矮射?“矮”是怎么矮的?“射”是怎么射的?
高晓松曾在节目里说,“矮”和“射”这两字意思搞反了。高晓松把自己姓名的每一个字都找了一个反义字,给自己起了个外号叫矮大紧,在蜻蜓FM里做了个音频的节目叫矮大紧指北,翻译过来就是高晓松生活指南。但别当真,听他指南一定不行,就当指北算了。
不过高晓松挺可爱的,主要是他很真,有时假得都很真。高晓松给自己起矮大紧这名字是发坏,里面是没安好意的。所以,他对 “矮”这个字比较感兴趣,自己又比较好色,对“射”也比较感兴趣。研究来研究去发现,不对呀?这两字的意思弄反了。
你看“矮”,一个“矢”字加一个“委”字。“矢”字就是箭嘛,“委”字有抛弃、舍弃、推托的意思,就是把箭抛出去、推出去嘛。这就是射箭的“射”。再看“射”,一个“身”字加一个“寸”,寸身不就是矮吗?高晓松说,这两字百分百在古代就搞错了。
也不知道是高晓松为了做节目自己编出来的,还是看了他杂书馆里的书看来的。
清代乾隆年间,苏州有个读书人叫沈起凤,在乾隆三十三年参加乡试考中了举人,但在以后会试中屡试不第,非常不爽,一气之下,放情词曲,自娱自乐,开始创作戏曲。结果大有所成,创作了不下三四十种曲目,风行大江南北,也算在戏曲方面成名成家了。并且写了一部叫《谐铎》的志怪杂记小说集十二卷流传了下来。
《谐铎》第七卷里讲了这样一个故事。说有一个叫叶佩纕的女子,自幼读书,七岁就精通文法。有一天,她对她的老师说:古人造字,会意象形,而有时亦多误处。她的老师就说,哪里有错,你举个例子,我听听。她说:矮字明系矢委,宜读如射;射字明系寸身,宜读如矮。今天颠倒字义,岂非古人之误欤?
你看看,这两字是不是古人搞错了呢?我想这是高晓松没事看杂书看来的,但是这种志怪小说里面记的东西也都是为了取乐,确实没有什么参考价值。
只不过,大家也觉得这种解释非常合理。但是,我们现在用的字是经过多年演变而来的,很多字都失去了它的原义,并正好相反。比如“乖”这个字,它的原意就是不顺、不和谐的意思,现在恰恰是温顺、和谐的意思。更不用说字形变化带来的误解了。
那么这两字的意思到底有没有反呢?我查了一些资料,还真没反。总结了一下网上大家的说法,这样解释比较合理。
先说“射”字。甲骨文里有这个字,甲骨文里的“射”字并没有“身”和“寸”,而是一张搭上了箭的弓,马上就要射出去了,是个象形字,下面这个样子。
甲骨文“射”
到了金文,弓箭后面出来了一支手,代表人要射箭,是这个样子。
金文“射”
等这个字演变为小篆的时候,字形出现了变化,左边的“弓”变成了“身”,右边的“手”变成了“寸”。就是下面这个样子,我们现在用的这个“射”字就是从小篆变成的楷书。
小篆“射”
先说“手”变“寸”,这个比较好理解,“寸”是什么地方呢?
《说文》里面讲:人手卻一寸,謂之寸口。
距离手腕一寸长的部位叫寸口,小篆的“寸”字就是“手”字下加一横,还是手的意思。
小篆“寸”
再看看是怎么从“弓”字变成“身”的。有一个字是“弓”和“身”在一起,躬身的“躬”,左边一“身”,后边一个“弓”。小篆长这样,和“射字有点像”。
小篆“躬”
《说文》里讲,躬:俗从弓身。就弓的身,而“躬”的意思是身体、亲身,也就是说古人是把“弓”和“身”混用的,因为“弓”就是“身”。而“弓”和“身”的甲骨文身形也基本差不多。
小篆“弓”
小篆“身”
如果正常应该是“弓”加“寸”是“射”,应该是这样一个字。
可在古人眼里,“弓”和“身”是一样的,就做了一个“身”和“寸”组合。显然,这个字意思更往人这个方向走了,而不是向物的那个方向靠拢。
这样,这个“射”也就有了离开的意思,箭离开弓。也有了人离开的意思,人离开时要有分寸,要说“谢谢”,“谢”是“言”字加一个“射”,意思是离开的时候要言语,要说句话。
所以,“射”字的意思并没有错,并没有身体一寸长的意思,没有矮的意思。
3
我们再看“矮”,一个“矢”,一个“委”。“矢”就不用说了,就是弓射的箭。
小篆“矮”
但是古人认为,用来射的箭最直,要不然射出去不走正道。所以,在《诗·小雅·大东》里说:“周道如砥,其直如矢。”
这里讲的直既有正直的意思,但更多的是标尺、标准的意思。周朝的道理都是最正直的,应该是标准。所以,“矢”字有标尺、尺度的意思。
《说文》是这样解释“矮”字,短人也。可解释“矮”字的,除了“短”,还有一个更贴切的字是“矬”。我们看,这三个字都是“矢”字旁,也就是都的箭有关。
《说文》解释,短:有所长短,以矢为正。
古代弓长箭短,量长的用弓作标准,量短的用箭作标准。“以矢为正”,就是这个意思,也就是这里的“矢”是测量标准、标尺的意思。
小篆“短”
啥是短呢?“豆”那么长,但不要误解,不是豆粒那么长,古代“豆”字的意思是食肉的器皿,长这样。
“矬”这个字比较新,《说文》当中没有,以“短”的意思理解,“矢”是标尺,“矬”就是做着那么高,也就是矮。
回头再看“矮”,“矢”不用说了,是标尺,用它来量。那么关键就出在了这个“委”上。
《说文》讲,委:曲也。取其禾穀(谷)垂穗。一个“女”字,上面一个“禾”,是“女”取“禾”的意思。上面一个“禾”下面一个“女”这个结构是小篆才有的,甲骨文的“委”是一个跪着或坐着的人,怀里抱着收割的禾苗,是这样的。
甲骨文“委”
所以,《说文》解释委是曲的意思,身体弯曲自然就矮了。也就是说,这里这个“矢”量的是一个收割谷物时身体弯曲的女人的高度,那自然就矮。同时,也有了屈服的意思,自觉得矮人一头。
小篆“委”
在原始社会,男人大多数时间是打猎,而女人是收集和采摘,这也符合现实条件。
这类用现代意义曲解的字还有很多,比如,有人说“牛”和“半”搞反了,你看半两只角很像牛,而一只角,正好是把牛分开了。其实恰恰相反,现在的“牛”和“半”都是简化来的,甲骨文的“牛”是两只角,“半”刚好是分“牛”。这两字是长这样的。
“牛”
“半”
还有“出”与“重”、“鸭”与“凤”也是类似的问题。不过,出了这样的曲解也没什么,这样会使我们的生活更有情趣,是一种轻松愉悦的文化氛围。
另外的一个现象就是文字解释权的垄断,不许别人瞎解释,哪怕是本身就解释错了。其实,我们的语言环境里,说白点,《新华字典》里这样的现象很多,带有意识形态的曲解更比比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