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产后发热方4首】
治产后发热秘方
17.1 理血驱风汤
【来源】秦正生,《辽宁中医杂志》(4)1984年
【组成】荆芥3~5克,泽兰叶10~15克,秦艽5~10克,炮姜炭2~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理血驱风。
【方解】方中用荆芥理血驱风,治产后风热发热;泽兰叶以行血养血而不伤正;复以秦艽养血舒筋、祛风通络,解热镇痛;终以炮姜炭温血分之寒,而敛浮阳,以化瘀生新定痛。合用共奏理血驱风之效。
【主治】产后发热。
【加减】若感染邪毒而发,加薄荷6克(后入)、金银花30克,赤芍15克,细生地10克,紫丹参15克;大便未解,加火麻仁30克,纳差,加焦山楂30克,陈皮30克,青蒿梗15克;瘀血而致,加桃仁、益母草各10克,王不留行30克;外感风寒,加金银花、海桐皮各30克,薄荷6克、焦山楂15克;感受湿热而发,加海桐皮30克,益元散30克,荷梗10克,炒全当归10克,焦山楂15克。
【疗效】临床屡用,疗效满意。
【附记】治疗本证,应从“虚”、“瘀”二字出发,再随证加入除去病因(辨证求因)之品。以本方随证增损,用之无不立验。
17.2 祖传桂枝生化汤
【来源】何子淮,《何子淮女科经验选》
【组成】桂枝、炒白芍、炒荆芥、蔓荆子、炒当归、炒川芎、益母草、艾叶、炮姜、通草、炙甘草。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扶正祛邪、调和营卫。
【方解】产后外感发热,多因风寒乘虚而入,郁而热骤。故方用桂枝温经散寒、解肌发表。桂枝虽有辛温解表之用,但有芍药敛阴不伤正气;炒荆芥解表而理血分;蔓荆子体轻而浮,主升而散,清利头目,达邪外出;配合生化汤通滞和营、补血消瘀,而达“邪去正安”之用。故用之多效。
【主治】产后外感发热。
【疗效】临床屡用,一般服1~2剂,即热除体复。收效颇捷。
17.3 柴胡四物汤
【来源】曾文长,《江苏中医》(6)1990年
【组成】柴胡15~24克,太子参7~12克,黄芩、白芍各9~15克,甘草3~6克,半夏、当归、川芎各6~12克,生地15~30克,生姜2~4片,大枣3~5枚。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剂。
【功用】扶正清透。
【方解】《邯郸遗稿》云:“产后日晡发热转甚,非柴胡不能治,以八珍汤加柴胡,或四物汤合小柴胡汤治之亦效。”本证多因外邪乘虚而入,与正气相争,搏结于血室所致,故方用柴胡舒肝解郁、提举陷入血室之外邪,使之透达而出;黄芩苦寒清热,使半表半里之邪热得以内彻;复以参、草、夏、姜、枣等调和营卫;四物滋养肝血。合用共奏扶正祛邪之功。
【主治】产后寒热往来、头晕目眩、胸闷呕吐、默默不欲饮食、周身不适、腹痛拒按、恶露不尽、或咳、或乳汁不通、乳房肿胀焮痛、舌红苔薄白或白腻、或光剥少苔、脉浮数、或弦数、或弦细数。
【加减】实热,去当归、川芎、白芍,加金银花、连翘、蒲公英、黄柏、赤芍;湿热、去当归、川芎、白芍,加龙胆草、蛇舌草、滑石、苡仁、赤芍;瘀热,去白芍,加赤药、丹参、桃仁、红花、牛膝;虚热、加青蒿、鳖甲、秦艽;食滞,加神曲、山楂、莱菔子;高热烦渴,加生石膏、知母;乳汁不通、乳房肿痛、焮红、加金银花、蒲公英、牛蒡子、全瓜蒌、皂刺、王不留行、路路通、漏芦。
【疗效】治疗135例,痊愈107例(占69.93%),有效41例(占26.80%),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6.73%。
17.4 参芪荆防汤
【来源】王淑波,《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荆芥30克,柴胡15克,防风、薄荷各10克、党参12克,黄芪15克,当归、白芍、陈皮各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益气血、透风热。
【方解】产后百脉空虚,腠理疏松,卫阳不固,对气候冷热适应能力差,以及由于失血、产道损伤、恶露等,生殖器易为细菌侵入、邪毒从阴户走窜经脉,以至蔓延全身而发热。故方用参、芪、归、芍益气血、扶正气;以荆、防、薄荷、柴胡、陈皮开腠理、祛风邪。合用有益气血、透风热之效。
【主治】产后高热。
【加减】瘀血发热,加益母草15克,桃仁、红花、丹参各10克;暑湿发热,加生石膏30克,知母12克,厚朴、半夏各10克;热度持续不退者,加黄芩10克。
【疗效】治疗10例,其中败血症2例、产褥感染8例。结果痊愈9例,无效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