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人生的交错9 ——我的回忆
历史与人生的交错9
——我的回忆
文/曾明新 (乌鲁木齐区五建)
2020.12.11.发布于360图书馆
。。。天地万物,总有很多冥冥之中的事控制你,无法摆脱,我们就是父母的影子,骨子里血液里,任凭人生起起伏伏或轰轰烈烈,他们的命运里一定带有我们今天的奋斗足迹,哪怕不成功里的多少惆怅和喜悦里的多愿一起分享,可是我们和父母的想法差距太大了。父母无法理解我们,我们无法理解孩子,孩子更无法理解姥姥姥爷,爷爷奶奶,他们只是隔代亲。
那么在回忆童年的过程中,我为什么注重看了一下历史?我现在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就是人的幸福如何界定,究竟什么是幸福?人的幸福与时代的关联?人为什么要活着?活着的意义是什么?怎们活才是真正的潇洒,是浑浑噩噩,是温饱即可,是钱的丰盈,是物质的满足,是女色,是理想,是精神与灵魂的超越,是到宇宙转一圈,还是一定要找到灵与肉,我界定了7种状况不知道你是否有同感呢……
我的父亲,是在1958年来到新疆的,他22岁来到新疆,我18岁到南疆上学,因为差两分就不投档,错过了《西北政法学院》,当时很傻非要考大学赌一口气,现在想想,就报中专《苏州铁道师范学校》即可留在苏州铁道部门,可是谁又会告诉我呢,这就是宿命么,父亲执着的来新疆,不愿回老家,我一定执着的要回家乡,这就是轮回么?。。。
父亲辗转了几个地方,那时候到处都需要建设人才,能写写算算更好,但是成分更重要,尤其是军人,贫下中农吃得开。茫茫戈壁路弯弯曲曲尘土飞扬毫无尽头,坐着汽车屁股在干板板的凳子上,那滋味疼年轻到不觉得。当时据说父亲在石河子工作了一段时间,后又到跃进钢铁厂,我翻阅了一下,关于53到58年的那几年的历史氛围----当时国际国内的一些动态,如果父亲健在,我也想问他,为什么你1958年来新疆呢?22岁在重庆统计学院毕业以后,就带着什么样的心情远离家乡呢?那么毅然决然的,我想不仅仅只是支援新疆建设,一定有很多家族家庭的事情,若问父亲,他也许会给我告诉真实的原因,也许什么都不说,我经常看到他即是一个人坐在石化那个矮小的土房子里,闷闷不乐的抽烟,只吐不吸,是什么咽不下去呢,通过过去在石化的言谈举止,我可以发现父亲对那段历史,内心是很苦闷彷徨,百思不得其解的。现在我们都知道了,心态,毒鸡汤啥的,但是还是那句老话: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好多事没有摊到自己头上,劝别人都会劝得很。。。
20多岁青春韶华,一个人就从山清水秀的绵阳出发,辗转颠沛,需要一两个星期才能到达新疆。他们那一代人的节约与艰苦的承受力忍耐力应该是没说的,毛主席们的长征精神对于他们的鼓舞能把一个时代激情燃烧到无限人定胜天的当量。父亲的家庭环境是殷实的,能经受住以后的苦,实在是不容易……山清水秀的家乡----广袤无垠的新疆,到处是戈壁,到处是干打垒的房子,很少见到砖房子,一切唯政治,唯成份论的时代,学的再多知识是很苍白局限的!尤其从1966年开始……现在因为曾经的一个唯钱,唯文凭,唯权势的时期,造就了部分狗眼看人低的人,还有崇洋媚外的二狗子们,令人心寒。没想到疫情打回很多人的原形,才知道自己祖国强大多么好。我突然想到了温yongquan,石化我家隔壁的叔叔,他说的相声《帽子工厂》,11连宣传队利用业余时间在大食堂里排节目,把群众的干劲高高举,那时候的单纯的民族自豪感,还有李自力哥哥那一届没有校舍在11连大食堂里面上课的情景,且雨滴滴答答的漏,一个小板凳,一个大板凳学哥学姐们在学习(哥哥姐姐们估计是61,62,63年生人)。。。
思绪很远,很享受这个过程。那个时候听说李自力哥哥在17中实验中学学习,后在上海华东师大留校。他们那几界一直鼓舞我们,到了五建中学我的内心也是一直保持着石化11连的优秀传统和那股劲头。。。
当时乌鲁木齐的八楼就建于1958年,那是新疆最高最神秘最著名的建筑之一了…… 父亲没有留在乌鲁木齐继续乘车到石河子,他们那一把子是在兰州招工招生一并到石河子垦区去的。每个人来到世界上,都有特定的环境和绝妙的故事,都是天地精灵,我们相识一场,还能留在一个群里,而我们的孩子们,永不会向我们一样有这样一个群,让我们无比愉快的享受这份曾经一起的回忆,不管咋样,不枉此生,若有机会相聚还是一醉方休,敬天敬地,祭奠失去的亲人,祝福生者,好好活着永远平安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