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之深,未必责之切
爱之深,未必责之切
文图/高英
故事一:两个闺蜜无话不谈,包括与男友的小悲欢。恰巧闺蜜甲与闺蜜乙的男友是同事,听了乙那么多对男友的幽怨之辞后,甲不觉有了抱打不平之意,就约乙的男友聊聊。乙的男友深知她们之间的关系,见面就大倒苦水,希望甲能劝乙体谅一下自己。甲知道了原来乙在男友面前常耍小性子,自己怎么就没看出来呢?
乙的男友在单位的形象一直很好的,甲的天平就倾斜了,对乙大有知人知面不知心之感,于是用新的眼光去审视乙,当乙再诉说与男友的喜怒哀乐时,甲带着一副看戏的表情,心里想假啊,对乙开始批评,教她当贤良女;见乙不为之所动,便对她冷嘲热讽。俩人的友谊变了味儿,最终不欢而散。
后来甲对一老大姐诉苦说起自己好心被人当成驴肝肺的这段经历,老大姐淡定地说:哪个女孩子恋爱过程中对男友不耍小性和闹情绪啊?哪个男孩子恋爱过程中对女友没有更多期待和要求啊?况且关系越近的人越是容易起摩擦越是容易责之切,你就不该掺和进去。甲女无语,想到自己和男友之间亦是如此。
故事二:家里来客,是丈夫的朋友,妻子忙碌着做了一桌菜。吃饭间,爱说话的丈夫总是在客人尝了一道菜后进行点评,诸如“这个不够咸,下次记得再放点盐哈”、“这个炒过头了,太老”、“这个味道太差了”之类,然后对一旁听着尴尬的客人说:“她做饭不行,将就着吃吧。”妻子是满怀憋屈,如鲠在喉。
客人走后,妻子生气地说:“我做菜没你说的那么差吧?”丈夫说:“指出缺点是为了让你进步。也就我实话实说,别人谁批评你呀?人家夸你不过是客气”。妻子从此再也不愿意在家里待客了。丈夫再带朋友来,妻子罢工,说:“我做饭手艺差,你们去饭店吧。”
古语云:“爱之深,责之切。”岂止恋人之间、夫妻之间是这样?在父母与子女之间似乎更为普遍。孩子考了班里第一名,父母就想为什么不是全年级第一名?孩子朝九晚五上班顾家,父母就想为什么不能成个企业家富甲一方?反之亦然,父母尽心尽责,子女却要求父母尽善尽美;父母生活平静,子女却希望父母叱咤风云。
亲情、爱情、友情乃人生三大亲密关系。关系越亲密,对彼此的缺点了解越多,摩擦几率越高。这其中,爱情与友情都是因着欣赏对方的优点而产生的,若有一天重缺点远胜于重优点,就会使得爱情走向坟墓,友情化为乌有,连路人也不如;亲情因着血脉相连最为特殊,斩不断理还乱,但面对天天挑刺儿的家人忍耐也会有限,于是鸡毛蒜皮之纠纷累计到质变,亲人反目成仇也是有的。
所谓“关心则乱”,这是“爱之深,责之切”的心理根源。然而凡事有度,亲密关系中的关切亦应有度。亲密关系不是学术研究,需要锱铢必较;亲密关系不是商业运作,讲究利润回报。那么,何需在言语上一争高低,在琐事中一决雌雄,在生活中求全责备?亲密关系的付出应是心甘情愿的,是平等知足的,是彼此尊重的。如此,就没了“责之切”的恨铁不成钢乃至忿忿不平的心理失衡感。
爱可以深,责不必切——日常生活中的责之切往往忽略了对方的感受,伤害了对方的尊严;再亲密的关系,也有不可逾越的心理界限。现实中,从没有好得成一个人的两个人,人格的独立空间不容侵犯。亲,有爱就足够了,责就免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