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今天的饭想明天会更好


老杨品谈>>>>>

昨天是六一儿童节,几个中年人男人在一起喝酒。

酒桌上聊了一个永远没有止境的话题,中心思想是挣钱

今天早上突然想起几年前写过一篇很鸡汤的文章,现在天天讲时评,不会写这样的东西了。发现自己真是老了。

现代人生活得为什么越来越窘迫

■文|老杨

进入了一个生产过剩时期,不留意点一下朋友圈,都是卖东西的,五花八门。从袜子胸罩到黄金珠宝,无所不有;从渠道到平台,无所不包。

现在没有人需要东西,东西多了去了,我们都需要钱,要钱干什么呢?再买东西吗?好像又进入了那个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思维怪圈。

想了很久,好像有点想明白了,在物质丰富的时代,“钱”是保障,是万能商品,是万能服务。但钱能保障你的终极目标吗?听太多人说过了,钱买不来命。

去年一个朋友去世了,他说,他的病用卡车拉钱也没用了。他一生都在努力挣钱。

死前对钱失望的样子,像个受了骗的孩子。

看来钱也不是万能的保障。

这个时代让人困惑,不知道怎么活。常常面对紧锁的眉头、苦瓜的脸、无尽的长吁短叹,心理的营养不良四处皆是,到底缺了什么呢?

有人说缺公平,有人说缺道德,有人说缺思想,一些自认为很有思想的人说缺宗教。

这些都太高了,缺了个对美好的向往——理想

天天盯着眼前的目标,盯得眼睛发红,盯到了近视,就带上个眼镜,但摘下眼镜,远方是一面模糊,茫然了。

理想是个很难说的东西,但它一定是个好东西。

抢银行一定不是理想,当个银行家,让银行很好地为每一个有钱的和缺钱的人服务是理想。

有人说,我连钱都没有当什么银行家?

有钱的不是银行家是资本家。

总和钱挂钩太俗,没几个人能当银行家。

有一种理想很现实。

忘记了谁说了这样一句话:吃今天的饭,想明天会更好。觉得非常有道理。

虽然有点阿Q,但所有有成就的人,都是这么走过来的。

理想应该是个十字架,我说的这个“十字架”与宗教无关。

那竖的是高度,越高越好,越高越阳春白雪。

但只有那个竖高度的理想是站不住脚的,挺不了多长时间,有点风吹草动就会倒。

理想还要有横的,横的是现实。对现实的要求越低越好,可以是下里巴人。

追求就是找横竖交叉的平衡点,这样这个理想才存在。

对现实要求低,就是现实主义。虽然挺稳定、挺踏实,但总觉压抑而不上档次;对现实要求过高,就是理想主义。虽然高大上,但太虚无,没有存在感,平衡性太差。有理想是可取的,理想主义就没有办法生活了。

吃今天的饭就是对现实低的要求,虽然有点下里巴人,但在今天,中国人都能达到;

想明天会更好就是追求的要有高度,是阳春白雪。

两者合一才是理想,我们要做的是找到那个交叉平衡点。

现代人的窘迫是因为,那个应该有高度的竖太低,一心向“钱”看,有点下里巴人;而对那根横着的现实又要求太高,一心向“前”看,只看到了高过自己的别人,忘了原来的自己。

这就完全没有了平衡点,失衡了,撕裂了,分离了。

理想没有了,现实也悲催了。

中国古人有理想,理想很高。

大学者冯友兰先生认为最经典的是北宋思想家张载的“横渠四句”。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可以说民国的那些我们现在看了洋不洋、土不土的知识分子都是怀揣着这个理想走的。

这个理想很高,很阳春白雪,是圣人标准。

这个标准也只是个竖,还有一个横。横是什么呢?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头悬梁、锥刺骨,横就是努力读书。“朝为田舍郞,暮登天子堂”。秀才、举人、进士,每一步都是一个平衡点。

在互联网时代的今天,在经济发展放缓的今天,这个平衡点是要降低自己对现实的要求。

而现实生活中,我们玩反了,降低了那个不应该降低的竖,而忘记了调整那个可以降低的横。

钱没有了,尊严也没有了。

平衡点应该是什么呢?

还是“三更灯火五更鸡”,努力做好眼前的事。这一点好多人做不到,说太辛苦。但如果不这样你就只有一直在窘迫的状态下度过了。

理想是要有的,并且一定是高高在上的;

现实是要面对的,是脚踏实地的。

放弃了理想也就等于抛弃了现实。

华人乐坛的常青树李宗盛说过这样一句无奈的话。

想得却不可得,你耐人生何;

该舍的舍不得,只顾跟往事瞎扯……

人到中年,好像永远有一个越不过的山丘。这是因为还有理想,但又无法面对眼前的苟且,又想着诗和远方。

吃今天的饭想明天会更好。不难做到,带上它越过你心里的山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