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游古慈城校士馆
宁波的西北侧有一座江南地区唯一保存的最完整的古县城——慈城古县城。慈城史称勾、勾余、勾章,唐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设置慈溪县,千年的历史为慈城沉积了深厚历史文化底蕴,保存了完整的传统建筑和古风韵味。“北有山西平遥,南有宁波慈城”,慈城被誉为江南第一古县城,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古县城内保留着唐代的街巷格局和大量的明清建筑,不但有大量的民居建筑,而还有孔庙、 会馆、书院、考棚、孔庙、县衙、藏书楼等。其中保存较为完整的宅院有孔庙、古县衙、校士馆,清道观等,我们参观的首个宅院是校士馆。
慈溪县校士馆也称试院,民间又称考棚,是封建科举制度最基层选拔人才的场所。慈城镇自古山水清幽,人文秀美。清道光十五年(1835),当地乡贤郑廷荣父子慷慨捐资两万四千银洋建造慈溪校士馆,后被毁。现存的校士馆是按照慈城县志上校士馆图样重建的。
校士馆坐北朝南,呈中轴对称布局:中轴线上由南向北分别为大门、仪门、大堂、二堂、挑试所;左右轴线上对称地建有文场、公祠等,采用传统工艺的明清建筑风格。大门左侧是土地祠,考生都要来此拜一拜,希望自己考试顺利。
仪门右侧第二进分左右两廊为考屋,考棚的入口,俗称为“龙门”。共有 “天”、“地”、“玄”、“黄”四个试场,69间考屋。每间设考桌四张,凳子四条,称号舍。可以想象当年莘莘学子云集于此,在这一间间狭小的考棚里伏案提笔、展卷应试以求功名的盛况。
衡鉴堂,“衡鉴”就是分辨是非,公正无私。考卷专人运送,放进红箱子里,在这里贴封条加锁,考 试结束后,考官在这里评阅试卷、面试考生及接待上级官员。
挑试所,是考官工作室。考卷收来后,要把考生的姓名、籍贯糊起来;为防止阅卷官从字迹上辨认考生,还要由专人将考卷用红笔抄一遍,叫“红卷”,原来的考卷叫“墨卷”。“糊名”从宋朝开始实行,一直沿用至今。现在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大型武科考试的人物模型。
武科是唐代武则天在公元702年开设的,考试科目有马射、马枪、步射、负重等,是用以选拔武官的考试。
黄文洁公祠,黄文洁(1213~1281),慈城人,南宋进士。中第后,他先当了几年的县官。在县官任上他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被提升为江西抚州太守,他审案公正,蔑视富贵,帮助穷人,当地一位权贵贾番,放纵他儿子横行不法,他就出来主持公道,由此得罪了权贵,被贬官到了绍兴。
科举制度是中国封建王朝设科考试,用来选拔官员的制度。它创始于隋朝(公元607年),经过了唐、宋、明、清,到公元1905年,清政府正式下令停止科举,一共存在了1300多年的历史。
校士馆后院内,绿草茵茵,树木葱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