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读好文∣精诚儒医,温润如玉——读《走近国医大师张磊》
小编导读
《大医精诚》云:“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今天,小编带大家通过一篇文思隽永的好文,感受现年91岁高龄的国医大师张磊先生悬壶济世、高德化人的医学人生。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突显了中医药无可替代的独特作用。中医药成了中国抗疫方案的最亮点,政府重视、专家认可、老百姓欢迎、媒体关注,华夏大地刮起了一股强劲的中医药旋风,影响之广泛、深入、持久,前所未有。
在此背景下,拜读国医大师张磊的入室弟子马红丽等人精心撰著的《走近国医大师张磊》(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20年7月版),便觉得格外亲切、格外走心。因为通过对国医大师张磊的深度解读,我们对中医人的大医精诚、对中医文化的深邃博大、对中医伦理的厚德载物,进而对当下中医药在抗疫中的独特作用、中医文化对人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思维方式的深刻影响与改变都会有新的体会、新的认知。
张磊先生近照
张磊先生出生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末,一生经历颇具代表性。20世纪波澜壮阔的中国历史,他是见证者,也是亲历者。他生自农家,长于新旧两世,历经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等多个历史阶段,辗转郑州、开封、项城、济源、安阳、洛宁、泌阳多地,目睹刘邓大军挥师转战淮海战场、耳闻原子弹爆炸成功喜讯,从他的一生,可以窥见中华民族的百年沧桑、岁月变迁。
中西医之争,自晚清始,持续至今。张磊先生学医之时,正值西学渐进,中医被贬为糟粕。新中国成立后,中医药的发展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张磊先生得以继续深造,到河南中医学院系统学习中医理论。改革开放后一段时间内中医阵地呈逐渐萎缩趋势,张磊先生在省卫生厅副厅长任上,力主对中医院给予政策保护。如今,他以91岁高龄仍坚持坐诊看病,同时讲座、带徒,而中医药的发展也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党的十九大把“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提升到健康中国战略的高度加以强调。透过他的经历,可以感知中医药发展的百年浮沉与辉煌前景。
不管时代风云如何变幻,张磊先生始终宠辱不惊。从拜在当地名老中医门下走上学医之路,到现在蜚声杏林、荣誉等身,不管在什么样的境况下,他对精湛医术的追求始终如一,对患者的关心体谅始终如一。
医道是“至精至微之事”,习医之人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从背诵研习《药性赋》等中医基础理论、古籍经典开始,张磊先生研读经典、博采众长、勤于实践,至耄耋之年仍苦学不辍。多年来,经他成功治愈的病人数不胜数,有些花费万元数万元仍不见起色的疑难杂症,到他这里只需几副汤药就好转了的病例也时可一见。
张磊先生(左一)为乡民诊病
医者仁心,大爱无疆。从前在山野乡村行医,张磊先生经常为群众免费诊疗、送医送药,还为困难群众建立了家庭病床,几乎是走到哪里,就在哪里留下一段佳话。现在,除了在医院照常坐诊之外,他的家也被从省内外及海外慕名而来的患者踏破门槛,而他不论贵贱皆不收诊金,遇到贫困孤寡,还帮忙垫付路费、药费。长年累月下来,他在家免费为病人开的处方几乎和在医院开的处方数量对等。
这些让大家口口相传的动人事迹,在张磊先生看来却甚是平常。他认为自己只是尽了一个医者应尽的本分,用自己的力量帮助群众,为他们解除疾病的困扰,仅此而已。他已经这样坚持了七十年,而且还将继续坚持下去。这种坚守早已超出了职业范畴,彰显的是一种民胞物与的仁爱情怀。
古人有云,“大医必大儒”。只有具备了大儒的情怀,方能成为大医。北宋名臣范仲淹幼年读书时曾谈及理想,“不为良相,便为良医”,因为治国与医人道理相通,均是为了利泽苍生。儒学是以“人”为核心的道德文化,儒家推重的“仁”与中医“大医精诚”的根本追求同出一辙。古往今来,中华大地上涌现出了许多儒医结合的著名医家,他们以推己及人、舍己救人的理念和胸怀,把儒家的仁爱思想推到了极致;同时,儒与医的完美结合,造就了我国博大精深的中医文化宝库。
儒医,旧时指读书人出身的中医,也是对中医的最高评价。张磊先生就是这样一名“儒医”。通读《走近国医大师张磊》,一个温润如玉的君子形象跃然纸上。作者不仅翔实记述了张磊先生跌宕起伏的人生之路,还突显了一代名医的初心与坚守,更让我们看到了传统文化浸染下知识分子的胸怀与风范,看到了大医精神的传承与弘扬。本书不仅是一部优秀的人物传记,也是对中医人和中医文化的深刻解读。中医到底为什么被称为“中华瑰宝”?几味中草药凭什么可以冠绝天下、独步江湖?从中不难窥见一斑。毛泽东主席生前曾对他身边的工作人员说:“我看中国有两样东西对世界是有贡献的,一个是中医中药,一个是中国饭菜。”通过深读细悟本书,我们会对伟大领袖的精辟洞见产生更深刻、更强烈的共鸣。
张磊先生挥毫言志
张磊先生生于人文积淀深厚的信阳固始县,深受传统文化熏陶,幼时入读私塾、熟读孔孟,接受了纯正的国学教育。他一生襟怀坦荡、随遇而安,克勤克俭、安贫乐道,行医之外,还喜欢写旧体诗,在书画及二胡演奏等方面也都颇有造诣。他不仅是一位医者,更是一位儒者。也正因为具有这样深厚的文化底蕴,他才能够从医七十载初心不改,以“悯生民之疾苦”的大医精神,坚持用一根针、一把草治病救人。十二年前,为感谢张磊先生对一位亲人的救急解难之大恩,我曾写了一首小诗(并序)为谢,并请著名书法家周俊杰先生书丹,现在移来佐证先生的大医精神,也很贴切:
张磊先生,中医大家,中原名宿。悬壶济世逾六十载,内外兼修,德艺双馨,宅心仁厚,惠民无数。先生性情高雅,才艺多方,博闻强识,超迈流俗。解音律,精辞赋,善书画,识古陶,与之晤谈,如饮甘露,如沐春风,辄兴仰之弥高、钻之弥深之叹。诗者心声,聊借小诗表达敬仰于万一:
民胞物与仁心厚,扁鹊华佗万古魂。
作者简介:王守国,文学硕士、传媒经济博士,高级编辑,河南省省管专家,《大河报》原总编辑,现任河南省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河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传统文化、文艺评论和大众传播。著有《城斋诗研究》《文化视野中的陶渊明》《道家双峰》等著作。
医学人生丛书
为师,张磊先生育桃培杏,名家辈出;为医,张磊先生悬壶精诚,高德化人,以“方精、药少、量小、效奇”蜚声中原杏林。带您在文墨书香间走进国医大师张磊先生的医学人生——
本书为“医学人生丛书”之一,是国医大师张磊的个人传记,是一名记者对国医大师人生的深度解读,也是对中医人的解读。本书以记实的笔墨、记史的风格、翔实的故事。大量真实的辨证论治案例,展现了国医大师张磊先生“菩提树下久成仙”如珪如璠的杏林生涯。张磊先生70载杏林春暖,书写简朴但神奇的处方;90载磊落人生,修成至纯至善的操守。术成而下,德成而上,德术双馨,臻于大师。不惟医术高明更具济世仁心,坚守诊台不求浮世名利只重薪火相传,此之谓大医精诚!
因假期库房放假,悦医家·中医书院 9月29日~10月12日暂停发货,期间订单将在10月13日按订单顺序陆续发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