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振振杂谈诗词创作(二三):什么是“词”?
钟振振博士 1950年生,南京人。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古文献整理研究所所长。兼任国家留学基金委“外国学者中华文化研究奖学金”指导教授,中国韵文学会会长,全球汉诗总会副会长,中华诗词学会顾问,中央电视台“诗词大会”总顾问、小楼听雨诗刊顾问、国家图书馆文津讲坛特聘教授等。曾应邀在美国耶鲁、斯坦福等海外三十多所名校讲学。
词,从它本初的意义或原生态来说,就是“歌词”。
但它又不是一般的歌词。从上古歌谣开始,从《诗经》开始,中国诗歌与音乐就是密不可分的。上古歌谣基本都是哼唱出来的。《诗经》也是配乐可歌的。汉魏六朝诗歌,更严谨地按照历史学的科学概念,是“汉、三国、晋、南北朝、隋”诗歌,再到唐诗,其中也有不少是入乐可歌的。如果我们把所有的“歌词”都算作“唐诗宋词”的那个“词”,岂不是乱了套了?因此,对“唐诗宋词”的那个“词”,我们还要进一步加以界定:它不是一般的歌词,而是唐宋时期(包括与南宋同时并存的金)流行、流传歌曲的歌词。当然,也有相当大数量的作品是“拟歌词”,即仿照此类歌词的形式去创作,却不一定真正得到过歌手的演唱。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流行音乐、流行歌曲。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也都有自己的流行音乐、流行歌曲。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生产和生活方式有差异,风俗有差异,文化有差异,乐器有差异,其流行音乐、流行歌曲的旋律、节奏、风格等等,自然也有差异。随着时代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发展变化,这里还要特别注意“交通”的发展变化,不同地域的交流越来越频繁,不同民族的交往乃至融合也越来越普遍。于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音乐文化,包括乐器、音乐、歌曲等在内,越来越积淀丰厚,越来越多姿多彩。
具体到词所配合的唐宋时期的流行、流传歌曲音乐,最突出的、不同于此前其他时代的主要特点,大致有以下两个方面:
1、除了汉民族的本土歌曲音乐,更有大量自隋唐以来经由丝绸之路传入的西域各少数民族的歌曲音乐,乃至中亚其他国家和民族,主要是印度的歌曲音乐。不排除其中还有一些歌曲音乐糅合了汉民族本土歌曲音乐与外来的歌曲音乐。
2、这些歌曲音乐的伴奏乐器,除了汉民族本土音乐中传统的琴笛笙箫之类,更常用的是由西域传入的琵琶、觱篥之类。琵琶是弦乐器,觱篥是管乐器。它们虽出自“胡乐”,但传入汉民族本土后,也与本土类似乐器相结合,有所改造、改良。
任何一个具体的歌曲乐调,仅靠口耳相传,在没有录音设备的古代,如果其乐谱之类文献又由于种种原因而散佚,那么,不管它曾经怎样风靡一时,也终究是会失传的。到了元代,随着北曲的兴起,词乐渐渐失传,词也就不再能够歌唱。但是,由于唐宋时期的许多词集还以纸质文本的形式保存着,流传着,其中那些经典的作品仍然具有无穷的魅力,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诗人,仿效着它们的文学形式去创作,一直到现当代。
总之,在唐宋时期(包括与南宋同时并存的金),词乐盛行,词主要是当时流行、流传歌曲的歌词。从元明清一直到现当代,词乐失传,词便演变成一种讲究格律的诗歌文体。
编后语:
点击回顾
小楼周刊投稿格式,例:
重游盖竹山
章雪芳(浙江)
山盖青青竹,风描水墨图。
孤身随细雨,踩痛落花无。
声明:部分图片仅为欣赏、交流、分享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删除。
在《小楼听雨诗刊》公众号发布的作品,同时会在【百度】【今日头条】【华人号】【都市头条】【搜狐网】【凤凰新闻网】【天天快报】【腾讯新闻】【QQ浏览器】【QQ看点】【360图书馆】等主流平台网页版同步刊出。敬请作者自行关注并查收!!!
一楼看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