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乡悲歌

—一位苦难女性的人生轶事

林承海

为了讨到一些给儿子消炎用的药费,她忍着饥饿,每天穿大街过小巷,走了一个又一个单位,跑了一家又一家学校,甚至跪向行人乞讨;为了使儿子获得第二次生命,他曾写下一封“典身救儿”的求救信。

    数年后,孤独的她皈依佛门,湘西南瑶乡一座荒冢成为了她最终的归宿......

    日前翻看旧报,重读采访她的相关报道,再次思绪难平,将其不幸的人生轶事拾缀——

上)校恋苦果

她叫程明秋,上世纪四十年代初出生在风景如画的广西桂林,1960年高中毕业后以优异成绩考入中央民族学院武汉分院中文系。她中高个子,身材苗条,扎一对短辫,会说爱笑,能歌善舞,同学们夸她是“女才子”、“中文系的一枝花”。她的美丽和才艺,引起了一位湖南瑶乡同学的格外关注和青睐。

同学叫罗昌玎,来自湖南新宁麻林瑶族乡。麻林瑶族乡地处新宁县西部,东、北与武冈市交界,南与广西资源县交界,西与城步接壤,平均海拔900余米,是典型的高寒山区。麻林、黄金两个瑶族乡素有“八峒瑶山”之称,“八峒”分别为黄崖峒、圳源峒、桃盆峒、深冲峒、黄背峒、逻源峒、麻林峒、大绢峒。罗同学出生于大绢峒,这里山高林密,溪水清冽,由于很少晒太阳,这里的男孩子大多皮肤白净,头发乌黑油亮,女孩子个个白里透红,灿若桃花。在个高而帅气的小罗同学的狂热追求下,程明秋不敌“丘比特神箭”,在那个枫叶飘红的季节,她接受了小罗同学的求爱,成为了他的女友。正是这一选择,使她从此苦难和不幸接踵而至!

小罗的母亲从信中得知儿子谈了一个如花似玉的女朋友,万分高兴,便要儿子千方百计带她回家过年。小罗说自己就住在县城附近的崀山,那里山清水秀、风景如画,请你无论如何去看一下。在小罗花言巧语的哄骗下,程明秋糊里糊涂地跟随小罗到了新宁。从县城坐班车到麻林街上有30多公里,山路崎岖曲折,弯多坡陡,一路颠簸,到麻林下车时她脸色苍白;从麻林再步行近10公里小路才到了小罗的家里金桥村,她的小脚早已打起了水泡。

当天晚上,罗母生怕女孩另择高枝,做出了“生米煮成熟饭”的荒唐决定,要他们春节结婚。程明秋坚决不同意,罗母说:“妹仔啊,入乡随俗吧。进了罗家门,就是罗家人。你如果不同意结婚,我就死在你们的面前!”说完,将他们推进木房中,并在外面挂了一把大铜锁。几天后,大摆酒席,按照瑶乡风俗为他们操办了“婚事”。

这种“同居”的后果是不堪想象的。1963年春天,她和小罗在即将毕业的前夕,被学校勒令退学。于是,两个名牌大学里的学生,被贬回到了瑶乡高寒山寨里的金桥村。酷爱程明秋的母亲和奶奶,闻知她“反叛”的遭遇,先后一气倒床,并悔恨交加地告别人世......

从天上仙女变为地下村妇,那份失落和痛苦不难想象。罗母封建守旧,整天烧香拜佛,祈求神灵保佑,而且重男轻女。程明秋头胎生的是女,罗母很不高兴。程明秋偶尔说她两句,竟然遭到婆婆的白眼和数落,骂程明秋一样事不会做,是个大灾星。随着时间的推移,她与婆婆的隔阂和矛盾越来越深,以至罗母把她当成了眼中钉、肉中刺。

“夫妻本是林中鸟,大难来时各自飞”。特别令她伤心的是,那口口声声说很爱很爱她的丈夫也变得陌生了,他越来越不愿意同她说话;假若程明秋问他几句,他便嚷她“多嘴”。此后,他们的夫妻感情日益淡薄,发展到最后恶语相向。

在六十年代那个苦难的岁月里,她先后生养了三个儿女。由于生活极度清苦,儿女们全得了营养不良症,特别是大女儿罗爱萍,生下来时尾椎骨上就长了一个瘤子,治疗花去很多钱。

        

(中)界富代课

1965年3月,春暖花开时节,山青水秀的瑶乡,映山红含苞待放。一位驻队“四清”工作组的领导,发现了程明秋这位“女秀才”。经他多方推荐和关照,她被安排到麻林小学代课,从此开始了漫长的民办教师生涯。

麻林瑶族乡界富村是个地广人稀的高寒山村,与城步县交界(是国家一级稀有树种银杉所在地),山道弯弯,不通公路,距乡政府所在地16公里,外地教师都不愿意去那任教。当有关部门征求她的意见时,家里远离界富村25公里的程明秋,没提任何要求答应了。

为了不耽误学生的功课,她每月才回一次家。那时候冬天常下雪,冰雪一封路,界富村就宛如与世隔绝,不能进也不能出;在无法挑米的情况下,她只好每天只喝三两米稀饭或者摘几个野果充饥。然而,在那个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因婚前同居的“罪恶”,她被戴上了“四类分子”的帽子;又因罗家有个生死不知的叔父在台湾,又给她加了一个“特务”的罪名。回忆起那段日子,她感慨万端,“我不知自己如何熬过来的!”

当民办教师二十多年,经济来源就是那点微不足道、可怜兮兮的代课金。但她视学生为亲人,记不清为多少学生交过学费,为多少学生出过伙食费,更说不清为多少学生买药治过病......

苦心人,天不负。在各级领导的关怀和热心朋友的帮助下,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中央民族学院武汉分院承认了她的学历;1990年6月,有关部门恢复了她的城镇户口和商品粮,8月底将她转为正式国家教师!

(下)典身救儿

程明秋生了二女一儿,小儿子叫罗佑平,1976年夏天罗佑平三岁。因上年粮食减产闹饥荒,她带着3个儿女把家中的四季豆吃光了,并好不容易从亲戚处借了一升米,倒出一点煮了一锅稀饭。稀饭还在锅里时,小佑平就拿着筷子去挑吃,她叫住儿子:“粥还没熟,小心烫伤。”饿坏了的小佑平挑了一筷子就跑,结果没想到跑到门口时被门槛绊倒了,两根筷子插进了佑平的喉咙,两股鲜血顿时喷射而出。程明秋急得象疯了一般,抱起儿子就往9公里外的麻林林业站方向狂奔。一对好心的夫妇手牵手为她拦住了一辆运楠竹的货车,司机帮忙以最快的速度将他们送到了20多公里外的水庙医院,后又转往县人民医院。

自那以后,罗佑平只要一疲倦或者吃了熟东西,就会出现牙齿、鼻子出血不止的现象,后来发展到肌肉内出血、肠胃出血和肾出血,先后20多次在县人民医院死里逃生。每当佑平奄奄一息时,他总是睁大眼睛对她说:“妈妈啊,我不想死,我要活,我要让你过上好日子!”至1991年,15年里先后花去27万多元,家里一贫如洗,债台高筑,值钱的东西全卖光了,还欠亲友及贷款10多万元。

为了节约每一分钱给儿子治病,她与儿女穿的衣服全是亲友送的旧衣服。为了照顾儿子,1993年她提前退休,陪同儿子在县城治病,自己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为了省电费,她一直用蜡烛照明,一根蜡烛至少用一个星期。为了省水费,她一年四季天天到河里去挑水用。

红尘滚滚,前路茫茫,日子在艰难中一天天挨过。2001年底,罗佑平因身体不同部位大量出血再度病危住进了县医院;2002年5月,转到省湘雅二医院接受紧急治疗,被确认为甲型血友病。甲型血友病,又称为抗血友病球蛋白缺乏症或第Ⅷ因子缺乏症,它是凝血因子Ⅷ编码基因突变导致该凝血因子功能缺陷所致的一种凝血功能障碍性遗传病,呈X连锁隐性遗传,只有“第八凝血因子”才能救得了罗佑平的命。转院前,由罗氏家族联名担保,她在麻林信用社借了4万元贷款,亲友们也为他们凑了一些路费。但在医院不足20天中,4万多元很快用光了。“中国血友之家”闻知罗佑平的不幸遭遇,通过各种渠道为他捐助了2万多个单位的第八凝血因子,才使他暂时转危为安。医生告诉她:即使控制住了罗佑平的高烧和出血,再控制创面不再恶化和生肌,还需要一个很长的时间,最保守估计也要二三十万元方能治愈。面对这笔巨款,很多人劝她放弃算了。

时新宁县县长肖洪泰春节前到新宁县人民医院探望程明秋,给罗佑平母子送上500元慰问金
    “救不活儿子,我也不想活了!可是,我死了,贷款谁来还啊?岂不是害了乡亲们。”面对20多万元的巨额医疗费,她茶饭不思,忧心如焚,整日以泪洗面,多次想一死了之。在那个没有医保,也没有“水滴筹”和“众筹”的年代,为了拯救病危的儿子,也为了今后能还清贷款,她在万般无奈、走投无路之际,曾写下一封“十万火急求救信”送到省城一些新闻媒体:“谁愿意救助我的儿子,且出资20万元,我会服务对方终身.....”她的不幸遭遇经《三湘都市报》《东方新报》等多家媒体报道后,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不少人慷慨解囊相助,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先后捐资2万多元。然而,这对于罗佑平来说只是杯水车薪,由于有限的资金很快用完,不久后他只得转回到新宁县人民医院保守治疗。

吃了上顿无下顿,治了今天忧明天。在此后的近半年里,程明秋忍着饥饿,每天穿大街过小巷,“讨”了这里“讨”那里,瘦得象个“叫化婆”,常常未语泪先流。

医院里,久躺病床的罗佑平,因为母亲“讨钱”越来越难,不停地对妈妈说:“妈...妈,您不能倒下,您死了,我也不能活啊....”

茫茫黒夜,匆匆人生。由于资金短缺,医院停药了,罗佑平没能得到及时和更有效的治疗,最终被死神夺去了年轻的生命。

 后记

在昔日采访程明秋的过程中,笔者曾给予了她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她儿子过世后,我们好像在县城碰到过一次,但没有深入交谈,此后也没有任何联系。曾经向金桥村的人打听,有的说她被丈夫赶出了家门,有的说她削发为尼去了玉女庵,有的说她最后疯死了,总之已经作古十多年了!

人生如梦,但愿更多的人们都沐浴欢乐和幸福的阳光!

(注:本文部分内容曾于2002年3月4日发表于《邵阳晚报》,标题《脊梁如山母爱似海——一位苦难女性的悲情倾诉》,作者林承海,杨坚)

作者简介:林承海,笔名林海,生于1963年,现供职于湖南省新宁县委宣传部,从事新闻宣传工作20多年,先后在中央、省、市级报刊杂志发表新闻、文艺稿件1300多篇(首)、共计100万字;曾担任邵阳市杂文学会理事、新宁县作家协会名誉主席。

(0)

相关推荐

  • 文学原创 ·《那清脆的铃声……》作者:罗翔

    那清脆的铃声-- --纪念我的一位邮递员朋友 作者 罗翔 1979年,高中毕业的我回村当了民办教师.孤独寂寞的我,无法排遣心中的郁闷,于是,我开始用文字驱赶心中的孤寂,编织我的人生之梦. 我咬牙拿出一 ...

  • 岭秀宝南至盈洞||带你走进美丽瑶乡

    文|徐生明  图|同行友友    2018年6月30日周六,晴.汝城转松群安排赏心健行第二十三站,带大伙走进美丽瑶乡▬宝南至盈洞的徒步活动.我们一行25人,7点半准时从汝城东站出发,经北站上夏蓉高速公 ...

  • 五一去哪嗨?行遍中国传统村落之乡上蒲溪!

    中国传统村落之乡--上蒲溪瑶族乡 走遍了辰溪县星罗棋布的国家级传统村落的所有乡镇,唯有瑶乡深处的上蒲溪保存了静如处子般的传统村落独特风味.巍巍罗峰下的上蒲溪瑶族乡,八个村落全部坚守着青瓦翘角,飞檐吊脚 ...

  • 虎父无犬子,罗纳尔迪尼奥的儿子加入巴西克鲁赛罗俱乐部

    若昂门德斯今年13岁,刚刚通过考试加入了巴西克鲁塞罗俱乐部的预备队.他是巴西前国脚罗纳尔迪尼奥(小罗)的儿子,但是在考试中并没有透露父亲的名字.门德斯希望通过自己的成绩得到俱乐部的认可,而不是父亲的名 ...

  • 自豪:仙人湾太美,三县10地27诗人的诗文谁最美?

    辰溪籍作家邓宏顺说:"仅仙人湾这个名字就美得惹人!"仙人湾不仅名字美,风景也很美,可以说是风景如画,古韵悠长,美得让人不得不心动.三县10地共27位大诗人在她面前难掩游动的心,纷纷 ...

  • 去梦开始的地方旅行——到“百里画廊”寻古探幽

     很想去旅游 与你一起 牵手 去梦的地方 放下所有的包袱 带上相机和日记 去捕捉 山气瞬息万变 鸟飞蝶舞 云影雾岚 百年落花 千年流水 心与心 放逐去旅行 随微风轻拥 和阳光亲吻 我与你 跋山涉水 ...

  • 燕赵大地 感慨悲歌 2. 荆轲刺秦王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易水歌> 20年后回想起荆轲刺秦王三部曲,1996年<秦颂>,1998年陈凯歌<荆轲刺秦王>和2002年张艺谋<英 ...

  • 存世量不足10件,见证帝王悲歌!

    青花在陶瓷界一直是一个让人兴奋的话题. 以价值而论,它曾保持了高不可攀的世界纪录:以故事而论,不管是自身的流传故事还是表现的历史典故,总是令人充满了好奇. 被收藏在湖北省博物馆的元青花四爱图梅瓶,就默 ...

  • 燕赵大地 感慨悲歌 1. 赵氏孤儿

    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韩愈<送董邵南序> 两千年以后,回想起清明和五一周游定州.正定和邯郸,我在博物馆和古迹里穿越回战国时期,串联起中山国和赵国的国别体断代史.赵王城遗址公园铺展开简 ...

  • 红袄军悲歌:打得金军和蒙古军丢盔卸甲的斧头军为何被南宋灭团?

    作者:陈二虎 一.一柄斧头抗外辱 李全红袄军中有一支特殊的部队,是他的帐前亲军,人数不多,三千人,领军将领是郑衍德与田四,其中一千是骑兵,马快枪疾,由田四率领,另外两千皆是步兵,由郑衍德率领,战斗力惊 ...

  • 戚家军最后的悲歌:集体讨薪被朝廷血腥屠杀,明朝不亡天理难容

    引 万众一心兮,群山可撼.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主将亲我兮,胜如父母,干犯军法兮,身不自由.号令明兮,赏罚信.赴水火兮,敢迟留.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戚家军军歌 戚家军自嘉靖 ...

  • 细腻感人的爱之悲歌,日本导演的巅峰之作!

    在日本昭和时期群星璀璨的影史长河中,有一位女演员,她没有吉永小百合般蓬头粗衣难掩的国色,也不同于中野良子那呼之欲出充满野性的清新磅礴的生命力.她就像暗夜里遗落在沙滩上的一颗明珠,在历经半个世纪的星光下 ...

  • 汝城盈洞徒步穿越|带你走进美丽瑶乡…

    新绿水潺潺 ,浮生半日闲: 农家频举盏,人醉不知还. 盈洞是汝城县下辖的一个民族乡,境内岭重水复,秀水青山,山川秀美,森林覆盖率达93.5%,素有"天然氧吧"之称,还被有些人赋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