发展的心理学,是为世界上所有人服务的心理学。应该成为世界人民的共同精神财富,自然也应该形成自己的体系。但这个体系远没被发掘整理形成,需要我们大家的共同参与,一起努力。
心理学是一个专业,更是一个不错的职业。建议更多的人学习心理学。了解中西方心理学的理论,吸取西方心理学的精华,融入我们中国人自己的心理学——龙心理的范围,研究形成我们中国人自己的心理学体系。让中国人的心理学好学、好用,可以帮到所有的中国人身心越来越健康。
不过,我不同意高老师说的——“目前的大多数心理咨询师不能靠心理咨询,心理服务养活自己,学习心理学不能获得高收入和好的生活。所以不能成为人的职业选择方向”的说法。
我认为,心理咨询师是为大众服务的,心理学是为所有人服务的。主要服务对象是一般民众中心理和认知方面有困惑,有负性情绪的人,当然,服务对象也包括已经被精神科医生治疗后病情稳定的精神病人。
我们需要用龙心理的“道”去调整人们的认知,告诉他们什么应该“止”,什么时候应该“止”。什么应该“行”,什么时候应该“行”。怎么做才自然,才不伤害他人,也不伤害自己,才内在喜悦和幸福快乐。这样帮助人提高幸福生活指数的心理学就是龙心理,这样的心理学一定是人们都需要的,一定是一个非常好的职业。掌握了龙心理的人一定是一个能帮到人并且受人尊敬的人。所以我说,不能靠心理咨询养活自己,获得高收入的心理服务者,是没有真正掌握龙心理之“道”的人,是对心理学没学好的人。心理学,可以当做终身的职业,更可以获得高收入。因为大众都需要。
高行之老师说:“中国的心理咨询师,不需要督导,他只要学会了自助成长就行了”。我不同意这个说法。
什么是督导?为什么要督导?每一个心理学者,从开始有意识地学习心理学都有一个过程,这个学习和运用的过程是循序渐进的。在这个过程中一定存在困惑,想获得帮助。这个被帮助的过程就有被督导的成分,这是咨询师成长过程中的必要条件,不是可有可无的。所以我认为,纯粹的自我成长是不存在的。中国的咨询师不需要督导的结论也是不成立的。
高行之老师说:“龙心理倡导的是一种开放式的思维。简单的说呢,就是任何事,任何物,都不要轻易的贴标签儿。我们心理咨询里也讲,不要给来访者贴标签”。这个说法我同意。但我认为需要深入解读。
我的理解是:龙心理,在具体技术运用层面,要高度重视、尊重来访者,尊重来访者的内在需要。看见来访者作为一个个体,内在情绪的产生是有内在需要的。每一个人的生命发展历程,是沿着人的内在需求的规律前进的。龙心理与西方心理学不同的地方是不割裂人与自己,与他人,与世界的联系,是用发展、联系、整体的观念看待来访者,看待他们生命成长历程中的交互作用。从不同角度和整体角度看问题,才会产生对生命的尊重。有了尊重,才不贴标签。从这个意义上再看待面前的来访者,我们才不歧视,才会用人性的大爱去尊重,才会全身心用生命的宝贵时光去陪伴来访者,这个职业是多么神圣和伟大的职业。
从上述意义上来看待龙心理,才显出我们中国心理学与西方心理学的不同。
最后,我非常同意高行之老师的说法“龙心理是心理学,但又不仅仅是心理学,它还是哲学,他还是日常生活的智慧”。
从这一点上说,我认为,每一个人都应该学习心理学。为提高自己的认知,为获得很好的生活。我深深感到,学习了心理学就是不一样,我们可以更清楚地认识自己,认识他人,认识世界。心理学让我活的更通透,更幸福。
以上是我听了高行之老师授课后的粗浅认识,不妥之处,请高老师和各位专家、朋友们批评指正。
草写于2020年11月22日夜,修改终稿于2020年11月24日晨完成
高老师点评:
11月22日晚,课程结束后又进行了总结、提问答疑环节,结束时已经21点40分了,作者当晚就在群里分享了这篇文章。显然,这是作者当晚一气呵成的。作者求知若渴的好学精神、缜密辩证的独立思考、广博的学识、大胆质疑的求真精神跃然纸上。这在心理领域十分罕见的,也是十分难得的。这种独立思考与勇于质疑,正是中国传统文化所倡导的,也是龙心理所秉承的治学精神,更是构建中国心理学不可或缺的。
龙心理的完善和发展需要独立思考,需要质疑和批判;没有质疑和批判,就不可能更健康地成长。作者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好的榜样!为作者点赞!
这是作者第一次与我进行如此深入细致的交流,通过交流,我才知道了她的名字,但其率真与博学深深打动了我。因此,除了赞赏,还要表达我深深地感谢!
由于龙心理是在一个普适性的知识体系上而构建起来的相对专业化的知识体系,涉及内容非常繁杂,加之许多知识是颠覆传统认知的,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其中仅仅为了解释清楚“中”和“庸”两个字的本义,就形成了一本近30万的专著。因此,实在无法在短短的两三个小时内把龙心理讲清楚,更无法细化到具体的概念。举个例子,在龙心理中,自我成长、自然成长、自助成长,是完全不同的专业概念,不是大家通常所理解的意思,不可任意替代。但由于时间关系,这些细节不来及细分、细讲,只是给大家一个初步的印象。所以,大家会有许多疑问,这很正常。作者提出的疑问在龙心理体系中其实都可以找到相应的解释。
但是,我关注的并不是作者提出的疑问或不同意见的正确与否,而是作者的独立思考与质疑批判精神。我们需要这样的甚至是更尖锐更严厉的质疑和批判,因为这会让我们及早注意到哪些地方需要关注,哪些内容需要补充和完善,哪些表述需要纠正和调整,哪些表达方式还需要继续推敲。所以,对于作者提出的质疑和批判,我们衷心地表达我们真诚的感谢!
文章中说:“中国心理工作者有责任和义务研究形成中国体系的心理学。有了自己体系的心理学,才能更好地指导心理服务工作者和心理爱好者的日常生活实践,为中国人服好务。中国人学习心理学,首先要学习中国人的龙心理。作者认为,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龙心理应该是理论指导实践的最好的心理学,是一门随着中国人的智慧不断发展的心理学,是为世界上所有人服务的心理学。应该成为世界人民的共同精神财富,自然也应该形成自己的体系。”这也正是我们发现了中国人自己的心理学线索以后,发掘整理龙心理的初心和动力所在,历史也必将证明事实正是如此。
也正如作者所呼吁的,“这个体系远没被发掘整理形成,需要我们大家的共同参与,一起努力。”我借作者的话,在此向各位发出的真诚的邀请:
有志于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构建中国心理学的同仁们,让我们为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心理健康水平,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走到一起来!
再次向作者表示感谢!感谢大家的积极参与和关注!
高行之
2020/11/25
弘扬五千年文化精髓
传播龙心理生活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