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靖宇35岁牺牲,组织安排子女就业,马崇云:我可不能丢他的脸

杨靖宇:“老乡,我们中国人要都投降了,那还有中国吗?

说完这句话后,杨靖宇被叛徒赵廷喜出卖,藏身地点被日伪军所获悉。

不知道是刻意安排还是偶然,此次日军出动的部队是由东北抗联的叛徒所组成,昔日最亲密的战友成了敌人,这让杨靖宇的内心十分痛苦。

日本带头围剿的军官西谷喜代人向杨靖宇喊话:“我们是通化的警察队。在我们的部队里面,曾经是君之同志的,都归顺了。若是君能归顺,岸谷厅长必会热切相迎。现在这个地方,要逃脱是不可能的了,何必急着去死呢?考虑一下归顺可好?”

坚强不屈的杨靖宇毅然决然得拒绝了日本人的拉拢,说到:“我珍惜自己的生命,但不可能如你所愿。很多部下都牺牲了,我如今只剩了自己一个人。虽临难,但我的同志们在各地转战,你们灭亡之日必将到来。我将抵抗到底,无须多说,开枪吧。

枪声大作,杨靖宇倒下了,鲜血染红了这片白皑皑的雪地。

在杨靖宇将军去世之后,组织找到了杨靖宇的家人,并且想要给烈士子女安排进省委工作。

马崇云摇了摇头,拒绝了组织的好意,并且说道:“我只是一个铁路工人,没啥本事,来这工作我这不是给你们添乱吗,我爹是个大英雄,我可不能丢了他的脸。

秉承父亲的教诲,马崇云一直坚持做一个铁路工人,为建设新中国出力。

他从不把父亲的身份挂在嘴边,周围许多人都不知道他是大英雄杨靖宇的儿子。

本期文章,笔者将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杨靖宇的英雄事迹以及优良家风。

杨靖宇原名马尚德,参加革命后马尚德就改名为杨靖宇。

在马尚德5岁时,父亲就因为积劳成疾而病逝,家庭的重担压在了母亲张君的身上。

母亲平常不仅要下地干活,还要忙着家里的家务。为了供杨靖宇读书,张君平日里节衣缩食,多年来从没有给自己添一件衣物。

衣服破了就缝缝补补凑合着穿,天冷了就往衣服里塞稻草防寒,家里的吃食只勉强够母子两人填饱肚子。

张君性格开朗,平日里有空闲就去左邻右舍拜访,和邻里乡亲相处和睦。

村里有时会有几个从别处逃难过来的难民,张君看着那些难民们饥寒交迫的模样于心不忍,就时常留下一些本就不多的饭菜分给了他们。

也正是因为如此,后来张君家里有难时,同乡的亲友也愿意出手相助。

虽说张君和其他农村妇女一样,没读过一天书,但张君经常会听别人讲那些民族英雄的故事。

在马尚德还小的时候,张君就常常抱着小马尚德,给他讲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

从小受母亲耳濡目染的影响,“精忠报国”“乐于助人”的精神深深地埋在马尚德幼小的心灵里。

1923年的时候,马尚德就考入了河南省立开封纺染工业学校。在上学期间,马尚德接触了共产主义,思想得到了洗礼,开始向中国共产党靠拢。

在他读书期间,一次媒婆登门拜访,给马尚德母亲介绍郭凤:“郭凤这孩子从小就孝顺懂事,贤良淑德,将来肯定是个贤内助。

马母早就听闻郭凤的良好品德,对郭凤一直抱有好感,等到见到郭凤本人后,马母瞧着这女孩乖巧可爱的模样更是欢喜,赶忙托媒婆去说了这门亲事,把郭凤介绍给了自己的儿子。

媒婆当初的话可能只是无心之言,但将来的郭凤却是实实在在的印证了媒婆的话,贤良淑德,成为马尚德的贤内助。

当时的马尚德还是个20出头的小伙子,那时还在河南开封的学校上学,对于自己要结婚了这一事可谓是开心不已,和学校请了假就风风火火地赶回家结婚。

1925年,马尚德和郭凤结为夫妻。然而,当时在很多人的眼中,其实并不看好马尚德和郭凤。

在街坊乡邻,常常听到有人说:“这郭凤大字不识几个,哪能配得上马尚德啊,人从小上私塾,学问大着哩。

听到这些言论,马尚德也懒得和他人辩论,他和郭凤的婚后生活恩爱不已。夫妻二人可谓是形影不离,郭凤不识字,马尚德就捧着书教她认字读书。

平常杨靖宇最喜欢给郭凤讲历史上那些民族英雄的故事,一讲到这些,马尚德就兴致勃勃,说得眉飞色舞,郭凤也听着兴致盎然。

只可惜,婚后生活没过多久,马尚德就不得不回学校读书,纵使马尚德想多陪郭凤几天,但郭凤还是坚持让马尚德回校读书,说道:“俺知道你是要干大事的人,可不能耽误读书。

谁不想在家陪媳妇?谁都想,但是在当时难办。因为当时的中国太弱小了,一个落后的农业国饱受帝国主义欺凌,爱国青年马尚德十分愤怒。

为了救这个国家,他做过很多尝试,包括参加五四运动。在尝试中,他投入共产党的拥抱,成为一名共产主义战士,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主义做斗争。

1926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民运动遍地开花,沉重得打击了落后的地主阶级。为了点燃河南的革命火苗,党组织派遣马尚德回到老家从事农民运动。

作为一名优秀的共产主义战士,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杨靖宇把革命带到了河南确山(今驻马店)。在他的带领下,革命工作如火如荼,不到一年农民协会的会员就超过了一万多人。

在这段时间郭凤生下了一男孩,取名为马崇云,马尚德听到这个消息,赶忙回到家看望母子二人。

看着尚在襁褓的小婴儿,马尚德又欢喜又忧愁。他高兴的是自己有了孩子,但是担心的是革命工作和家庭能兼顾吗?

此时革命工作如火如荼,自己难道要抛弃革命工作来陪老婆孩子热炕头吗?革命工作好不容易开展起来,一旦停止那么百姓的革命热情将会降至冰点,日后再搞恐怕就来不及了。

体会到丈夫不易的妻子主动扛起来这个家的重担,照顾老母和尚且在襁褓中的孩子,让丈夫安心搞革命工作。

1927年,由于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国共两党关系破裂,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了。

在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开始到处逮捕共产党员,马尚德带着全家四处躲藏。

1928年3月28日,妻子生下一个女儿,马尚德看着妻女说:“革命处于低潮,自己参加革命,全家遭累,从怀孕到闺女降生,都是在东躲西藏中度过,要让下一代记住开创革命的艰辛,就给女儿起个有点纪念意义的名字,就叫个‘躲’吧,你看怎么样?

这个女孩被取名马躲,后来才改为“马锦云”。马尚德满心满眼的都是不舍,因为马上又得离开家了,而此次的任务艰巨,马尚德不知道自己何时才能回来,或许连自己能不能再回来都是个问题。

在离家之前,马尚德握着郭凤的手,道:“我要出趟远门,可能几年都没法回来,这个家就交给你了。

在之后的日子里,马尚德为了躲避敌人的追捕改名为杨靖宇,在东北坚持抗日。妻子也不好过,她带着婆婆和儿女在外面东躲西藏,颠沛流离。

在东北的时候,杨靖宇被任命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兼任政委。他领导东北的抗日游击队与日伪军周旋了七年,使共产党的抗日行为深入人心,为日后解放东北打下了铺垫,同时给予日军有力的打击,一度使日军头疼不己。

为了围剿杨靖宇以及游击队,日军开始拉拢抗联的队员,凡是主动投诚的队员,不仅不杀,而且还会得到重用和奖赏。

游击队的生活是非常苦的,在这个时候那些意志不坚定的队员动摇了,他们陆续向日军投降,并且出卖了抗联。

在这些人的带路下,日军重创抗联,摧毁了抗联的补给线。为了避免全军覆没,杨靖宇让部队分散突围,自己在蒙江打游击。

寒风肆虐,杨靖宇摸了摸自己空荡荡的背包,里面已经没有任何余粮了,身上的伤口还在往外渗着血,饿了就扒树皮来吃,渴了就把雪水含在嘴里融化来喝。就这样,杨靖宇与日军在雪地里周旋了5天。

在雪山上奔波了好几天,杨靖宇遇到了上山砍柴的村民赵廷喜等人。看着坚持抗日的杨靖宇,赵廷喜说:“你为什么不投降?伪满洲国对投降的联军是不杀头的。

听到赵廷喜的言论,杨靖宇笑了笑,说:“老乡,我们中国人要都投降了,那还有中国吗?

杨靖宇想要让老乡帮他购买一些食物,以便他坚持抗日。但不成想,赵廷喜出卖了杨靖宇,把杨靖宇的藏身地点告诉了日军。

不知道是刻意安排还是偶然,此次日军出动的部队是由东北抗联的叛徒所组成,昔日最亲密的战友成了敌人,这让杨靖宇的内心十分痛苦。

日本带头围剿的军官西谷喜代人向杨靖宇喊话:“我们是通化的警察队。在我们的部队里面,曾经是君之同志的,都归顺了。若是君能归顺,岸谷厅长必会热切相迎。现在这个地方,要逃脱是不可能的了,何必急着去死呢?考虑一下归顺可好?”

杨靖宇在东北抗日多年,如果杨靖宇投降了,那么东北抗联的斗志必然会大挫。所以日军一直想要劝降杨靖宇,为的就是从心理上瓦解抗联。

坚强不屈的杨靖宇毅然决然得拒绝了日本人的拉拢,说到:“我珍惜自己的生命,但不可能如你所愿。很多部下都牺牲了,我如今只剩了自己一个人。虽临难,但我的同志们在各地转战,你们灭亡之日必将到来。我将抵抗到底,无须多说,开枪吧。

抗联的叛徒张奚若扣动了扳机,随着一连串的枪响,杨靖宇倒下了,一代抗日名将,死于竖子之手。

杨靖宇倒下后,日军把杨靖宇的尸体带回去解剖,当日军解剖开杨靖宇的身体进行研究后,他们大感震惊。

杨靖宇的肚子里只有树皮、棉絮、草根等残留物,根本找不到一个像样的食物。根据日军的推测,杨靖宇缺粮应有半个月,彻底断粮应有5天。

日军根本不敢相信,一个人竟然能够在没有粮食的情况下在这冰天雪地里存活了半个多月,这一发现让日本军官岸谷隆一郎大感震惊,也因此产生了研究抗战将士心理的想法。

随着时间流逝,岸谷隆一郎对抗战将士的心理研究愈发深入,而研究的结果却让他倍感折磨与痛苦,逐渐开始怀疑日本发动这场战争的本质。

日本战败后,岸谷隆一郎彻底精神崩溃,心理状态一度失常,最后下药毒死了自己的妻子和孩子,随后剖腹自尽,手边遗留下一份遗书:天皇陛下发动这次侵华战争或许是不合适的。中国拥有杨靖宇这样的铁血军人,一定不会亡。

杨靖宇死了,但是他的名字是化名,他的家人还不知道他牺牲的消息。妻子郭凤一边要饭,一边寻找自己的丈夫。

然而此时兵荒马乱,人人自危,街道上冷冷清清见不着几个人,家门紧闭就算有人敲门也不愿开门,一天到晚都讨不到一点吃的,好不容易能有个好心人施舍了点食物,郭凤也都喂给了婆婆和儿女,自己只能喝点水充充饥。

躺在床上奄奄一息的张君每日摩挲着杨靖宇的照片,低声啜泣:“儿啊,你啥时能回来看看娘啊!

张君最终还是等不到自己日思夜想的儿子回来了,临终前,张君把杨靖宇的照片交给了自己的儿媳郭凤:“娘是等不到他回来了,你一定要找到他,等到他回来的那天,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但是一直到1944年,距离杨靖宇离家已经十六年了,苦苦等待了十六年的郭凤此时真的没法再等下去了,她带着遗憾离开了人世。

临终前,郭凤把唯一一张还留着的照片交给了孩子,说道:“好好收着你爹的照片,等到将来红军(解放军)打回来了,就拿着这张照片去找你爹,要记着,你爹叫马尚德。

1945年,日本投降了,家乡也解放了,杨靖宇一家一直期盼的日子终于等到了,家里的小县城时常能看到解放军的大部队路过。

每当这时候,马崇云和马锦云两兄妹就拿着照片,每遇到一人,马崇云就拉着对方的手,问道:“同志,你认不认识我爹,我爹叫马尚德,他也参与了红军的。

然而,马崇云和马锦云拿着照片在路边不知问了多少人,却无一人知道马尚德的下落,这其中有人拍了拍马崇云的肩,安慰道:“你们要看开些,说不定哪天你爹就回来了。

时间长了,兄妹俩的心也渐渐凉了,手里攥着照片默默流泪却不知所措,又想起母亲临终前的遗言,兄妹俩不愿放弃,仍然拿着照片一个一个的问过去。

黑龙江省委在得知了马崇云、马锦云兄妹俩的事后,为了能够尽快帮助俩兄妹找到父亲马尚德,黑龙江省委专门成立了一个调查小组,四处奔波打听马尚德的消息。

在1951年春,调查小组的成员来到马崇云家中告知其父的情况:“您的父亲在参与革命后不久就改名为杨靖宇,只可惜,杨靖宇将军早在几年前就已经牺牲了。

听到这个消息,马崇云和马锦云皆是一惊,俩兄妹万万没想到自己的父亲原来是大名鼎鼎的杨靖宇将军。

组织上得知了马崇云的情况,想安排马崇云进入省委工作,但马崇云摇了摇头,拒绝了:“我只是一个铁路工人,没啥本事,来这工作我这不是给你们添乱吗,我爹是个大英雄,我可不能丢了他的脸。

马崇云最终还是选择安安稳稳的做一名普通工人,这期间,马崇云从不与他人说起自己的父亲是杨靖宇将军这一事,也从不以烈士后代的身份向国家提出特殊待遇。

马崇云以自己的父亲为榜样,不仅严格要求自己,对自己的儿子马继民也严加管教。

有一次在饭桌上,儿子抱怨家里的饭菜为什么都没有肉,马崇云一气之下拿着一块树皮丢到儿子面前:“你爷爷当年就只能吃着这个活下来!”妻子方绣云也时常告诫自己的儿子:“你爷爷可是革命英雄,咱家里可不能出一个孬种,丢了你爷爷的脸。

受父亲的教诲,马继志继承了杨靖宇的精神,参军报国,并且荣立三等功。将军家风得以传承,九泉之下,杨靖宇应该也会感觉到欣慰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