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遗产在中国 》32 古琴(附:古琴十大名曲)
古琴,是中国最早的传统弹拨乐器,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它不仅是汉文化中的瑰宝,还是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古琴因为其清,和,淡,雅的独特音色,一直深受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的追捧,被视作为“华夏正声”。它的韵味十分高雅,当弹奏古琴时,弹奏者必须把外在的环境和内在心境合二为一,才能更好地表达琴声中的感情,达到“人琴合一”的境界。此外,抚琴作为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使人们能忘却烦恼,远离尘俗,在精神世界里遨游。古琴的琴音在弹拨乐器中算极好的,沉静悠长,朴实低缓,能带领文人雅士进入到忘我的境界,得到精神的升华。
古琴还作为一种文化传承的载体,从古至今遗留下来许多的琴谱,琴曲和琴派。它的影响已经遍布全世界,成为西方人心目中东方文化的象征。
琴一般长约三尺六寸五(约120-125公分),象征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般宽约六寸(20公分左右)。一般厚约二寸(6公分左右)。琴体下部扁平,上部呈弧形凸起,分别象征天地,与古时的天圆地方之说相应和。其全身与凤身相应(也可说与人身相应),有头、颈、肩、腰、尾、足。
古琴最初只有五根弦,代表五行:金、木、水、火、土;也代表五音:宫、商、角、徵、羽。后来第六根弦为文王囚于羑里,思念其子伯邑考,加弦一根,称为“文弦”;第七根弦为武王伐纣,加弦一根,称为“武弦”,所以现在的古琴大多为七根弦。
古琴十大名曲
古琴曲《阳春白雪》演奏:吴景略
《世界遗产在中国》是由中央电视台新影制作中心出品的38集高清系列纪录片。历经七年拍摄制作首次以高清纪录片的方式,系统、集中地展现了中国2008年前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的33处自然遗产、文化遗产和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世界遗产在中国》共33部,38集(其中有些节目是上下集),内容涉及国内顶级水准的自然和人文景观33处,包括4处自然遗产、4处文化和自然遗产、3处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22处文化遗产。展现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和五十六个民族的风土人情、歌舞音乐等。这部纪录片可以说是一部展示中国世界遗产的百科全书。
中国是世界上唯一拥有5000年文明长河而不曾中断的国家,悠久的历史赋予了中华民族博大而丰富的文化遗产,甲骨文、青铜器、长城、故宫……以及极具特色的各种民族、民间文化,构成了中华民族独特而灿烂的文明景观,中华五千年文明不仅给我们留存了有形的浩如烟渺的文化古迹、自然遗产,而且还创造了无形的、璀璨夺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是人类祖先和大自然的杰作,有效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就是保护人类文明和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85年12月12日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1999年10月29日,当选为世界遗产委员会成员。于1986年开始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遗产项目。自1987年至2008年7月,中国先后被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世界遗产已达37处。